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的螺旋——荧屏翻拍剧的传播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可谓电视剧的翻拍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10年3月份至今,在全国各大影视基地正在拍摄的翻拍剧超过一百部,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两年内将有几千集的翻拍剧充斥荧屏。为什么影视市场的翻拍风愈发浓烈?翻拍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操纵翻拍现象的出现?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以传播学"沉默的螺旋"为理论基础,试图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应用的推广,网络原创文学得到迅速发展,一系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被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在被翻拍成影视剧的潮流中,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受到质疑,其同质化、功利性倾向、盗版、作者队伍素质等广受诟病.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认真分析,并对如何促进网络原创文学的健康发展及其影视化改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典影片《刘三姐》在本世纪初"翻拍"成不同语境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动漫作品。消费文化诉求下的《刘三姐》影视翻拍,以受众的符号认同为基础,整合大众文化的明星形象及流行元素,颠覆原版形象而幻化为"媚"与"美"的商品化标识。影视媒介作为一种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仿像"符号(载体),如何运用影视艺术表现力,塑造具有符号意义的银幕形象;探讨网络技术背景下,影视媒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亟需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往国人对国产影视IP前景的理解局限于IP资源的国内变现.近年来,随着国产剧制作质量不断提升,其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这一过程中,翻拍/改编方式比单纯译制播映的运作空间更灵活,贩卖改编权及拓展相关产业链,比单纯出售播映权具有更大增值潜力.国产影视IP的海外翻拍权运作,有望成为国产剧走出去的下一个蓝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影视创作的流行方式可以说非翻拍剧莫属,随着数量和期待性的增加,它已成为我国影视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翻拍就是借用原有的旧故事进行重新编排创作,同时利用原有剧集的成功,抓住观众的怀旧心理等来吸引眼球赚足人气,这样既可以降低投资商的利益风险,又能赢得满意的商业利润。翻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创剧本少的问题,但并不是消除影视业发展瓶颈的根本之法。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剧集在亚洲范围内被不断翻拍。从翻拍到被翻拍,不仅体现了中国影视行业地位的提升,更是转文化传播范式下“互联互通、共生共荣”理念的很好诠释。本文关注这一现象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机制,从类型建构上的平行关系、生成逻辑上的互构关系,以及意义解码上的递进关系三个维度,探寻中国剧集海外输出之道。  相似文献   

7.
蔡月宇 《新闻世界》2012,(2):111-112
影片《将爱情进行到底》(下文称《将爱》)是导演张一白于2011年情人节之际推出的都市言情类电影。笔者认为,该片是影视"翻拍热"的特殊范例,在翻拍剧争相涌现并且常遭诟病的现实情况下,突破了以往翻拍剧的常规,体现了独到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8.
邱广宏 《东南传播》2012,(2):135-136
文学和影视有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文学作品不仅是影视作品的基础,还作为其题材的重要灵感来源而存在;而影视作品改编的不断实践,则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及内涵的表现及延伸,是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基础在情节设定、人物刻画等等方面保持互动,相互依存发展的最直接的纽带。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由于电视人在急功近利的商业影视浪潮中不加节制的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翻拍,甚至于重拍,也使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走入了发展的误区。如何恰当地融合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无疑成为现今文化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唐冰南 《青年记者》2007,(12):96-97
影视“翻拍热”是目前我国影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除了金庸先生的著作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电视荧屏,还有诸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和文学名著也都成为“回炉”的对象。这股“翻拍热”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这些分析的立足点更多地是从影视制作方的角度来加以考察的,而本文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受众的接受心理角度,来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冰南 《青年记者》2007,(12):96-97
影视“翻拍热”是目前我国影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除了金庸先生的著作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电视荧屏,还有诸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和文学名著也都成为“回炉”的对象。这股“翻拍热”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这些分析的立足点更多地是从影视制作方的角度来加以考察的,而本文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受众的接受心理角度,来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除非翻拍可行性十分明显的小说,否则畅销书排行榜之外的图书很少轻易为制片商赏识。这些被好莱坞选中改编成影视的图书,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相似文献   

12.
朱琳 《新闻界》2012,(21):51-54,62
以英剧的文学特色为引,探讨视觉文化时代影视与文学的关系。认为影视可以改变文学的观念疆界,可以成为文学的存在或书写形式之一,却不可能终结或替代整个文学。文学与影视有相互依赖和支援的一面,但并非是对等的。在视觉中心、技术崇拜的时代,更需要凸显文学对影视的支撑和滋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影视文案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使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策略。一是使学生熟悉影视艺术的基础理论与创作规律,这是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的基础;二是督促学生将观摩经典影视剧与揣摩对应剧本相结合,这是使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的有效途径;三是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多层次的剧本写作实践,这是促使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的关键环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尽快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掌握影视剧本及其它影视文案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合格的影视文案。  相似文献   

14.
邓凯 《传媒》2023,(2):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电视剧发展指明了方向。电视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向文学借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两者是一种如影随形的关系。影视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面向影视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和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影视艺术人才。影视艺术学院是天津师范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类学院,现开设有“戏剧影视文学”、“表演”两个本科专业和“影视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摄影摄像技术”和“影视人物形象设计”四个高职(大专)专业。  相似文献   

16.
大的图片可直接用相机翻拍。如果要翻拍1:1以下的小图片,没有翻拍机颇不方便。笔者曾用过近摄、反接镜头、微距镜头翻拍,最后还是选用放大机翻拍。几年来利用放大机(LP7452)翻拍过千余张小图片,效果不亚于专业翻拍机,而且可将营业剩余的零碎胶片充分利用,节省了不少资金。  相似文献   

17.
宁可欣 《中国传媒科技》2023,(11):105-108+1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视文学创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本研究通过剖析人工智能的演进与影视文学的特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文学创作中的应用。【目的】揭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影视文学创作产业带来的新挑战与机会。【方法】分析影视文学的特点,包括剧本创作、语言、音乐、声效等,以确定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创作阶段的适用性。【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文学创作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创作前期,人工智能助力生成剧本草案和角色设计,有助于提高创作效率。创作中期,优化文字、对话生成、图像音效增强等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作品的表现。创作后期,内容分析、质量评估和个性化推送等方法有望提升作品的传播效果。然而,这些应用也伴随着人文因素、版权争议和伦理问题,需要平衡创新和风险。【结论】人工智能技术为影视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创作者和产业相关方需要谨慎应对,以确保其在影视文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岩 《今传媒》2011,(5):155-156
影视同期书是处于大众与小众之间的一种文化产物,是影视与文学有机结合产生一种"快餐文学",针对当前影视同期书在大众传播中的尴尬境地,论文对影视同期书在受众中的传播进行了大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透视了影视同期书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对影视同期书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望昭晖 《新闻世界》2014,(7):338-339
影视产业的繁荣促成了影视媒介与文学更广泛的合作,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通过银幕走向大众。本文分析了影视之所以吸引文学的特性,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并试图探寻出推动影视和文学达到互惠双赢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赵桐羽 《新闻世界》2011,(7):230-231
所谓"翻拍",就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走红后,继而又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即影视通拍。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不同形式的艺术,满足的是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内容的不同需求及表达效果的差异性决定了影视艺术的不同形式,而每一种艺术形式又制约了作品本身意图的表达。所以,只要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看需求,就意味着存在不同艺术形态的生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