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望洪堡     
"回望",用好听点的说法,叫历史回眸.而"回望"所寄,其实义蕴各异: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书生式感怀;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式惆怅;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失意者之慨叹;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改革者之激扬……笔端千种,意象万般,不一而足.此处言"回望",非发思古之幽情,计个人之沉浮,实近来思虑纠结所致.读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依其所言,中国大学还没有真正学得西方现代大学的精髓,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却并不知道一流大学的范本是什么.何以致此?一流大学真谛究竟何在?我们真正该追求的是什么?问题萦绕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留学德国十四载的俞可博士来访,言及柏林大学建校200年,胸中郁积一时点燃.  相似文献   

2.
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主要由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以及一流的服务能力组成.地方高校需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探索一条具体可行的学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试论"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模糊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下简称一流大学)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后,创建一流大学也由此掀起新的高潮。 围绕着创建一流大学的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问题:一是何为世界一流大学,二是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前者是对于一流大学的认识,后者则是有关创建一流大学的决策、措施等。但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是在不远的将来建成我们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1]?还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什么样的水平才算世界一流?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之所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由于西方大学一直有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不断变革,有国家的巨额经费投入,以及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良好的社会服务。而中国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则在于长期政教不分,缺乏制度创新、合理的长远规划和一流的大学校长。本试图回答为什么西方有世界一流大学和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两个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理念不外乎两种:一是依附论(接轨论);一是本土主义。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都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找智慧,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新视角,打破当今西方一统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格局,从而实现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和谐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应从构建一流的符合国情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有中国气派的现代大学制度,培育中国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导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做了20年的校长,始终被"教育与教养"、"知识与能力"这两个问题困惑着,纠结着。"有教育无教养","有知识无能力"这是很多人对中国内地学校教育的尖锐批评,虽然这种批评刻薄了些,但是在我看来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就"知识与能力"这一问题看,我们确实有太多的思考,我们的学校缺少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评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时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是以做官为最大目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是也."的确,"学而优则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及价值的主要途径,问题是,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了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贬谪的危险.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发现,许多做了官的知识分子都有遭遇"贬谪"的经历,有些人一生中遭受贬谪的次数多达三四次.从战国时代的屈原,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等,这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哪一个没有经历"贬谪"的遭遇昵?说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贬谪"文学史也不过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文章来自现实生活对作家的触动而造成的作家思想感情的郁积.我们不妨就把与"贬谪"相关的文学创作称之为"贬谪文学".  相似文献   

8.
初三化学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老师,老师要重视"绪言"课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但是有很多老师觉得"绪言"没有什么内容可讲或干脆不讲;有些老师讲也只是演示几个实验和讲一些上化学课的要求敷衍了事.我们认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要上好"绪言"课.  相似文献   

9.
正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论断对我国一流大学如何办出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985工程"实施以来,北大、清华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与其他高校拉开差距,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和象征。目前,两校都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没有定论。两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什么方面,也并不明晰。从世界大学排名的视角,选取全球范围内认可度最高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为基本分析框架,以北大、清华与位居两项排名前20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问题与差距,进而对两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的无法化解直接相关,新诗的困境就是这种强势敌对状态所滋生的产物.新诗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呼唤一种成熟的新诗文化,是我们在回顾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新诗标准的确立、诗人艺术原创性的主体自觉、相对完备和成熟的新诗教育体系三个因素息息相关,这是形成新诗文化的前提.新诗之"新"文化性质的复杂性是由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所造成的,其中纠结着由现代性所引发的复杂文化矛盾.新诗的文化困境需要在文化内部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式,这可以归结为新诗文化的建设.建设成熟的新诗文化既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经之途,又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学典礼的校长致辞,通常以高等教育不同的功能视角和主题,来阐释大学精神、宣传教育理念、弘扬学校传统、激励学子奋斗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选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学典礼的校长致辞为研究对象,通过词频统计提取近四年校长致辞的核心高频词,从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个体功能四个角度切入,结合校长致辞文本内容等进行描述解释,以揭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价值和功能定位,有助于概括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职责、特色、内涵和根本,揭示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我上学时教育界没那么势利"郑也夫先生写了很尖锐的一本书《吾国教育病理》,批评中国当前教育。现在我孩子长大了,家里没有小孩在上学,因此我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是我所听到的,父母有小孩上学的,都是纠结得不得了。究竟问题在什么地方?我就回头想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我觉得那是一个很自然的情况。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应该引发孩子自然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外  相似文献   

14.
胡大一  周鹏 《科技文萃》2000,(6):149-152
■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下降,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尤需当心. ■冠心病包括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两个过程,部分人平时可以没有症状. ■冠心病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把它喻为"地雷"有两种含义:一是危险,二是可治.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在风雨飘遥中造就了两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启示我们物质并不是创造一流大学的决定性因素。探究其中奥妙,大学自治才是一流大学最重要的东西。它是学术自由的制度性保障,是现代大学赖以生存的灵魂。没有大学自治就好比大学失去了灵魂,而没有灵魂的大学永远不会是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西城区,学校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对"心理咨询室"有不同的叫法.如恳谈室、心语屋、谈心室、童心室等.这样一可以更贴近学生,不会使学生产生"去心理咨询的都有病"的错觉,让他们感到亲切,敢于走进它;二也给了老师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走进它.因为虽说心理辅导员经过了培训,但是没有被正式机构认可,叫心理咨询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学校心理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策略应该不同于普通高校.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概括出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问题的根源:师资质量和科教冲突的管理制度等软件因素比经费投入和生师比等硬件因素影响更大.其次,通过对英、美、日高等教育认证和评估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剖析了美国大学排名的"双轨制"——世界大学排名和国内大学排名分别聚焦科研指标和教学指标的评价逻辑,揭示了发达国家在保证质量底线的认证评估基础上,实行分类评价与一流大学坚持科研导向的内在逻辑.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外部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秩序重建"方兴未艾的状况,提出目前中国一流大学本科评估的基本策略应聚焦"科教融合"等过程性指标,并且以"单规制"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步入快车道.本文通过对我国109所研究型大学教师简历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面向中国的学术人才回流规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占比较低,但对中国学术人才流入也具有重要贡献;流入中国的学术人才来自全球顶级高校的比例较高;东亚地区一流大学与中国学术系统联系极为紧密.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应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亚中心或副中心,并凸显共享发展和双向流动理念,形成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能不冷静地审视我们的教育,深刻反省我们的教育责任. 前段日子,有一项关于农村学生人数的课堂调查.我校是镇中心小学,但周边乡村的学生却占多数.可当时全班竞无人举手,只有不少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最后,在几个城镇孩子"你就是乡下的"那充满蔑视的检举下,有些乡村孩子才迟疑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20.
开放动态: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形成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立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是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最近,一些学者、学校管理工作者在讨论研究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国内高等教育界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展开了,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是对大学,尤其是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评价是很复杂的,特别是确立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重视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我们认为,无论社会上的排行榜,还是某些评价,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评价问题,没有正确反映一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