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写稿也一样,文贵自出机杼,稿件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人云亦云,套用重复,三番五次的轮回,读来如同嚼蜡。这类现象我们绝不少见:说到“困惑”,于是便有“消费者的困惑”、“大商场的困惑”、“书市的困惑”、“吃喝的困惑”,连篇累牍;谈及“怪圈”,于是相继有“文人的怪圈”、“家教的怪圈”、“休闲的怪圈”、“股份制的怪圈”,纷纷亮相;出现了“辉煌”,更有数不清的“辉煌”出台,“明天更辉煌”、“再创更大辉煌”、“辉煌的岁月”、“把乡镇企业推向辉煌”;谁家先用了“误区”,于是接踵…  相似文献   

2.
她,牵挂着农民。 “专家热线”、“市场热线”、“致富能人热线”,给农民朋友架起发家致富的桥梁;“法律热线”、“健康热线”、“气象资讯”,关注农民疾苦,情系百姓冷暖。  相似文献   

3.
谭声伟 《大观周刊》2011,(6):188-188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地掀起三尺波”。历史教学也是这样,要利用好“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悬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悬念导入,引人入胜”、“悬念牵引,拓展情节”、“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悬念留疑,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5.
在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先天有着“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特性的外经贸报道怎么做,是地方媒体或者说从事外经贸行业报道记者的“必答题”。面对全球化浪潮的裹胁下扑面而来的“入世”、“走出去”、“贸易摩擦”、“外贸顺差”、“服务外包”等一系列热点、亮点和难点,要让这些“遥远”的事件及时“着陆”,并且尽量使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明星消费”现象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观星”阶段、“乐星”阶段、“造星”阶段、“秀星”阶段、“虐星”阶段。目前明星跳水节目的强势来袭说明,如今公众已不满足对明星歌声、表演和脸蛋的“消费”了,而是直接进入到了“身体消费”阶段。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明星消费有没有底线?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创新?未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虐星”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明星竞技类节目”还有拓展的空间,不过从长远来看,“虐星”过后,我国的“明星消费”将走向“温情”,手段也将趋“隐蔽”。  相似文献   

7.
曾虹 《声屏世界》2007,(5):48-49
现在很多电台,从国家电台到地区电台,都设置了怀旧音乐节目,比如中央电台的音乐之声有“世纪音乐盒”,天津电台有“老歌听不完”,楚天音乐台有“恋旧品味”,沈阳音乐台有“流行经典”、“流金岁月”,江西电台有“时光流转”、“真情岁月”,南昌地区性电台“青山湖之声”有“留声地带”等都打着“怀旧重温”的标志,“怀旧音乐”已经构成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以下这几组字,也是容易混淆的,在此加以辨析。屈曲“屈”、“曲”读音相同,都读qū。二字都能表示弯曲、使其弯曲(“屈指”、“屈膝”,“曲线”、“曲径”、“弯腰曲背”、“曲突徙薪”)。但是“曲”指弯曲的地方(“河曲”、“乡曲”),又指违背(“曲意逢迎”)、婉转(“曲折”、“委曲”);“屈”不能这样用。“屈”指被迫顺从(“屈服”、“屈从”)、穷尽(“理屈词穷”)、冤枉(“冤屈”、“委屈”);“曲”不能这样用。“曲”读qǔ,指歌曲(“散曲”、“南曲”、“北曲”)、杂剧(“元曲”)、曲谱(“乐曲”),是另一…  相似文献   

9.
时下,打开很多网站甚至门户网站的首页,一股被网民戏称作“黄气”(涉黄)、“杀气”(凶杀)、“毒气”(制贩毒)、“赌气”(赌博)、“腥气”(名人绯闻)种种“不明”之气扑面而来,占据了“头条”和大部分位置,唯独“正气”看不见、很少见,或者干脆被挤到了“中条”乃至“末条”!看到这些,不免让网民疑窦丛生: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是这样“阴暗潮湿”吗?  相似文献   

10.
韩鸿 《新闻界》2005,(1):37-38,40
2004年,“变脸”、“洗牌”、“推销”、“整合”成为省级卫视频频出镜的关键词,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纷纷在各地游走,举办各种各样的“推介会”“研讨会”,掀起了省级卫视新一轮的“定位”大潮。东方卫视“新闻立台”,湖南卫视则“娱乐中国”,安徽卫视继续“剧行天下”,以各自的特色来抗衡央视的垄断。在西部地区,贵州电视台继续向“西部黄金卫视”挺进,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新闻记者的“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这些报道将体育或当成人类社会你死我活的战争,或当成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捕杀,字里行间充斥的只是一股血腥味。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在这类新闻中也都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枪手”、“射手”,甚至“杀手”;整个队则成了“战车”、“战船”、“战舰”,或者以教练姓氏的第一个字打头,成了“马家军”、“戚家军”、“霍家军”、“米家军”、“…  相似文献   

12.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混淆,也应注意分辨。扎札“扎”读zhā,左旁是“扌”;“札”读zhá,左旁是“木”。“扎”相当于刺、钻,例如“扎手”、“扎刺”、“扎根”、“扎进水里”等;又表示(军队)住下,例如“驻扎”、“扎营”、“安营扎寨”等。这个意义繁体写作“?”,后来简化为“扎”。“札”本义指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引申指信件(“书札”、“信札”、“手札”)、摘录(“札记”)。“扎”又读zā,表示捆、束(“扎彩”、“扎裤脚”、“扎皮带”)或捆在一起的东西“一扎干草”)。“札”不能这样用。曝爆“曝…  相似文献   

13.
提起古籍中带有“马”字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青梅竹马”、“金戈铁马”、“盲人瞎马”、“指鹿为马”、“塞翁失马”、“厉兵秣马”、“车水马龙”、“老马识途”、“万马齐喑”、“天马行空”、“走马看花”、“马革裹尸”、“一马不跨两鞍”等,但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辑录如下,以迎接“马”年的到来。犤立仗马犦排立宫门前为皇帝作仪仗的马。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环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封令。因以语动其余曰:‘…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5.
倪久芳 《新闻战线》2022,(11):99-101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产”新闻,从节日及季节性工作中“捉”新闻,从上级宣传任务中“吃”新闻,从来信来电来访中“集”新闻,从文件资料中“掘”新闻,从新闻媒体中“借”新闻,从重大会议中“挖”新闻,从通讯员来稿中“寻”新闻,从“道听途说”中“拣”新闻,从基层调研中“跑”新闻,从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中“追”新闻,从朋友圈、网络平台中“捕”新闻,都是新闻线索采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17.
晓言 《中国广播》2004,(9):63-63
“皱”、“诌”、“绉”三个词拼音字母完全一样,都是“zhou”,字形也相似,但词义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8.
《航空档案》2004,(7):17-18
5月25日,台湾新任“国防部长”李杰在“立法院”答复两岸战机飞越“海峡中线”问题时突然语出惊人,声称“海峡中线”有具体的量化,或者说经纬度,即北纬27度、东经123度,北纬23度、东经119度!李杰还进一步解释说,“海峡中线”是1951年由“美国划定”的一条线,“对面知不知道,我不知道”,但看大陆战机飞行的状况,“应该是知道”。  相似文献   

19.
邵宝钢 《视听界》2009,(1):101-101
广播媒体要在新一轮的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观点含量是其在“窄”中做“宽”,在“薄”中做“厚”,在“泛”中做“强”的关键,是广播让受众要听、好听、耐听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伍刚  郎峰蔚 《中国广播》2007,(12):22-24
本届党代会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媒体名称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十七大报道的记者证上。“网络记者”、“互联网直播”、“在线互动”,成为本届党代会报道的一道新风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领导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十七大的报道是网络媒体第一次真正地‘零距离’报道本届党代会。”此后,“零距离”这一用语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