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思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负有重要的责任。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具有作案动机单纯,团伙作案,抢劫对象也是未成年人,抢劫数额小但次数多以及作案手段多为语言胁迫等特点。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并建立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联动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正>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占70%。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青少年由于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作案时容易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成员趋复杂化,成年人与青少年相互结伙作案增多。这种团伙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  相似文献   

3.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团伙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拉帮结伙进行团伙犯罪的情况明显加剧,帮会色彩日趋浓厚。据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现在的少年犯罪大多数是以侵害财产、人身伤害为主要犯罪动机和目的,以结伙抢劫、盗窃、绑架、敲诈为作案手段。有的团伙有自己的帮规、有会徽、有纪律有分工,已具有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四多一低”(罪名多、件数多、人员多、团伙作案多、低龄化)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少年犯罪率为2%左右,尤其是性、暴力和流氓犯罪的数量和比例都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良家教极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那么,不良家教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一、娇惯宠溺式我国溺爱型教育方式占不良家教的51.7%,可见最常用的失败教育是溺爱型教育,娇惯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不会主动关心、照顾和宽容别人,自私、任性、易…  相似文献   

5.
《家长》2004,(Z2)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的低潮期后,近年来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犯罪特点有四个突出表现:从犯罪主体分析,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从犯罪手段来说,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涉毒案件数量剧增;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另外,青少年自身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在犯罪中往往组成团伙以聚力壮胆。分析这几年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可以看出,这些团伙的组织水平和犯罪水平都已发展到一个…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存在父母进城打工子女缺乏亲人关怀、学校的监管又不到位及社会环境不良等原因,农村青少年的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留守青少年犯罪人数大幅增加、伤亲案件增多、团伙盗窃的案子增多、团伙盗窃的案子增多、作案方式越来越成人化.对农村青少年犯罪进行探讨很有意义,在分析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其中包括:开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课、加强法制教育、为农村青少年提供课外活动场所、家长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农民创收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以减少未成年人父母为经济收入而双双外出的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不断增加。团伙化的未成年人犯罪可能带来的损害将严重大于单个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由于心理与生理发育阶段的特殊性,自我意识增强但自制力尚差,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引导,可能会演变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后备军。本文将对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予以探讨与研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化的成因,从而有针对地建立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从发案的人数、件数来看,逐年增加。以宣威市为例,2003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6件,其中团伙作案44件,犯罪总人数为160人;2004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95件,其中团伙作案43起,案件总数增加了39件,犯罪总人数218人,增加了58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所占比例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据统计,曲靖市18岁以下(不含18岁)犯罪嫌疑人占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比例为:2001年占17.95%,2002年占18.95%,2003年上升至20.16%,2004年又上升至23.63%。全市未满14岁的犯罪嫌疑人,2002年占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2.36%,2003年上升至2.58%,2004年上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人民法院报》公布的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14至18周岁)犯罪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10%以上,而14至25周岁的人犯罪则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至70%左右,按我国4亿青少年的总量计算,每年就有100多万青少年犯罪。”不但如此,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共同犯罪多,严重犯罪多,低龄犯罪多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和预防,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学校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犯罪状况来看,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及原因  1、侵财型犯罪突出。近几年来,各种盗窃犯罪一直处于犯罪率之首。抢劫犯罪发展速度快,未成年人侵财犯罪无论是盗窃还是抢劫,比以往小偷小摸状况发生了变化,作案目标逐步向高档化发展,案值日益增高。如有的中学生需要钱就偷自行车,由几辆到十几辆,造成犯罪。有的少年犯因偷自行车不够刺激就伙同其他青少年偷盗汽车、绑票、撕票……  2、抢劫作案出现团伙化、集群化的现象。这些人出于哥们义气,成…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激情犯罪与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1 0 0名罪犯中就有1 0名是1 4至1 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广东等发达地区,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 8岁的青少年比率超过2 0 % ,在陕西省商洛市这样的贫困地区,犯罪青少年占犯罪人员的比率高达42 7% (见商洛报)。而在青少年犯罪中,激情犯罪高达70 %。激情犯罪是一种因情绪上或心理上突变而导致实施的、无理的、不合逻辑的犯罪行为。激情犯罪一般无明显的作案动机,作案时不计后果,在某一时刻想不开就突发犯罪行为,激情犯罪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内控力。近年来,青少年激情犯罪屡见不…  相似文献   

12.
杨雄 《上海教育》2010,(2):35-35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未成年人有4亿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任务繁重。尤其是上海,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流动性大等因素,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容乐观。以上海1998年至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状况为例,11年间,未成年罪犯人数增长了217.01%;  相似文献   

13.
华璐 《华章》2013,(28)
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更加注重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以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此,学术界普遍呼吁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这一制度与国际刑事立法的精髓相契合,符合青少年法治的精神,同时能够消除犯罪标签以及前科报告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正在进行不断尝试,但在刑事立法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处理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与刑法、刑诉法的冲突与衔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比较了未管所和普通中学的979名未成年人友谊质量和支持性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并探讨了支持性父母教养方式和情绪智力对犯罪未成年人友谊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犯罪未成年人在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等良好友谊质量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等良好友谊质量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的女生,在冲突与背叛等不良友谊质量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2)犯罪未成年人在陪伴与支持、规则引导和强化等支持性父母教养方式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3)情绪智力在支持性父母教养方式和友谊质量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的一大病症,前几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占到全国整个刑事案件16%之多。在判决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建国初期占全国罪犯的1%,20世纪70年代末占4%,进入90年代后已增至7%左右,据前几年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有10名是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某沿海省份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比例超过20%,据该省少年管教所统计前几年该所在押犯已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2倍多,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属于他们的本应是艳丽多彩的花季。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花朵”变成了荆棘,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据公安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全国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罪犯16万人,年均递增9.7%,13———16岁为犯罪高发“危险期”,而且犯罪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未开的鲜花就此凋零,这带给我们的是揪心的叹息、无尽的忧思、深刻的警示。迷途的“羔羊”2004年3月4日,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公安分局成功打掉一个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该团伙6名成员均是13———15岁的初中辍学学生。这6人…  相似文献   

17.
关颖 《中华家教》2011,(11):40-41
真实案例:小锋本是天津市一所重点中学的优秀生,可是他现在却远离了宁静的课堂,进入了天津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事情的起因是一部手机,小锋想送朋友一部手机,但苦于手里没钱,就与外校学生以及社会闲散青年共7人组成犯罪团伙,主要抢劫在校学生手机。该团伙在被公安机关打掉之前,共作案5起,涉案金额16000元。小锋终因犯抢劫罪被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  相似文献   

18.
目前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也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从去年浙江的两例在校学生的严重犯罪行为和2 0 0 0年全国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犯罪情况看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严重困扰着国内各界人士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在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现状、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现状之后 ,心情是沉重的 ,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现就这一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分析(一 )未成年人犯罪趋向低龄化2 0 …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职校生犯罪的特点1.侵犯财产性犯罪严重。敲诈勒索、盗窃、抢夺在职校生的犯罪活动中始终位居前列。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对象的各种犯罪。据统计,斗殴、群殴、携刀棍伤人、抢劫在职校生的犯罪活动中占很大比例,且呈上升趋势。3.内外勾结,团伙犯罪案件较多。在校生与社会劣迹闲散青少年相互勾结,在校内外公开寻衅滋事,频频作案。有资料表明,在职校生的犯罪活动中,一人或结伴作案的只占20%,其他均为团伙作案。4.报复性犯罪突出且有增无减。一些学生为人霸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