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2.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弄不好,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硬伤。”因此,给我的指导意见是:“不告不理”、“粗略带过”。即学生不提起异议,教师不要主动提;若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要注意一语带过,不宜在此停留。  相似文献   

3.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弄不好,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硬伤。”因此,给我的指导意见是:“不告不理”、“粗略带过”。即学生不提起异议,教师不要主动提;若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要注意一语带过,不宜在此停留。在接下来的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4.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对此,我一语带过:“请问你刚才对折后,有没有得到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生答:没有)因此,你手上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以虚对虚,既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质疑,也没有说明“在什么特殊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将是轴对称图形?”但课后,学生的追问…  相似文献   

5.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轴对称图形》一课容易"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会采用"不告不理""粗略带过"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轴对称图形》一课容易"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会采用"不告不理""粗略带过"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12期《圣诞节的礼物》一文,笔者认为邢老师的观点有误。邢老师反思道:“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我在课前备课时并没有特别注意,因为教材上的平行四边形很明显不属于轴对称图形。因此,平行四边形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错误概念已在大部分学生头脑中形成,也包括老师。我认为,片断一中那个学生的表现堪称壮举,因为他所面对的是被证明了的事实。”这是一个怎样的壮举呢?让我们将镜头回放: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生:(齐答)是。一个学生猛地站起来,激动地说:“我认为同学们说得…  相似文献   

8.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对此,我一语带过:"请问你刚才对折后,有没有得到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生答:没有)因此,你手上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以虚对虚,既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质疑,也没有说明"在什么特殊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将是轴对称图形?"但课后,学生的追问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是常见图形,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阅读相关资料后发现,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线对称)以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点对称)。平行四边形就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是常见图形,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阅读相关资料后发现,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线对称)以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点对称)。平行四边形就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只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令我难忘的市级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新授部分一切如我预设的那样有序.在练习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进行了争辩.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校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中的精彩片断:师(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四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要求先猜想,后验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信封,信封内装有同样的四个图形)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在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上,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4.
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也讲过,前不久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现场研讨会上听了这么一节课,倍感亲切.教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家乡标志性建筑入手,通过观察,初步体验轴对称,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操作(剪小蜻蜓)让学生继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接着验证所学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整个课上学生学的非常主动,但教者没能将一些问题进行到底,却有些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江苏教育》2007,(4):38-39
现象一:照本宣科,闭塞生成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发现是顺利的,教学效果看上去也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顺利”的背后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会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令我难忘的市级公开课,新授部分一切如我预设的那样有序,练习部分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面是教学实况: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电脑逐一出示奖杯、窗户、蜻蜓、运动场、平行四边形等图片,速度由慢到快,当学生判断到平行四边形时出现了分歧意见。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学生都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我,让我来做裁判。师: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请起立。这时一大半学生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中,把图形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有关知识作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理论基础,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把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作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理论依据.在教学中,经常有同学提到这样的问题: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探索了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朱明珠 《学子》2014,(9):44-44
一、鼓励性理答,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激励性课堂理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强化学习行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4期张行老师执教,黄爱华、罗忱红老师评析的《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实录,笔者对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广大同仁商榷。[教学片断](判断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游戏规则:认为是的就起立,认为不是的就坐着不动。)师:(拿出平行四边形)判断!(大部分同学坐着不动,有几位同学起立。)师: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坐着,有的同学站着呀?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生1:如果对折的话,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是一样大的,所以我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生2:不对!因为对折后,它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  相似文献   

20.
你认识平行四边形吗?这是我今天在数学课堂上认你的新朋友,它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容易变形。课后,数学老师留下了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会证明吗?凭我的第一感觉,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怎么证明呢?记得二年级的数学课上,我们就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它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