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湖南西部地区是我国苗族重要聚居地之一,苗族文化在这一地区保存相对完整文章通过田野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对现代化语境下的湘西地区苗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提供相应资料.  相似文献   

2.
湖南苗族音乐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所谓民族性,就是保留湖南苗族音乐的自身特点和民族特征,将民族音乐文化通过音乐传播的形式发扬光大;而所谓时代性,就是在湖南苗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民族音乐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打破闭门造成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时代优势,将时代对于湖南苗族音乐发展的冲击,转化为助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是湖南苗族音乐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其在当今社会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向亿平 《考试周刊》2011,(88):15-16
湖南湘西苗族女作家龙宁英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位苗女,对于生长于斯的这块热土,她寄托了满腔的热情和厚爱。她的散文表现和传播着湘西苗族的风土人情、民族特性,以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思索,她让无数的人了解了湘西苗族。那是一个浪漫多情、诗意迷人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属性。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重组、复兴、再造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异、求新、求乐等方面心理需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化。这对少数民族地区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所在的地区隶属湖南湘西,境内居民70%以上是少数民族,尤以苗族为最。苗族大部分聚居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山区。在苗族集聚区,人们习惯于用苗语交流。小孩子在入  相似文献   

6.
湘西是湖南唯一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是湖南唯一纳入我国西部开发的地区,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对湘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条件的分析,阐明了湘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特点、原则,并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的湘西苗族教育湖南湘西州的苗族文化,是自战国时代楚地的巫文化发展而来的。在远古时期,湘西苗族的文化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传授的是生存生产技能和一些传统的道德。土司时期,即从元朝至明朝,湘西苗族聚居区主要由“合款”制来治理,合款即以部落联盟与民...  相似文献   

8.
从湘西苗族音乐的巫文化特性出发,阐述湘西苗族音乐艺术的"巫性"特征及表现,对湘西苗族音乐所表现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彭水县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少数民族县。古老的“黔中文化”、独特的羁縻文化、神秘的地域文化孕育其间,底蕴深厚,特点鲜明,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居建筑,是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取代后出现的。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的建筑有其独有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美学视角探析该民族吊脚楼建筑中所传达的美的思想及其象征意义,这将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湘西苗族吊脚楼的研究也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其它民族民居建筑审美文化的基石,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古老的民族,该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已经在湖南湘西生存了2000多年。目前的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湘西的各个地区,在湖北省也有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杂居,各个民族和睦乡土,生活非常和谐。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每一名民族成员都能歌善舞,其中的摆手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土家族人勤劳而且勇敢,该民族的摆手舞就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写照,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3.
梁承新 《教师》2014,(1):31-33
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85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7.2%,因此,发展湘西地区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发展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教育。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教师是关键。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具有其特殊性。此次,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个别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一次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此次调查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共获得26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教师128人,女性教师137人;中学教师151人,小学教  相似文献   

14.
文星 《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21-122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湘西地处较为封闭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艺术资源丰富。在新型文化产业背景下,对湘西少数民族视觉符号进行研究并加以运用,对促进湘西地区的文化产业化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袁光 《华章》2011,(23)
中日学界对<桃太郎>这一日本民间故事的研究中,芦村芦谷先生指出桃太郎故事与湘西苗族文化有关,柳田国男先生认为本故事是多种民间故事的重组等观点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本文以湘西少数民族祭祀文化为视角,重新解读狗、鸡、后和泰团子的关系.意在明确湘西祭祀文化对桃太郎故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3):24-25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传播民族文化,娱乐身心,并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旨在将湘西苗族鼓舞特有的艺术魅力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欧艳君 《教师》2012,(13):121-122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由于战争、饥荒、疾病等原因,从黄河流域经过五次大迁徙,直到19世纪(近百年)逐渐定居下来,1949年以后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像阳光雨露滋润了少数民族,苗族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现分布于湖南、贵州、湖北、海南、广西等省,位于湖南湘西的凤凰县是苗族、土家族、满族等聚居区,苗族人口为主要部分,传承凤凰苗族古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湘西民族民间音乐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结合体,千百年来,经过融合、嬗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格局,从音乐学角度观察,它具有独特的形态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我认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语言、历史、宗教等都可以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要素,在湘西苗族社会中,苗歌也成为苗族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湖南湘西古丈县翁草村湘西苗歌的研究,力图揭示湘西苗族是如何通过苗歌来实现民族认同的。主要从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民族群体人格,民族社会化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化是广东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广东省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需要。广东省以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文化强省为契机,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并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