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这一理论,对一线教师有重要启示,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进行教学,对幼儿教育内容、实施和方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在他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且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冈此,美术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美术教学要取之生活,用之生活。一、美术教学要取之生活从生活中取物。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结合我校"活力课堂"的教研主题,笔者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构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据此开展了实践活动。笔者认为活力课堂应该是空间、形式、内容三个方面上都开放的课堂。一、开放空间,释放活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离开了一本正经的课堂,学生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一教育思想。针对中国传统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出发,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二者看似仅是语序作了变化,但实际上,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比较了两种观点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旨在探讨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姜帆 《林区教学》2008,(11):38-39
作为法学教育体系中间层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法学人才",但是"培养何种法学人才"一直是法学教育界的热门探讨话题。根据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具备法学知识的通识式社会管理人才与法律实践人才"的社会功能的分析,对社会大众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合理预期即培养能够满足大众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解决的需要的审视,结合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即法学本科教育必须从重理论转向重实践的认同,应用型人才(精通法律的管理人才和法律实践人才)是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之维度。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立足传统,放眼未来,基于对新课标目标的解读与学校育人宗旨的再认识,申报了《感悟生活:儿童生活日记教育的校本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旨在借助课题研究,深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创新特色发展,以期走上内涵发展之路。一、理论基石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  相似文献   

8.
刘瑛 《教书育人》2013,(15):10-11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即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离开教育。生活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来源于生活并能改造生活,生活和教育共始终。"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生活教育的组织形式。即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大学校。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整个社会生  相似文献   

9.
脱离生活的语言是没有价值的,"生活即教育"观强调教育应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如果让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将会使英语学习更有意义。本文从导入生活化、课堂互动生活化、生活化的课外活动的开展等,谈谈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对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即对教育场所的看法——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也就到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品读他的论著,联系目前身处其中的培智教育工作,我深感大有裨益。一、爱生活,做自己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教育的本原。一个人,一旦走上教育岗位,他的工作与他的生活就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从社会互动论的视角分析,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教、学、做之间的彼此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注入日常生活的"活水",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深入剖析,揭示了蕴涵在"生活教育"思想之中的"为了劳苦大众"的教育目的观和"启蒙的工具、拯救国家民族、改善劳苦大众生活的工具"的教育功能观,并进一步阐述了发展"生活教育"在今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体系相当完备、内容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由三大原理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他主要要求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并且要求教育在生活中,学校在社会中要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不含有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  相似文献   

18.
肖德安 《下一代》2013,(7):11-11
近些年来,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省市还将"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感恩行为,收到了可喜效果。?然而,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仍有许多孩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师必须把教育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本文就如何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