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采用摄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网上转体目前是我国蹦床运动员较普遍存在的技术错误之一。它不但影响腾起高度及动作姿态,还易导致身体横向水平位移。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少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应采用非惯性转体技术;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多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在保证充分压网与蹬伸的前提下,身体离网瞬间即可开始转体。  相似文献   

2.
根据人体完成空翻动作的姿势、翻转周数、转体度数、翻转方向确定了空翻和空翻转体动作的种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初步形成了空翻和空翻转体动作较系统的理论,为教学、训练补充了空翻和空翻转体动作方面的理论内容,并为运动员选择、开发空翻和空翻转体动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黄珊汕与钟杏萍2周类空翻动作触网期间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完成2周类空翻动作时压网深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黄珊汕纵向水平位移较大,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偏大是主要原因;蹬伸压网过早是钟杏萍的主要技术错误;起跳不充分、过早向后翻转是两人的共性技术错误;入网瞬间与入网最低点表现出明显的角度和速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动作难度及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 2 0 0 3年中国蹦床冠军赛及第 2 3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决赛前 6名运动员自选动作的难度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是动作腾空高度高 ,动作间高度波动小 ;其问题是整套动作难度低 ,差距主要体现在转体难度及姿势难度上 ,动作水平位移较大 ,身体姿态错误较明显 ,整套动作的成功率低。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努力发展 3周空翻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在两周空翻的转体度数和姿势难度上挖掘潜力 ,并且在动作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姿态上下更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5.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法国蹦床运动员世界冠军获得者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找出其运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如蹦床世界冠军获得者法国的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  相似文献   

8.
12001<是蹦床比赛中的高频开场动作,不仅属于蹦床动作中较难的三周空翻动作,同时还是发展更高难度动作12003<甚至12005<的断面动作。因此针对此动作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蹦床动作难度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IMI Motion运动图像分析系统,对2012年蹦床世界杯中国站男子网上个人决赛前3名选手的屈体前空翻三周转体180°(12001<)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潇在压网阶段与起网阶段身体姿态存在问题,且飞行时间过短;整个完成动作中董栋利用上肢力量协调动作的技术偏弱;上山容弘在转体阶段利用髋关节屈伸改变转动轴的技术较差。  相似文献   

9.
蹦床运动员叶帅难度动作的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录像分析等手段,研究蹦床优秀运动员叶帅的前屈三周转体540度难度动作。结果表明:叶帅的专项综合能力已经能满足完成这一难度动作的需要。近期技术训练的突破点是:加大压网和起网力度,加快空翻和转体速度,从而提高动作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采取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录像观察法、统计法对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和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之间的动作难度差距在于动作的转体和动作姿势上,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动作转体度数小,以直体、屈体姿势完成的动作少;在动作的翻转上,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之间不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1.
‘03-‘04赛季空中技巧世界杯第4至6站赛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次文献法与网上查询法,对‘03-‘04赛季空中技巧世界杯第4、5、6站赛况进行分析,认为在女子项目上澳大利亚队与中国队是世界强队,在男子项目上我国也开始步入世界强队行列;为完成第20届冬奥会拿牌夺金的历史使命,我国使用二周动作的女选手必须强化bdFF的训练,使用三周动作的女选手必须高质量地掌握7.30以上难度动作;而男选手则需大力提高8.65与8.90难度动作的质量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代世界跳远运动的发展现状,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揭示了现代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及训练特点,对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关于跳远的有效训练途径.本研究认为: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跳远训练的基础条件:提高快速起跳能力是跳远训练的关键;改进起跳技术和加强摆动环节的作用则是重要保证.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为提高我国男子跳远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39届世锦赛8名自由体操优秀选手完成的成套A分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完成等情况的统计、对比,发现:使用"E组以上"更高难度的空翻,及发展和运用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空翻串",并采用稳定性较高的"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及连接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在满足规则对舞蹈类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对较多的高难度技巧空翻,结合C组难度的舞蹈类跳步或加转体等动作,来配置10个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取更高的A分价值,将是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类型选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史惠国 《体育科研》2005,26(1):51-53
从体操运动中多办周翻腾同时加转体类动作"旋"的技术在跳水中应用发展的可能性及具体做法,对跳水第五组翻腾兼转体动作进行归纳及技术分析,进一步发展创新跳水高、难、新动作,以继续巩固我国跳水水平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iming and technique of males and females performing reverse twisting dives in eli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Video data of the dives performed at the 1999 FINA World Diving Cup were captured and digitised to obtain times and postures of the divers at specific events including takeoff and entry. Estimates of flight height and mass-normalised work done on the springboard were obtained from flight time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many males are able to complete an additional twist rotation because they attain more height, and therefore more time in the air, than females.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观察法,对1994年至2006年4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所有使用三周动作的9个国家14名选手及其48跳次三周动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得出:从第17届至第20届冬奥会,两跳三周动作平均难度从6.28升至7.57,着陆成功率从14%升至61%,平均动作质量系数从0.70升至0.79,经过12年的发展其三周动作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前3届冬奥会相比,第20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的使用效益最大,这将对今后该项目的技术发展与实力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蹦床前屈三周转体540度动作的跟踪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摄像电脑分析诊断等运动生物力学手段,为提高国家队重点运动员叶帅前屈三周转体540度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技术诊断科技服务。结果表明:增加腾空高度,准确把握团身和展体时机,加快前半程空翻和转体速度,提高了动作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mental image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deliberate practice framework. Altogether, 159 athletes from one of three different competitive standards (recreational,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completed the Deliberate Imagery Practice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designed for the present study to assess the athletes' percept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 imagery along the three deliberate practice dimensions of relevancy, concentration and enjoy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ional athletes perceived imagery to be more relevant to performing than recreational athletes. In addition, athletes of a higher standard (i.e.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reported using more imagery in a recent typical week and they had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more hours of imagery practice across their athletic career than recreational athletes.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imensions of deliberate practice did not lend conclusive support to either the original conception of deliberate practice or a sports-specific framework of deliberat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