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2.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61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洞之一,是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所开,建成年代在947—951年之间。俗称“文殊堂”,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最下层,主室为覆斗形顶,窟室中央设佛坛,坛后有背屏直通窟顶。坛上原塑有文殊菩萨及其侍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马德 《家教指南》2001,(3):97-99
敦煌文书浙敦116号,记录了五代时期敦煌金光明寺有关窟头供养、修佛堂等项 目的各种支出,提供了有关莫高窟赤岸窟、工匠雇价等方面的新资料,以及敦煌金光明寺与 莫高窟关系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11世纪的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1900年道士王元箓发现于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又称敦煌遗书。20世纪之初,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它成为世界的焦点,被世人所瞩目。藏经洞即今敦煌莫高窟第17号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距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的宕泉(今名大泉)西侧的鸣沙山崖壁上。莫高窟现存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在这些洞窟中,最早的有公元4世纪前  相似文献   

7.
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许多天人置身于天宫的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称为天宫伎乐.分析敦煌壁画中这一形式的各个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1914年奥登堡率俄国第二次西域考察队,专程考察敦煌莫高窟,摄影了大量的洞窟内外的照片.由于种种原因,今天莫高窟的外貌以及窟内壁画、彩塑已有较大的变化,或不存或毁坏.对此,奥登堡当年的照片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佛名经》类同.窟顶四披上方画十方诸佛赴会图,并有“奉请(十方佛)……来居此窟”之题记;窟顶四角绘有四天王像,也有“谨请(天王)……来降此窟”之题记,参照传世佛教忏法典籍和一些敦煌礼忏文的“启请”仪式,笔者认为,第98窟应该是一个忏法道场.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只有一个敦煌,全人类只有一个敦煌。 1993年岁末,常沙娜女氏在读到了那份《敦煌莫高窟景区详细规划》的时候,心里充塞着深深的郁闷和忧虑。 这是由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研究所刚刚作出的,敦煌研究院是该《规划》的委托方。 《规划》首先提出了莫高窟窟区存在的三大问题;植物种植布局混乱,空间无序、景观破碎,缺乏游赏功能、阻碍景观穿透;功能分区用地不合理,游览用地偏小;建筑位置不合理。 报此,《规划》建议:“伐除窟前高大乔木、对窟前绿地进行高度控制”;为使莫高窟景区符合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85窟微气象环境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底层 ,是一个较大型的唐代洞窟。 85窟的气象环境监测始于 1994年 4月 ,在 1998年 5月前 ,在洞窟主室的中央和主室的北壁分别布设 1个温湿度探头和 1个墙温探头 ,分别用于监测洞窟的温湿度变化和窟内壁画表面的温度变化。洞窟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环境变化对洞窟壁画的影响 ,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固沙保护壁画。本文通过对 1995 - 1997三年数据的分析 ,总结了莫高窟 85窟气象环境的变化状况 ,可为今后对 85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S.P.172白描稿经诸家认为可能为“坛样图”或“曼茶罗”而作者认为,该画稿在归义军。曹氏画院”早期被改造用作设计绘制莫高窟第98、108、100等窟窟顶壁画的底稿。特别是第98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影响了莫高窟五代末曹氏归义军时期所建其他大窟的窟顶壁画设计绘制,因而使这一时期洞窟壁画的绘制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表现。文中并探讨了S.P.172作为敦煌壁画底稿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其窟顶从形制、内容到艺术风格均显示了"兼容并蓄,融汇中西"的风格特点,体现了甘肃敦煌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窟”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文书P.2991正反两面抄写的《报恩吉祥之窟记》,记述了僧镇国及其汜氏家族在莫高窟建窟事,并追颂了汜氏先祖在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各种事迹。本文考证其成书时间在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公元840年左右,僧镇国所造窟可能是今莫高窟第361窟;记文中称该窟内特殊形制的盝顶帐式佛龛为“富阳”,当为古代敦煌特有的石窟建筑结构部位的名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经变中的里坊图像。这些唐五代宋初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汉唐长安城相关信息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仔细梳理和解读几处敦煌壁画中与汉唐长安城有关的画面,可以看到长安城在中古时期绘画史中蛛丝马迹的影像,使得曾经极其宏伟壮观、令世人无限向往的汉唐国际大都会长安城,通过敦煌壁画的片断式记载而展现在世人眼前。虽然目前揭示出来的仅是宏大的长安城的一个个小场景,但也初步展现长安城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彰显敦煌壁画研究的价值及其美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创建已一千六百多年了,我们从现在的崖面很难想象过去的面目。所幸敦煌遗书为我们保存了这方面的一些文献。其中《辛亥年十二月八日夜…社人遍窟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即《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以下简称《腊》卷)为最珍贵的一件,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崖面的大体面貌。《腊》卷是当时在敦煌担任僧政职务的道真和尚,于腊八节的前一天向有关社人发布的腊八之夜莫高窟遍窟燃灯的榜文。道真活动于公元934—985年间,十世纪下半期以后崖面上修建的一些大窟均未在榜文中出现,故敦煌遗书最晚纪年题记1002年之前的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敦煌石窟的中心佛坛窟进行了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内容对莫高窟各个时期中心佛坛窟坛上塑像反映的主题进行探讨.认为归义军时期的中心佛坛窟在规模、造像特征以及洞窟主题等方面与前代不同,归义军节度使与世家大族在修建中心佛坛窟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测对比莫高窟六种不同下垫面对窟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表明:窟前绿化采用滴灌形式的乔木林带效果最佳;微气流带走了水汽,使0.2m以下区域的绝对湿度值偏低;沙地与戈壁的空气绝对湿度与温度关系不大;草坪与地被植物更换成沙地灌木,既节约水源又不影响其降温效果。研究验证了莫高窟绿化对窟区微气候环境的缓冲作用,并提出了窟区景观绿化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出版,揭开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新篇章。书中敦煌早期三窟——莫高窟第268、272、275窟,是学界公认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寺遗迹。"敦煌地接西域",西北印度和中亚的弥勒信仰在三窟得到纯粹而完备的图像学表现。三窟的具体年代迄无定论,不同的意见及窟内复杂情况须深入探讨。早期三窟美术品的制作技法值得注意。敦煌早期壁画至少在绘制开始的步骤,应该是使用了湿壁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敦煌早期的覆斗顶窟,并与麦积山石窟攒尖顶、汉代墓室形制比较异同,讨论了敦煌覆斗顶窟的源流问题,提出墓室形制对敦煌覆斗顶窟形成的影响.同时,与汉墓、高句丽墓、巴米扬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等藻井形式比较,指出敦煌覆斗顶窟的藻井渊源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