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中学生都会带手机到学校中。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层面,还能够辅助学习并且减少家长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心,但是如果中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缺少自制力,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研究,首先,从三个好的方面以及两个不利的方面提出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从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教育三个角度提出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中学生带手机的趋势正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了“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手机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管理、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学校园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下,手机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已成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手机就像是"移动网吧",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很容易染上手机瘾,甚至有些人形象的称其为"手机海洛因",不少中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工作经验,对当代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对中学生迷恋手机的影响提出一些浅见,以期能对解决当代中学生迷恋手机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依据进行了分析,并从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并予以宣讲贯彻、为学生必要通讯和联络提供充足条件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据媒体最近报道,在我国许多地区的中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超过50%,甚至个别学生有两到三部手机.手机在中学校园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带手机到底在干什么?对学习到底有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访谈和专门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泛在化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泛在化学习是终身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文章先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泛在化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匮乏以及学习互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教育类手机APP提升泛在化学习兴趣,培养泛在化学习习惯,利用手机APP促进泛在化学习互动,创新泛在化学习评价等策略,推动中学生网络环境下的泛在化学习。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中学生手机依赖者达15.2%,男生手机依赖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手机依赖高于初中生.手机依赖与应对方式中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等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解决、积极地合理化解释呈显著负相关,与人格中的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呈正相关,而与道德感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手机依赖对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8.
拇指一天     
如今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了。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学校园里也出现了“手机一族”、“拇指一族”,中学生朋友的学习生活也在因此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中学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也许这个问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无论如何,手机的流行在校园里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手机消费成为中小学生新的消费项目,由此也出现了由手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学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从整体结果来看,允许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弊远大于利,必须对校园手机进行有效管理.要把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中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注重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做到程序公正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璩艳霞 《教师》2012,(2):16-16
手机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中学生佩带手机日趋增多,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堪忧,通过分析其利弊,了解到中学生佩带手机弊大于利,需要引导其正确地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中学生带手机的趋势正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了“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手机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管理、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学校园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对待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成为学校德育在信息时代下的研究新课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校学生为调查总体,每个年级随机抽2个班级学生,向他们发放调查表,无记名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有人说有10%的中学生有心理障碍.也有人认为已经十分严重,达到30%。由于现在在心理健康与心理有障碍之间的界定不尽一致,因此出现这种不同的估算是完全正常的。但不管究竟是百分之几,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障碍,并正严重影响着这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已是大家所认同的。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学生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并作一些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是指中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学习障碍和学习失误.其发生及原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经常探讨、研究和纠正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常见学习错误,不仅对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很有必要,而且对中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学习方法、防止学习错误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要研究和认识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3):158-159
当今中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影响了学习、危害了身心健康,因此给校园手机立规矩,让学生合理限时使用手机迫在眉睫。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手机,并进行适当监管,让学生学会合理限时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5.
从手机依赖性的角度探讨中学生孤独感水平,以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孤独感能有效预测中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说明有孤独感体验的中学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并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手机,少数中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倾向;恋爱中的学生对手机更具依赖性;手机使用年限和每天开机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中学生手机依赖性;孤独感体验高的中学生对手机依赖倾向更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可是,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中学生要求使用手机的理由和使用手机带来的不利之处的基础上,来探讨借校讯通平台的管理功能对学牛加强管理力虚。  相似文献   

17.
刘光余 《中学教育》2003,(3):22-23,44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并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学和教学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 ,对学会学习 (LearningtoIearn)的讨论大多是围绕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面来展开的 ,本文拟从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中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一、中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与“可能”中学阶段是人生放飞理想的开始 ,中学生在此期间学会学习就能较好地适应大学及大学后的学习生活 ,为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之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独立意识的出现 ,这就使得中学生学会学习既是“必要”…  相似文献   

18.
推进手机移动学习:中小学教师态度与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在中小学校普及手机移动学习,这是当前国际教育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来自北京市4城区11所学校450名教师和管理者的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积极的技术产品教育应用意向,但反对中小学生持有手机和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不同学段的教师对推进手机移动学习的需求差异非常显著,小学教师最为积极,初中教师最不积极。在中小学校推进手机移动学习,应引导学校管理者、教师转变理念,客观认识学生手机,逐步认同手机移动学习;应加强宣传,推进本土实践,吸引学校管理者、教师乐于尝试手机移动学习;应增强手机移动学习产品、资源、服务与教育者、学习者、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融合;在政策推广方面,可以先从小学进行试点推广,中学生手机移动学习可以走社会化推进、产业推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换手机最频繁的两类人分别是年轻女性和在校的中学生。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年轻女性换手机不足为奇,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中学生什么时候也加入了这赶时髦、追潮流的行列?难道手机进入校园已经成为趋势?手机的普及对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一些中学,深入聆听了老师、学生的意见。笔者进入这所省城初中,正是刚刚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就遇见了几个拿着手机正“喂喂”的男生。其中的一位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但是脸上写满了世故。我注意到他拿的是诺基亚刚刚推出的一款彩屏手…  相似文献   

20.
成功戒断是手机成瘾研究的目的,家长与学校强制没收手机却会引发中学生极端行为,如何理解中学生手机戒断后的心理状态与极端行为产生的根源,是手机戒断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学生手机戒断的阶段性心理特征,探讨手机戒断与极端行为的心理机制,根据认知行为疗法提出系统脱敏和引导性自我改变,旨在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合理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