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一书是现代文学研究视域里关于乡土中国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乏新的学术发现.首先,作者摆脱了西方式的传统现代性研究视角,而将乡土中国本身作为研究的方法;其次,作者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对鲁迅等经典作家的农民观给予更全面独到的发掘和阐释;最后,作者在一个点线面交织的叙述结构中完成了现代文学作家笔下农民形象的嬗变研究.  相似文献   

2.
《春蚕》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不朽之作,它是茅盾的第一部站在贫苦农民立场上的杰作.作者以高超的和绝妙的艺术手腕,揭示出当时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即既要对付东西洋帝国主义强盗坚炮利舰的武装入侵,又要遭受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的代理人撒下的压榨农民和其他弱小阶层人民的罗网所强加给他们的经济掠夺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结构安排到人物的设置与刻画 ,都显示出农村阶级关系与土地改革的复杂性 ,表现出了作者的洞察力与分寸感 ;在发掘农民的革命性的同时 ,也注意到了农民的精神创伤 ;在农村巨变的社会题材中 ,展示出较大的心理空间。语言在大众化、生活化方面颇为成功 ,但艺术结构不甚均衡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7,(5):25-29
作家李锐在《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中,以近乎预言的形式展开了对农具、农民、农村未来发展走向的预测。传统农具的逐渐消失,给农耕文明画上了句号;农民和农具的变异,使得二者的命运发生了悲剧转变。作者以超拼贴文本、倒叙、戏剧化的处理手段,给故事的情感蒙上了沉重的悲剧效果,以此表达出自己对于农民生命困境的体验和不安。  相似文献   

5.
许多描写农村、描写农民的文学作品,读后常令人有隔膜之感——生为农民的常识和体验让我觉着,这些作品中的农村和农民,只是纸面上的风景,和现实缺乏对应,他们像极了作者手中的皮影戏道具,在作者的需求下喜怒哀乐,腾挪跳跃,其灵魂和行为完全被作者操纵了。这些作品与现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平凡的世界》是以西北农村为背景的史诗性小说.作者路遥通过全景式描写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塑造了新时期、寻找新出路的农民典型孙少平、孙少安等,展现了平凡人物的奋斗历程、爱情归宿,歌颂了主人公们在与人生苦难的抗争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以及人性的美丽.小说无论是主题的开拓、人物的塑造,还是爱情的描写,都体现了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在对农民家庭大学生家教情况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对高师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归纳出的家教特点是:①充满亲密情感的家庭教育竟在不言中;②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身教多于言教;③家庭教育活动具有客现实在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负面情况,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三点建议,:①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引导;②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待于提高;③师专层次的大学生应面向农村执教.  相似文献   

8.
杨争光的乡土写实小说忠实地记录了黄土地上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以及它们的存在与消亡过程.西北农民的生命意志和生存哲学,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作品通过对西北农民生存环境和生存欲求的生动再现,展现了农民强悍的生命意志,传达出作家深刻的生命忧患意识,显露出批判传统文化习俗和现实政治丑陋之处的锐利锋芒.对生存价值的追问,也体现出作家一贯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使他的小说又具有了某些形而上的哲学韵味.  相似文献   

9.
刘恒的《农民系列》小说,反映的是中国农民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翻耕细作的情景,作者用下地狱般的激情去描摹农民人生的惨烈与残酷、恐惧和幻灭,揭示并弥漫了生命的悲剧、人生的悲哀,讴歌了农民在困境的逼视中表现出的忍耐、克制和反抗,对生命的呐喊、对生活的渴望,从而诱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农民的人生作出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宣传对象是广大农村工作者和农民,县级广播电视如何拓宽对农村的新闻宣传领域,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突出难题.解决女童受教育问题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分析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女童失学问题的建议,希望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发达的大背景下,江南常州地区产生了"贫门母教"和"闺房唱和"两个传统。本文以孕育了张惠言、张琦兄弟的常州大南门张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屡代父祖早逝、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母教保证了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扬,并研究母教与女学如何相互作用,造就出张琦一门数代"人各有集"、"家集积尺"的女性作家群体。本文试图以张氏家族的微观研究展现清代常州母教、女学的一般样貌,并试图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女性文化、教育成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本文通过考察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士人贬官后的一般心态,重在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通过描述古代贬官士人随命运变化而或喜或忧的心路历程,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进而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收费制度的改革给高等教育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困难生比例增大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于是“助学工程”在高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针对高等院校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分析制约助学贷款顺利进行的因素及相关问题,旨在找准突破口,使这项工作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无法缴费上学的广大学子解决燃眉之急,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面也随之增大,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制约一般院校国家助学贷款推进的原因,找出对策,旨在找准突破口,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一般院校能顺利、健康地开展,让更多的贫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6.
昭通著名小说家夏天敏通过其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乌蒙高原上的女性生活,揭示了当代中国贫困地区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对女性自我解放的途径作出了尝试性的探讨,对女性主义文论的发展做出了实践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贫(特)困大学生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高校贫(特)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对树立我们社会主义高校形象,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资助贫困生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贫困生的现状,要求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建立起一套完善而有效的资助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分析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入手,着力探究解决其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解决了贫困生求学的困难,但也出现了一些贫困生教育管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科学评定、思想引导、激励教育、诚信教育、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六个有效策略,为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新鲜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