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杰  李新功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914-1919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组织间转移。文章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组织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认为产学研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中隐性知识的转移较强且途径比较丰富,但后者受到竞争关系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合作创新不仅表现为产学研纵向式合作,同一产业部门内的竞争企业之间也越来越多地展开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各国政府为推动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做出了许多努力,甚至直接介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合作,或者合作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被迫中断等情况。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机会主义、知识产权等特殊问题严重影响着合作的成功。本文针对合作创新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知识活动为主,二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从合作创新的选择、激励及协同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揭示了知识资产管理在合作创新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企业成功地进行合作创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知识供应链:企业合作知识创新的新方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合作知识创新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提出了建立知识供应链这一合作方式,解决了目前知识合作中效率低、不规范和沟通难的问题。设计了知识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建立了知识供应链促进合作知识创新的模式,并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解释和描述,为企业建立和应用知识供应链合作创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集群企业创新动力的开发是推动创新成功的关键.从知识合作剩余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集群企业创新优势的源泉,并在剖析集群企业知识合作剩余产生来源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合作剩余的集群企业创新动力模型.为引导集群企业创新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顾客需求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合作创新无疑是企业共享资源、降低创新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家对合作创新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合作动机,现在,“怎样合作”不仅是企业家关心的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以交叉许可协议为代表的非产权形式的合作模式占绝大多数(70%左右),而合资研究企业为代表的产权形式的合作模式所占比例较小(30%左右)。本文从知识合作的角度分析企业合作形式选择的演变、行业特点以及不同行业的知识合作模型与企业合作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知识链组织在合作过程中有核心企业主导和代理组织主导两种不同的权力结构,研究表明,在两种权力结构中,代理组织的单位创新产品的报酬与创新的边际成本正相关,与创新所获得的技术能力增长收益负相关;核心企业的最优边际利润与代理组织创新的边际成本负相关,与代理组织创新所获得的技术能力增长收益正相关。在代理组织主导下,代理组织的报酬比核心企业主导高,核心企业的边际利润较核心企业主导情形低,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纷纷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以吸纳互补性知识资源。然而,如何开展创新合作才能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基于268家高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索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多种合作模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等效结果;存在3种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分别为政产融驱动型、政用产学研驱动型与产学研用融驱动型,3种组态间存在重叠和替代关系,存在一种实现非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研究结果从因果非对称性角度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由单维视角逐渐转向多维整体视角,为企业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以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刁丽琳 《科学学研究》2012,30(5):721-728
知识产权保护是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问题。研究合作企业在无惩罚制度、有惩罚制度和考虑未来合作收益三种情形下知识窃取和保护的演化博弈过程,分析进化均衡及其稳定性,探讨消除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加强知识保护能够减少知识溢出损失,但无助于消除合作伙伴的知识窃取行为,只有通过惩罚机制和未来合作收益的制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合作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活动,不断进行知识传递、知识消化、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的非线性的复杂过程,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的过程,以及在跨组织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企业和高校提供有效的合作管理和运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知识合作剩余:合作知识创新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合作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从合作剩余的含义着手,提出了知识合作剩余的概念,解释了合作知识创新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为企业采取与外部单位合作知识创新战略来发展核心力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合作绩效的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知识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系统内技术和知识应用、开发、产生与扩散的系统图,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知识的应用与开发,一部分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知识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动荡,机遇与风险并存,开展有效的情报合作以应对环境变化因此显得尤为关键。从知识治理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对海外情报合作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将合作惯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合作惯例影响合作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假设,借助AMOS24.0统计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21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知识治理对等性和知识治理集中度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合作惯例在知识治理对等性、知识治理集中度与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选择良好的治理机制以提高情报合作绩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企业合作研发模式分为横向合作研发和纵向合作研发,将研发模式选择过程分为研发合作和生产竞争两个阶段,并结合AHP法(层次分析法)和F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知识影响因素对合作研发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知识影响因素较小时,横向研发合作收益率小于纵向研发合作收益率;随着知识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大,两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当超过一定值时,横向研发合作收益率大于纵向研发合作收益率。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以企业海外情报合作为背景,将合作惯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合作惯例影响企业情报合作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借助Amos24.0统计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21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知识治理有助于企业海外情报合作绩效提高,较高的知识治理对等性和集中度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合作惯例在知识治理对等性和集中度与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得到主要管理启示为:开展多方情报合作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以应对潜在风险,是企业保持发展优势的理想选择;同时,企业应注意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积极引导建立合作惯例,以持续推动知识创造和达成合作规范共识,促进情报合作绩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要武  蔡德章 《预测》2008,27(2):32-37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成员以成员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知识共享。成员的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结合成员因素的影响特征分析建立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以课题组的知识共享为例,研究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华  顾新  王涛  柯舸 《科研管理》2021,42(10):104-112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管理思想,考虑一个由知识源、知识转移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闭环知识链系统,通过构建知识源领导(SL)、知识转移中介领导(OL)与信息服务机构领导(TL)等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对知识供给、转换、反馈等环节的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掌握领导权可提高组织的知识产出、知识定价与创新利润;在创新绩效表现上,SL模式是分散决策时的最优权力结构;OL与SL模式具有同等的知识创造效率,但OL模式系统利润偏低并存在组织间的利益冲突风险;市场机遇、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的知识创造效率正相关,弥补知识链成员创新能力的短板是提高系统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何瑞卿  黄瑞华  李研 《科研管理》2007,28(4):88-94,99
当前大部分关于合作研发中知识外溢的研究,都集中在从宏观层面讨论知识外溢对企业研发投资、合作收益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而很少从企业层面分析知识外溢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本文阐述了合作研发中企业知识外溢的机制及其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并从知识特性、合作主体特性以及合作联盟的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借助Logistic规律模拟联盟竞合过程,得出联盟知识共享的稳定解;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通过系统仿真与算法推演得出联盟稳定性与联盟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为提升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和内部知识共享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bility of strategic alli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poten- tial. Using Logistic rule to simulate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process of strategic alliance,the paper obtains the stable solu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strategic alliance. The paper uses MATLAB software for simulation. Through system simulation and arithmetic deduction,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stability of strategic alliance has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ooperative time of strategic allia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and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of strategic all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