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音乐逐步取代了民族音乐,人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也越来越少。作为一名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推广我国的民族音乐,"民乐+工作室"的成立就是想通过民族乐器与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来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提高人们对传统民族乐器的重视,进一步传承和推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熟知我国的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族乐器及其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拓进和发展,形成了今日的吹奏、弹拨、拉弦、打击等绚丽多彩的局面,成为世界民族音乐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振兴、弘扬民族乐器音乐和提高对高雅艺术的认识已愈来愈为社会所重视,学习民族乐器也逐渐为学校和家庭所青睐。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学校把文化强校的落脚点放在"民乐工程"艺术教育上,民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民族音乐在音乐形式上各具特色,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本文从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体现的重要性入手,对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现状进行分析,从聆听民乐感受内涵、模仿民乐体验传承、深入民乐弘扬文化等方面提出民族音乐传承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措施,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积累、发展和变化,音乐文化也在其中不自觉的延续下来。当代社会、喜爱并学习民乐的人们越来越多,民乐教学也步入专业院校,本文针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中的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目前高校艺术课程设置中,民族乐器教学几乎空白,民乐师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加大民乐课程的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夏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45-146
现在有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民乐社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入民乐社团学习民族乐器,参加民乐的训练和演出。校方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组建了大学生民乐团。此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校园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得到艺术实践和素质拓展的机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民乐合奏课是综合音乐理论与各种民族乐器技能的课程,本文从师生情感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涉及了教学中师生如何进行情感沟通、如何处理技术与情感的融合,还具体的分析了《金蛇狂舞》乐曲的情感融合,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8.
天籁     
在各类中西乐器中,我喜欢民族乐器。其中原因除了对“高山流水”那个美丽传说的神往,还在于它采自天然的材料。我一直以为,只有原本天然的材料才能发出浑然天成的声音。西洋的铜管乐的确有着民乐无法比拟的恢弘气势,但那人工营造的痕迹多少让它显得有些虚张声势。走进心灵的音乐其实是不需要强悍的外力来压迫的。民乐的极品是独奏,悠悠的,如仙音下凡。清越的竹笛是明媚的春光,奔放的二胡是炽热的夏天,幽怨的洞箫是落寞的秋日,孤傲的板胡是凛冽的冬季。小时候听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音乐,那庞大的管弦乐队的演奏连同那些炫目的乐器大都淡…  相似文献   

9.
《闪光少女》由王冉导演,徐璐、彭昱畅、刘泳希、鲁照华等主演。电影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民乐乐器扬琴和西洋乐器钢琴。以前,通常弹钢琴的瞧不起敲扬琴的。剧中人物玩西洋乐器的王文说:“扬琴不算乐器,不能上台表演。”玩民乐的陈惊说:“凭什么,扬琴可是民族乐器中的大型乐器,是敲击乐。如果这点都不懂,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10.
《走进民乐世界》是根据湘艺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而设计的一堂课,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为"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及其分组,能基本辨别其声音"和"聆听一些著名的民族乐曲片段,感受民乐演奏的韵味和魅力"。教学中涉及对民族管弦乐队  相似文献   

11.
竹笛是中国民族吹奏乐器中的主要成员,是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在几千年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形成“竹质、横吹、贴膜”3大特征;竹笛的制作与演奏及各个历史时期所采用的律制情况是其发展的印证;它采用民族乐器独有的传承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法.它在现代各音乐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民乐作为传统民乐的现代演绎,不断创新,如今已获得音乐本身的审美价值与音乐市场的生存空间。传统民乐的局限性、音乐改革思潮的绵延不绝、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均为新民乐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可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民乐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将传统与现代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3.
李洁 《小学教学研究》2024,(4):57-58+64
重视小学阶段的民乐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乐,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为此,应从丰富多彩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充分发掘民乐中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鉴赏民乐的兴趣;培养演唱民歌的情感;课堂之外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创设浓厚的民族器乐学习氛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从民乐宝库中吸收养分,感受民乐之美,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放。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的的实际情况,从主观评价和客观分数、比赛曲目和审美期待、演奏精英和功利比赛、实践技能和人文素质、少数民族和多数传承、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这六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对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的思考,对我国未来民乐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俗音乐及电声乐器在我国广泛传播、流行,我们的民族乐器倍受冷落。尽管中央文化主管部门号召弘扬民族艺术,不少有志者也为此鼓与呼,而民乐的处境依然不佳,没有多大的改观。眼前,民乐的现状是,一、人材匮乏,后继无人。就大多数文艺团体(含歌、舞戏曲团体)来说,过去都有自己的民乐队,由于文艺体制改革不力,以及其它种种原因,其中许多有一技之长者,纷纷先后离队,或调动、或转业,形成乐队编制的残缺不全。剩下的人(包括少量后来新生),由于剧团纪律松散,管理无法,演出又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中国的音乐文化更是深受中外友人的喜爱。二胡是民族乐器弓弦类乐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是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推广二胡教育是普及民族音乐的必然途径之一,是继承民族遗产的重要体现,更是我们这些音乐教育者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目前高校艺术课程设置中,民族乐器教学几乎空白,民乐师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加大民乐课程的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苏南民间音乐包括苏南各地的民谣、民歌、民乐。溯源苏南民间音乐的历史传承,剖析其独特的艺术特征,阐释苏南民间音乐的教育传承特点,以期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提供积极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学生,应具备单独演奏民乐以及乐队形式的集体演奏能力。据统计,目前许多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进入专业乐团就职,因此,乐队集体演奏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艺术院校学生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这个时代,民族乐器想要健康的继续发展,那么需要积极创新并保持现有的活力,而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跟电子音乐相结合。所以为了积极的把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制作,给人们呈现出一种更好的听觉感受,让民族乐器和音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电子音乐在我国发展的时候也要和我国的民族乐器融合起来,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电子音乐和中国民乐发展进行简要介绍,并以二胡为例探讨二胡在电子音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