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2.
深得佛心     
<正>(根据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改编)《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作品是作者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的志怪小说,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闻轶事。《阅微草堂笔记》全集分5书(《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共24卷,1208则故事,约40万字。下面的漫画故事根据《如是我闻》中的一则故事改编。  相似文献   

3.
丁玲从1927年秋创作处女作《梦珂》到1986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和几个风风雨雨的历史时期,共写了约300万字的作品。对她的创作分期,学术界意见虽然分岐(1),可是对其“早期小说”的界说却基本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她“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12月《梦珂》问世到1929年6月发表《野草》这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小说。我们不同意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下限时间划到1929年末写的《自杀日记》(2),更不敢苟同将其下限时间延伸到“1930年左右”,把丁玲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0年春上海》也划归她“早期小说”范围(3)。  相似文献   

4.
《深深的敬意》(又译为《老师,向您敬礼》)是歌颂教师的神圣使命、表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部小说。篇幅虽不长(十五万字左右),但写法新颖,情节生动。作品荣获以克鲁普斯卡娅命名的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国家奖金,刊登在苏联《小说报》1980年第21期上。 《深深的敬意》的主题是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作品形象地说明,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而且应当培养学生具有美好的理想、高  相似文献   

5.
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樽本照雄先生主编的《清末小说研究》1988年12期发表的张纯同志《朱玉川与刘铁云》一文(以下简称《朱》文),所述有关清代太谷学派的情况,颇多疑误。因为刘鹗(字铁云)是一位太谷学派的门人,一生的思想行事受太谷学派的影响非常深刻,其所著《老残游记》小  相似文献   

6.
张同义,1950年生于天津。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出版的著述有:《范旭东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中短篇小说集《戏楼》(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散文集《负荷》等。《爹和娘的海》(以下简称为《海》),是张同义《小说月报.原创版》2011年第2期刊发的长篇小说《海祭》再深化再润色的单行本。前者比后者约多五六万字。本文旨在对作家张同义的新作进行一些评说,以表达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7.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8.
比较记忆法是一种很好的区分易混作品作家的有效方法。一、历史上的同名或名称近似的作品1.《自由颂》:英国的雪莱(诗歌),俄国的普希金(诗歌)。2.《唐璜》:法国的莫里哀(戏剧),英国的拜伦(诗体小说)。3.《王昭君》:中国的郭沫若(戏剧)、曹禺(剧本)。4.《狂人日记》:俄国的果戈里(小说),中国的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9.
裘山山,浙江杭州人.1978年起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作品约300万字左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到处都是寂寞的心》、《春草开花》;小说集《裘山山小说精选》、《白罂粟》、《落花时节》、《一路有树》、《高原传说》;散文集《女人心情》、《五月的树》、《一个人的远行》,《百分之百纯棉》;长篇纪实散文《遥远的天堂》;长篇传记文学《隆莲法师传》、《从白衣天使到女将军》,电影剧本《遥望查里拉》、《我的格桑梅朵》,电视剧本《女装甲团长》《走进赵雪芳》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四川省第二、第三、第四届文学奖,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并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日文和韩文。一姜广平(以下简称姜):这次阅读你的作品是从《一路有树》开始的,于是便对你的人生、个性特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种情形下再去读你的作品,惊叹于文如其人的精准。  相似文献   

10.
<正> 宋、明二代,江西籍史家为数众多,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史学史上应具有一定的地位。宋代江西籍史家的作品,如欧阳修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徐梦萃的《三朝北盟会编》、洪皓的《松漠纪闻》等,已有不少人论述。明代江西籍史家的作品,很少人提到。本文拟对此作粗略评述,以求正于行家。 明代江西籍史家著名的有:权衡(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末明初),字以制,号葛溪,吉安人,作品有《庚申帝大事记》、《庚申外史》。萧洵(约略与权衡同时),吉水人,作品有《故宫遗录》。危素(1303—1372),字太朴,一字云林,金溪人,元末与修宋、辽、金三史,作品有《草庐年谱》、《宋史稿》、《元史稿》,诗文集曰《危学士集》。曾鲁(1319—1372),字得之,新淦(今新干  相似文献   

11.
风雨如书     
《中学生读写》2008,(12):10-11
<正>80后写手。2006年12月,开始创作悬疑小说。先后在《胆小鬼》《男生女生》《试胆》等三十余家杂志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更有多篇作品被收录到悬疑小说合集。2008年和知名恐怖小说作家夷梦组成"天黑请睁眼"组合,合作文字刊载于多家杂志,并在中国台湾出版作品《美容尸》。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 cn/rushu  相似文献   

12.
《八小时以外》2008,(12):16-16
脸谱: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小说、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厦》、《战争传说》;中篇小说《银饰》、《向上的台阶》、《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短篇小说《汉家女》、《小诊所》、《登基前夜》等。  相似文献   

13.
对于沈从文的作品,历来评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个颇有争议的作家,其作品自然是非常复杂的。《萧萧》这篇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是沈从文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对于这篇小说,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评论家凌宇认为它是忆往的写实;还有的学者认为,《萧萧》以严格  相似文献   

14.
向本贵是文学“湘军”中的一位新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实力的作家,他从80年代开始雠,迄今为止,已在包括《当代》、《清明》、《湖南文学》,春风文艺出版杜和台湾台记图书出版社等有影响的刊物和出版社发表了约两百万字的小说,不少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  相似文献   

15.
朱弁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人,《曲洧旧闻》是他重要作品之一,全文十卷约有四万多字。其中具有小说特征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通过对具体笔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曲洧旧闻》中有大量属于笔记小说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小说学意义。从内容来看,《曲洧旧闻》还呈现出大量的诗性内容,受到“温柔敦厚”的诗教影响,具有诗性美。此外,作品中大量对北宋都城东京的描绘,也展现出作者朱弁对东京特殊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6.
《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先生早期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曾多次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我想就这篇小说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主攻明确 长文短教 这篇作品全文约五千字,作为一个短篇,是相当凝炼的;但作为初二的教材,却是同册精讲课文中最  相似文献   

17.
王桂英 《海外英语》2011,(7):244-245
村上春树(以下简称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以下简称《且》)发表于1979年,获得了当年第二十二届群像新人奖,村上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该部作品研究者众多,研究角度多样,其中有从处女作对其后期作品的指向作用,文本的时间研究,以及作品的定性研究等。在作品定性研究上多数人认为其是日本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和把握,对于后人阅读和研究该作品起了莫大的作用。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内容和小说文体两方面入手,论及这部作品的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8.
【走近作家】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贯中为其字,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所著小说很多,据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其中以《三国演义》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9.
《呐喊》中的《鸭的喜剧》,如同丑小鸭,被评论界一言以蔽之为“写生命的伤亡”(因为写了鸭吃科斗子),是“爱的抒情”(因为主人公是“无所不爱”的爱罗先珂),“实在不能说是小说,倒是一篇优美的随笔”(因为违反了小说模式),云云。凡此种种,虽然有助于从表层概括作品,但并不等于道出了作品的真义,“既使文学艺术作品可能具有某  相似文献   

20.
刘震宏同志的《<项链>主题辨识》一文(见本刊1989年第7~8期,以下简称《辨识》),指出了过去在外国文学作品分析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这对人多有所启发;但该文对《项链》主题所作的分析,却是大可商榷的。刘文认为,《项链》的主题莫泊桑在小说中已明确指出,即“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一段话能否视为莫泊桑对小说主题的归纳?下面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