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互文性"指的是一个文本与存在于此文本中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和郭松棻小说作品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以此观照作家的精神世界。郭松棻的短篇小说《雪盲》与《孔乙己》及鲁迅存在互文现象。两部小说的不同文本相互参照、交互指涉,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这个独立的系统又与鲁迅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个大的互文关系。这种关系从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社会对个体的压抑以及个体生存的孤独哲学三方面来体现出来,共同演绎了一个伟大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解读鲁迅前期文本入手,剖析了鲁迅作品中的目光意象,进而追溯其成因,认为鲁迅青少年时代两次受辱的经历是此现象之肇始者。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是我们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讲,鲁迅作品的教学影响着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文章以人教版教材中选取的鲁迅作品为例,提出一些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的观点,进一步阐述选编鲁迅作品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加速发展,微博、微信及手机网络的普及,大学课堂上"人人关注手机"的现象愈演愈烈,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全新的挑战,甚至出现"学校评价教学效果差、老师抱怨课难上、学生反映不爱听"的尴尬现象。笔者认为要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活"起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课堂兴趣度,根本落脚点在于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提高课程吸引力,而如何更好地做到课程设置的有吸引力、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电工学"课程中"相量"教学存在的以下难点:相量引入认知难;时间域与相量域间的变换方法难;用相量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自如难等,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应对策略,必将使得相量教学过程形象化、趣味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鲁迅笔下重要的动物意象,猫头鹰可以说是鲁迅神形毕肖的自我形象标记。鲁迅认同并自命为猫头鹰,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叛。与猫头鹰一样,鲁迅是属于黑夜的,他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他对黑暗的反抗上。他是"无声的中国"的呐喊者,又是一位参透了人生虚妄的孤独"存在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鲁迅的名字、鲁迅的祖父和父亲、鲁迅的母亲、鲁迅的两个弟弟、开蒙和进"三味书屋"几个方面来探讨鲁迅的家世。  相似文献   

8.
"诚与爱"穿越了鲁迅所有的文字和语言,是鲁迅文学的一个原理性的存在。本文分析了鲁迅文学中"真诚与挚爱"精神的产生及根由、文学创作态度以及实践过程中真诚与挚爱的具体体现,力求重新挖掘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下企业难、企业师傅聘请难"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因此,打造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教学团队,是推行现代学徒制急需破解的难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双导师制"教学团队互聘共培长效机制、改革实习模式突破"师傅"不足瓶颈等途径,建设了一支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可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鲁迅于文中对拜伦、雪莱、普希金等7位摩罗诗人的思想与创作进行了描绘.本文立足于"摩罗"词源的追溯,借以了解鲁迅高扬"恶魔气质"的缘由及鲁迅与摩罗诗人思想的契合处:树立抗争意识,争取抗争权利,在抗争的行动中获取自由独立;同时分析鲁迅呼唤之"精神界之战士"所具有的内涵要义.  相似文献   

11.
吴应海 《阅读》2012,(11):18-20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写作不息,战斗不止,留给人们的一直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形象。其实,鲁迅也是一个普通人,真正走近他,你会发现,他的一言一行,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细节中的鲁迅  相似文献   

12.
在师范院校,公共课《高等数学》难教、难学是师生共同的认识,究其原因与不恰当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本文从分层教学的具体案例出发,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阐明"分层教学"的作用,以期能给教师们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3.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并直接领导的第一所高等文艺学院。在八年的时间里,其文艺教育方针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这种变迁既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有关,也直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文艺教育的理解。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艺教育方针的变迁,表明其始终处于培养精英与面向大众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无法解决的,也是当代高等教育需要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为人生"的创作宏旨下,高晓声在农民题材以及深入探讨"国民性"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作品,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相似文献   

15.
王统照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与鲁迅有许多直接的亲切交往,但更主要的是"神交".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天然的敏感期待;对鲁迅的人格有天然的敬仰热爱;对鲁迅的爱情婚姻观有天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道路;他们都是忧国忧民的现代知识分子;又都具有余英时所说的传统的"宗教承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鲁迅究竟是谁"?这是一个鲁迅活着的时候就没有答案,至今依然是令鲁迅研究专家们头疼的世纪难题.目前社会上对鲁迅的认识,同时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是认识不足,一方面是阐释过度.对于鲁迅的失败是认识不足,对于他的成功阐释过度.失败,是鲁迅成功特有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理论课程。因此,教师应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加强案例教学,采用讨论教学法,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岗证赛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一直是高职院校比较热门的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开设了院校较多,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的现象,说明了当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拟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会计就业岗位与会计技能大赛角度入手,探讨构建三者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作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其战斗精神得到空前的高扬;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界,尤其是左翼文化界前进的方向。纪念鲁迅先生,自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文艺阵地》是由茅盾主编的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刊物,在此期间,曾着力标举鲁迅的旗帜。这些纪念文字,主要从鲁迅的生活、作品和思想三个方面展开。重温旧籍,当有裨于时下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精神界之战士",深沉的孤独意识与执着的战斗精神是鲁迅精神之核心.<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同时也是对鲁迅精神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