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提高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近代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武术发展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发生变化,分为"伪化""异化""全盘西化"3个步骤,逐步走向西方的技术体系;中国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的区别在于地理位置引发运动态度的不同,文化理论引发运动观念的不同,伦理观念引发运动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对武术与体育的最新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本质、行为规范、修炼或锻炼的侧重点、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即使武术中有体育成分的影子,但最终还是回归于武术范畴。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不是单纯的技击术.它本身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与文化中,具有不同于现代竞技运动的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具有泛道德伦理的价值观;中国武术具有整体健康和养生观;中国武术具有多元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发展是绕不开西方体育这个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国武术的体育化确实为其生存提供了空间,但也加剧了传统武术的没落。面对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之间的借鉴、跨越以及融合的历史趋势,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精神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竞艺的"娱己性",西方体育竞技的"娱他性";中国武术柔性的"内倾性",西方体育刚性的"张扬性";中国武术始终的"平衡性",西方体育循序的"整合性";中国武术技艺的"重感性",西方体育技术的"重理性"。从精神文化视角再比较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的"绝缘性",旨在克服中国武术在发展中的亵渎现象,消除以西方体育的文化模式来同化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指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的差异,对更好地继续和发展中国武术,使其走向世界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是一宗深沉蕴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虽历经数千年的迁衍流变,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现代武术运动是对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再创造,它诠释了武术内涵、内意的奥秘,体现了武术技击、健身等功能的体育价值,使中国武术逐步成为一项贴近于社会、贴近于生活的武术运动和大众体育活动,并在东方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不断地发扬光大,展示出其特有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体育风格和卓然特色。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被框定在体育的视域中存在着、发展着。而体育视域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的语境,并且西方语境中的体育话语权也必然是西化的。所以,中国武术存活在西方语境的体育中的失语就成为必然。当今的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中国武术在体育视域中没有话语权,或者是没有形成强力的发声系统而导致的。因此上,找回中国武术的文化话语权问题,就成为我们复兴中国武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路径——从文化话语权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被框定在体育的视域中存在着、发展着。而体育视域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的语境",并且西方语境中的体育话语权也必然是西化的。所以,中国武术存活在西方语境的体育中的失语就成为必然。当今的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中国武术在"体育视域"中没有  相似文献   

9.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之思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化的瑰宝——中国武术王夸仍被拒之臭运会大门之外。中国武术已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基础。但要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必须在内容、形式、竞赛制度和规别上进行改造,使其与现代奥林克运动接轨。同时,还要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和世界其他派别的武术,加强世界武术团体的组织与联系,增强中国武术凝聚力。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将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在日常教学中,将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国武术文化有效融合,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发太极拳校本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体育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国际著名体育出版社——美国人体运动出版社(Human Kinetics)出版了由中国武术九段、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和美国体育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总统体质与竞技体育委员会科学顾问的朱为模博士合著的Tai Chi illustrated:For greater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责任教育与中国武术、中国武术融入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小学武术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责任教育下提升武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武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短兵运动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型体育项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鲜明的技击性、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等方面;武术短兵运动的作用主要在于健体防身、培养品德、竞技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一个解释宇宙、人生、社会、和宇宙万物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运动也源远流长,中国武术运动散打术与多种传统哲学理论有着深层理论渊源,值得深入探索、认识,值得推广并发扬光大,中国武术运动散打术有着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论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体系并驾齐驱的运动体系,研究结论:二者有史以来就平行并列地发展;二者现阶段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主要是外因作用;当社会发展超越了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主要生活需要超越了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时,人类对体育的需要将更倾向于中国武术;从理论上讲,二者始终在不平衡状态中平衡地发展,通过自我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韩国体育大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认知情况、影响开设中国武术课程的因素等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韩国体育大学的学生都喜欢中国武术,但从大众化和普及化的程度来看,选择中国武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还很少。因此,中国武术在韩国体育大学开设课程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就跆拳道与中国武术进行对比,对其运动的特点、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跆拳道发展速度之快提醒国人应加大力度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全方位的阐述了其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认为只有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切实做好国内各项基础工作,套落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通过多种办法大力推广武术,才能使武术走向世界、服务全社会。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不同生态类型对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形成、发展不可低估的影响,研究试图从生态类型发展的角度,探求中国武术未来的文化生存能力。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农耕文明环境下产生了中国武术;工业文明环境下兴起的现代奥运竞技体育;现阶段部分中国武术的文化本位被丢失;现阶段奥运竞技体育文化全球化趋势明显,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生态文明环境背景下潜藏着东方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中国武术预示着人类文化及体育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