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六条,其中一条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实践这一课改目标,广大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努力地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
庞瑞君 《四川教育》2002,(12):43-4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确定: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以德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是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适应总目标修订后,增强了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强化了实践环节,增加了用于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4.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有分科活动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两大类。非学科性、综合性不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艺术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型课程。目前这门课程正在全国的中小学实验区进行试验。这次课程改革设置像艺术课这样的综合课程,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课程中存在的门类过多、学科相互独立脱节、缺乏整合的弊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掌握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理念的提出,就要  相似文献   

7.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我们诠释的教学新理念。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调整自我,改变“填鸭”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主动走进课程,在教材固有的教育魅力中去经历他们成长所必须的“心灵的履历”。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似乎都把改革的焦点仅仅指向了施教者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似乎都把改革的焦点仅仅指向了施教者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自身的改革,却忽视了对课程改革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关于新课改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3,(3):77-I0005
[案例背景] 六一小学自2000年起就开发了“儿童哲学”这门课程,并一直将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六一小学自行设计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尝试着走出一条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道路。如何使这门深受学生喜欢的优秀校本课程走出六一,辐射全区,让更多孩子受益,就成了中心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我们的经验是:多部门联合,机制保障,区域推进。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好比“知识超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适应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它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利并努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为学生在学科领域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给部分学有余力又喜欢某门学科的学生自由“选购”知识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2.
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是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它涵养人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人的内在品质。在教育理念日益理性化、功利化的当下,情感教学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认同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理解他人、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找到一条情感寄托和宣泄的途径,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引导他们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情感教学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罗琼 《海外英语》2023,(11):103-105
混合式学习借助计算机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模式。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升学生学习行为为目的,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满足教育发展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思政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素养、构建更加准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要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和思想政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文章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论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社会生活,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探究的课程。它的设置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养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这门课程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却很薄弱,课程整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就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仅仅依照现行的预设课程模式施教,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我们的语课堂教学就必须引入“生成课程”的理念,切实实现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洪晓玲 《成才之路》2023,(10):89-92
综合实践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乡土文化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十分契合,教师将其合理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文章从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地位、合理融入乡土文化内容,立足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元素,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探寻乡土文化融入策略等方面入手,对乡土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数控技术度应用”课程的特点,论述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