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娜 《兰台世界》2016,(6):85-86
陈云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在长期领导国家经济建设中,形成了重农思想。陈云重农思想包括农业基础论、农业约束论和农业发展首位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地位,是对毛泽东重农思想的延伸,也是陈云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研究陈云的重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末的奉天农业试验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农业,完全依赖大自然,即所谓靠天吃饭。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顺应天时、地利的经验农学体系。然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先进的实验农学体系开始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意识到仅靠经验来指导农业生产难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农学落后了。自此,学习西方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逐渐发展成为兴农兴邦的社会潮流。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致力于变法  相似文献   

3.
靳惠 《新闻爱好者》2011,(23):78-79
清末由上海农学会负责人罗振玉主持、根据《农学报》编撰出版的《农学丛书》,不仅汇集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农学典籍,而且译述了当时西方国家有关近代农业的最新成果。其所反映的农业科技内容包括作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学、畜牧兽医学、农业生产工具、果树林木、园艺花卉等诸多方面。尽管丛书所译载的文章在当时并未能向农村推广,但却标志着我国准备用近代科学改进农业跨出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丰富了国人对近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发扬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促进了我国实业兴办和商品生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王娟 《兰台世界》2014,(10):19-20
“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政策的鲜明特色即以农业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本文初步探析了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和表现,并阐述了该政策带来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政策的鲜明特色即以农业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本文初步探析了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和表现,并阐述了该政策带来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张之洞是晚清重臣,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他在湖广总督任内开矿设厂,兴建了诸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大型近代工矿企业。他还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创办了众多新式学堂,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创立的农业专门教育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就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办的。一开设湖北农务学堂的前期准备张之洞对农业、农学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还在两广总督任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启蒙学派反对中世纪教会思想束缚的影响,以及儒家“有教无类”平民教育思想对欧洲启蒙学者推行教育世俗化和普及化的影响五方面阐述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深远影响。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影响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出现的农学杂志热是中国期刊史上值得关注的一页,其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历史背景.当时出现的传统农业困境,是农学杂志热的社会基础.统计发现,这一时期创办的农学杂志有19份,其中由农会主办的杂志最多共有8份,科学社团主办的杂志共有7份,学堂创办的杂志共有4份.清末农学杂志热是近现代科学知识传播在中国的滥觞,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点.对清末出现的农学杂志热的考察,有利于拓展中国报刊史和新闻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丹心一片功照千秋──《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综合卷1》评介黄卫中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几代农业科技专家为祖国呕心沥血的不懈奋斗史。为了填补中国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史的空白,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相似文献   

10.
刘小燕  姚远 《编辑之友》2015,(3):97-103
文章采用原始文献统计与分析法,对1901-1949年间中国高校农学期刊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将高校农学期刊的演进划分为晚清高等农业学堂的萌芽期、民国初期的转型期、民国中期的定型期、抗战时期西部地区的恢复期.纵观其兴衰起落的嬗变过程,认为晚清农业学堂办刊活动是中国高校农学期刊萌芽的开端;民国时期综合性大学与农业院校共同办刊的繁盛格局,为农学教育向社会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媒介;抗战时期高校农学期刊的出版重心向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迁移,这与农业院校的内迁有很大关联.高校农学期刊依托于高等农业院校,始终与高等农业教育共生共存,并助推了中国农业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核农学作为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科学,集中了近代核物理学、核化学、辐射化学、放射生物学、辐射遗传学、核电子学以及现代生物学和基础农学等的新成就,跻身于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之列。 核农学的特点是以核物理学和核化学为研究手段,以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为研究对象,体现了当代科学的技术与技术的科学化的特征。中国核农学不仅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总结与反映…  相似文献   

12.
清末农学留学生人数与省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席 《历史档案》2002,(2):111-116
清末农学留学生作为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农业转换的开路先锋 ,在中国近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迄今为止 ,人们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了解仍很有限 ,为此 ,本文将对清末农学留学生人数、籍贯及留学国别作一初步考察。一 留学日本的农学生晚清中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欧美各国 ,以日本人数为最多。据统计 ,190 1年中国留日学生有 2 80人 ,190 2年增至 5 0 0人 ,190 3年则超过 10 0 0人 ,190 5年猛增到 80 0 0人1。有学者估计 ,晚清中国留日学生总人数在 2万以上 2。最早留日农学生当属胡宗瀛 ,他于 1896年随同另外 12名中…  相似文献   

13.
教会学校是近代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以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语言的教育载体。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国教育也因教会学校的参与而加快了改革步伐,将中国封建传统教育转变为紧跟时代的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14.
莫鹏燕 《出版广角》2015,(11):38-39
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步、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在农业生产上有一个先进、丰富、完备的技术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的载体就是中国农书.农书为官府提供了农政思想参考,为百姓提供了生产技术参考,对中国传统农业起到了指航引路和加快发展的作用.关于农书研究综述,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农学视角进行总结,本文则是将各个学科关于中国古代农书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了从编辑学视角研究中国古代农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农本"思想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影响下中华传统重农思想的升华。本文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传统重农政治思想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徐光启"农本"思想的源成及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早的农学期刊《农学报》的办刊特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我国最早的农学期刊《农学报》创刊的社会背景、办刊宗旨及其特色以及它对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从而为办好我国农业期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其实业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而进一步发掘其对中国近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禄峰 《兰台世界》2013,(10):121-122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其实业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而进一步发掘其对中国近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色及其社会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历史资料,从刊物的栏目设计、内容以及期刊的时空变化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近代农学期刊的社会职能和作用,得到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1896年,罗振玉等人顺应重农时势在上海创办"农学会",次年创刊《农学报》,将日本及西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中国来。特别是日本的除虫技术,在日本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条件下,引起中国广泛关注。日本除虫技术的传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对驱除害虫的重视,开拓了农业学者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