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舞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经历了起始的"追寻古风",到八九十年代重技术而轻审美风格的创作倾向,到如今坚守民族性与当代的结合,中国古典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论文通过深入分析《扇舞丹青》的创作特色,来探讨中国古典舞在剧目创作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古典舞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古典舞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然而艺术活动的根本目的和产生原因都来源于人类的情感,实际上情感的表达在不同的艺术门类的差别中,存在不同的特点和表达的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本文将以《点绛唇》为例浅谈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对现在中国古典舞的各种特点着手分析如何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和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中国古典舞情感表达的概括,包含中国古典舞的概念与特征,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目的与意义,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目的,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意义。第三章,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包含情感表达是舞蹈者素质高低的表现,情感表达影响中国古典舞表演的感染力,情感表达影响中国古典舞的观赏性。第四章是中国古典舞《点绛唇》实例情感表达结论,包含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情感背景,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如何更好地演绎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情感。以中国古典舞点绛唇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古典舞的情感控制的把握。详细对古典舞《点绛唇》进行分析,寻求探索出古典舞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舞蹈中不同类别的舞种发展情况不同,除民族舞蹈在群众中沿袭发展外,当代舞以剧目、舞剧见长,是当前发展最好的舞种,而古典舞蹈从黄帝时期的“云门”开始存在,概念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确立。分析了当代舞之于古典舞的借鉴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多元概念下古典舞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一书将中国古典舞的研究热点放在20世纪60年来古典舞的形态构成以及语言的理解上,经过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进而把握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发展规律,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该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认知和价值阐释。中国的古典舞吸收了古今中外不同的艺术元素,将"以我为主"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将民族的传统性即古典  相似文献   

5.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读过《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也知道这些故事都出自《格林童话》吧?但是,你们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其实不是格林兄弟吗?知道《小红帽》最初不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吗?知道还有一个中国版的《灰姑娘》吗?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里原来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6.
潮调作为地方戏曲声腔,在明代就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剧目、唱腔体系,拥有《荔枝记》、《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等剧本。该文对这些剧本的潮调性质进行了考析。明清以来,潮调流传于粤东、福建、台湾的潮剧、梨园戏、白字戏、竹马戏等剧种,它们都继承了明代潮调的剧目、剧本。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古典舞流派纷呈,有中国古典舞流派、敦煌舞流派和汉唐古典舞流派,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学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与时代的需求相吻合,它们各自从方法论角度践行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  相似文献   

8.
你曾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曹刿论战》,也曾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烛之武退秦师》,也许你还熟悉《石碚大义灭亲》《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晋灵公不君》《伍员奔吴》等故事内容,它们都是《左传》中的经典篇目。关于《左传》你还知道什么呢?是不是知道春秋三传呢?关于它们的具体内容,看看下面的文字是不是能够引你初入门庭?  相似文献   

9.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然而翻开《史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它所反映出的“天人感应”观念是十分强烈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它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我们对此又该如何认识呢?本文试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要读者大众说出自已最喜爱的三国英雄和梁山好汉有哪些,大多数人自然会排出这些熟悉的姓名:诸葛亮、关羽、张飞,李逢、武松、鲁智深,等等。这样以来,文学史上常常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又一次出现了;读者的审美趣味与创作者的审美倾向之间多多少少地发生了一点错位。因为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忠义水浒传》(以下简称《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看来,这些形象当然是英雄,但又不是最高层次的英雄。那么,在创作者看来,谁是最高层次的英雄?作者英雄观的内在实质是什么呢?它们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一深入到文本里面,我们不能不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舞这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博大精深,蕴含文明中国灿烂的肢体文化,自建国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有着本民族韵味的中国古典舞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演员,逐渐成为了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通过《秦俑魂》这部作品,从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三方面加以阐述;再通过《秦俑魂》这部作品来研究情感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拟通过一批具有"侠义精神"的古典舞作品作为切入口,阐述当代古典舞创作与传统的崇侠文化心理具有紧密联系:一、与古典舞脱胎于戏曲、武术的文化源流有关;二、与弘扬阳刚美学的审美追求有关;三、与追求强烈的舞蹈视觉冲击效果有关。四、与弘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有关。侠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挖掘古典舞剧目创作中的崇侠文化心理有利于这种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贾谊写《惜誓》当是他人性本质的体现。《惜誓》当是他借怜惜屈原不得志而誓死之篇来表达他的看法和态度。从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屈原之死的事实表示了惋惜之情,对其本人表达了尊敬之心,但又毫不保留地表达出"以死抗争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做法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态度。其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所谓君子生存得志敬业、失志隐身和绝望自杀三种选择之外更多的思考:为什么君子只是消极地对待命运的选择呢?为什么就不能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来对待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呢?为什么就不能以务实的态度来改变现实社会中总是君子和小人颠倒关系的事实呢?君子真的有必要考虑以上这些问题吗?贾谊提出了明哲保身、明辨是非、当留则留、当退则退的新主张,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方法。这些新思想、新主张和新思路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它是贾谊《惜誓》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更是君子生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所在。它既是社会问题,更是人生问题。《惜誓》的美学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以生命为中心的美学思想、"神游太空"的美学思想、"神游昆仑"的美学思想、"思今忆古以明君子之道"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什么是教育思想?当前我国有哪些教育思想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的问题。本文就以上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谈话导入学生出示课前自己剪的三角形,教师从中挑出8个贴到黑板上。二、探寻新知1.观察。师:看看这些三角形,再看看你们自己剪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它们有的是直角,还有的是锐角。师:他的意思就是这些三角形的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需用两教时。苏教版教参明确指出,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怎样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呢?究竟捕捉“什么”才能“迅速”呢?捕捉住哪些有规律性的内容,才能迅速概括出事情.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第一教时的设计,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可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7.
彭春芳 《教师》2011,(22):125-125
高中语文学习到《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教材)时,学生问及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那么他们的"仁"是否有不同呢?当然有不同,孔子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而孟子是"仁政"思想的提出者。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周易》阴阳八卦的认识,结合中国古典舞舞姿动态谈两者的关系:中国古典舞舞姿动态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理念下衍生出了积结着古典舞"形""神"之精髓,融入中华民族舞韵之灵魂的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中国古典舞"身韵"。  相似文献   

19.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部分内容,是初二《几何》中的一个难点.它们渗透了对折、旋转的变换思想,不易理解和接受.涉及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四个概念: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理解上的误差,容易将这些概念混淆,不少同学误认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一回事,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是一回事,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是一回事.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概念,走出误区呢?一、用类比的方法分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有些概念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学会把这些概念串联起来,进行类比,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油画》第67期刊发了范勃先生《视觉图像的修正》一文,可以说是对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曝光,从而引起了评论界不少的争论,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文艺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然而,从范勃先生的图文对照中,我们可以对“中国现代作品”的来源一目了然。面对苍白无力、毫无存在价值的所谓“图式摹写”的“中国现代作品”,我认为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现代油画究竟缺少什么?为什么在中国美术创作中会出现这种外来的“图式摹写”现象呢?这些作品为什么都有着明显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痕迹呢?如长此以往,这将是我们民族的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