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天文观测与空间探测发展迅速,逐渐建立初步观测网络,在此基础上正在酝酿一些大型科技计划,力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天文观测装置已融合较为先进科技,如何发挥其科技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并对我国未来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科学部、科技部基础司和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共同主办的中国天文学发展战略重点研讨会于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通过高层次的学术研讨,结合正在进行的国家中长期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探索在我国现有国力条件下,发展天文观测设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与思路,研讨我国天文学科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6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2007年5月12日在中科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我国及东亚地区最大的天文光学望远镜。随着这架口径为2.4米的望远镜投入使用,丽江观测站将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天文观测基地,每年可容纳数十项具有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课题在此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菁 《大众科技》2012,(5):143-146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同时,能不断地开拓着人们的视野。开展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开展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之现状和问题,提出在天文科普教育活动中,突出把握好"五性",并以天文观测为核心,开展天文科普教育活动等对策,以实现我国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腾飞,天文和空间科学成为了基础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西华师范大学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已经具备的基础,一直着力于发展有观测支撑的天文学科。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并引进人才发展本校相关学科,为本校涉足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010年,学校批复了当时物理学科的建设方案,利用国际恒星观测网络组(SONG)项目筹建中国节点的契机,决定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建设西华师范大学观测设施,即50厘米双筒望远镜(50Bi N),作为中国SONG项目星震学研究的测光子系统。项目初期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建成投运,其间设备运行稳定。但德令哈的观测条件因城市的发展限制了系统的科学能力。在青海冷湖台址勘定完成后,项目随SONG的观测设施一起,于2020年迁往新址,50Bi N完成了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首光观测,验证了台址优秀的视宁度测量结果。本文将对该设备的科学目标和发展历程,及取得的科学成果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为其他高等院校发展基于观测设施的天文学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天文仪器技术与方法是天文学一个分支学科,随着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需要对天文仪器技术与方法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文章回顾了我国发展天文仪器技术取得的成绩,并根据世界天文仪器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中国天文仪器技术的展望与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天文学科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天文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未来国际天文学发展所面临主要学科问题。对比了中外天文设备发展的状态和差距,探讨了中国天文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最后对中国天文科技整体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院拥有雄厚的天文研究力量.院属天文机构有5台(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一厂(南京天文仪器厂)、3站(乌鲁木齐天文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此外,还有科技大学、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也有一定的研究力量.它们承担着发展我国天文事业的大部分责任,包括几乎国内全部的设备研制、大部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全部的应用和服务.研究技术人员占全  相似文献   

9.
“精干基础研究队伍,择优提高支持强度,把北京天文台推向国际舞台,在世界天文研究前沿竞争,到国际上去拿金牌”,是北京天文台改革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北京天文台拥有五个天文工作站,截止1992年底,在职职工479人,33个天文观测与研究课题,211人从事天文观测研究与天文技术工作.其中高级科技人员97人,学部委员2人,是硕土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台以来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近几年,经专家评定的天文新发现项目每年8项左右.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年均200篇左右,在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9,(5):41-41
正在进行中的2009国际天文年“天文学100小时”活动再次激发了人们对天文科学的热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了解到,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平近年来迅速提升,多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相继开工或建成,睁大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眼睛”,也令国际天文学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1.
总体目标: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以下简称观测中心)的组建,是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天文学研究的规律,瞄准国际天文学发展方向,针对中国科学院天文口的现状而实施的科研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是在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观测中心对我院大型天文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向国内外开放;研究工作分散进行,鼓励与高校合作,形成研究团组的研究网络。观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业务独立,行政依托北京天文台。目前各天文台…  相似文献   

12.
天文仪器技术与方法是天文学一个分支学科,随着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需要对天文仪器技术与方法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文章回顾了我国发展天文仪器技术取得的成绩,并根据世界天文仪器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中国天文仪器技术的展望与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出版社2001年本书以断代史形式叙述了我国天文学发展状况,从天文观测、天文仪器、历法、星图星表及天文学家等层而进行阐述。全书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与深人的分析,展示了我国天文学的深刻思想和伟大成就。图文并茂,旁征博引,是一部总结性、综合性的天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并且在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秦代,负责天文学研究的官员被称为太史令,以后历代多沿袭这一称呼并稍有变化,到明清时期,天文观测主要由钦天监这一专门机构负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国内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资源匮乏的现状——实体场馆少;从事或参与天文科普的专业人才少。分析了在天文科普中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包括各种传播形态和方式并存、高度的交互性、运营成本低廉等;以及我国天文科普互联网资源的现状:官办网站内容丰富但缺乏人气,而互联网天文论坛事实上已成为天文科普主力军。并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对于在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中如何运用互联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哈勃望远镜是人类发射进入太空的最大而且最灵敏的光学望远镜,它发回了数不胜数美丽得让人震撼的天文照片,从此开辟了天文观测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把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全新的思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将推动着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文章对广西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开展天文科普旅游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21):56-57
一百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银河系的存在,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约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是由数以十亿的星系组成;一百年前,我们还只能用光学望远镜和照相干板研究天空,而现在我们能采用最尖端的科技,从地面和空间来观测宇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我国专业天文仪器研制及天文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自其1958年成立起五十多年来,共为我  相似文献   

19.
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手段。新一代地面天文观测设备日益复杂化、大型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安置在具有观测优势的特定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获得最大的科学产出。因此,天文选址对任何规模的望远镜建设和运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新一代大型地面观测设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把最新的天文科研成果转化为天文科普教育的内容,以天文科研来促进天文科普,同时把天文科普教育作为吸引更多人学习天文的重要手段,反向来促进天文科研人才的贮备和培养,"西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联合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根据这一思路,在西藏大学积极建设"西藏大学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旨在西藏地区面向大学、中小学、公众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带动西藏地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乃至进一步面向西藏本土,培养未来到西藏天文观测基地工作的天文学人才,带动西藏地区天文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