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冷眼看刘墉     
第一次听说刘墉,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宰相刘罗锅》里那个清朝宰相刘墉。后来才知此刘墉非彼刘墉,中间隔了几百年又好几千里。听说是“台湾八大家”之一,就赶紧买来一本刘墉的书,扫扫心中的盲区。那本书是刘墉早期的作品,名曰《心  相似文献   

2.
刘墉给和坤拜年 从历史上来讲,刘墉回到北京以后,他还真的与和珅开过玩笑,逗过闷子,给和珅出过丑,这种事对刘墉而言,是屡见不鲜的,出出难题,寒碜寒碜和珅,这种事刘墉敢做,有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刘墉寒碜和珅的一件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墉送礼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的礼品堆满了金殿,各种奇珍异玩、名人字画数不胜数,时任吏部尚书的刘墉却一个人提着一桶生姜走进了金殿。众臣哗然,乾隆皇帝也大惑不解,问刘墉是何用意。刘墉道:"请皇上细看这生姜是何形状!"乾隆仔细看了一会儿,说:"朕看这生姜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啊!"刘墉道:"正是,臣以为自己所献礼品最为贵重,乃是‘______’.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的华裔作家、艺术家刘墉来了。在“西风凋碧树”的深秋季节,他来到了古城太原,做了四场激情澎湃的演讲。首场演讲就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校进行,太师学子有幸一睹刘墉的风采,聆听了刘先生妙语连珠的演讲。如此近距离接触名人,并与之台上台下对话,太师学子心情激动。一时间,全校卷起了一股刘墉热。课堂上下、教室内外,谈刘墉,读刘墉,品刘墉,对刘墉其人其文,充满了兴趣。银杏树文学社的师生们聚在一起,打开萤窗说小语,谈起了“刘墉其人其文”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接触刘墉,是坐在一个宁静的小书屋里;第一次读刘墉的作品,是躺在舒适的床上;第一次被刘墉的作品所感动,是靠在那窗前的椅子上。那一篇篇清新晓畅的散文,无不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情和爱,在我心中埋下脉脉温情的种子。无论什么季节,只要一读刘墉的书,就算足不出户,也能让人体验生活万象,让人感受世间情爱。读刘墉的书,捧腹大笑不足为奇,失声痛哭不足为怪。记得第一次看刘墉的书,就是那篇《小白狗》感动得我痛哭流涕。动物对人的爱,人对动物的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需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一些会心的微笑。在刘墉的书中写亲…  相似文献   

6.
正张其凤先生是国内难得的理论与创作双擅的学者型书家。他精研考据,尤以刘墉研究著称,是学界公认的研究刘墉的专家。早在1996年,他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刘墉研究丛稿》,并先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宋徽宗与文人画》《海岱高门第——诸城刘氏研究》等一系列学术著作。考据研究之外,他亦对美术史论、书法史论以及当下书法  相似文献   

7.
冷眼看刘墉     
第一次听见刘墉,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宰相刘罗锅》里那个清朝宰相刘墉。后来才知此刘墉非彼刘墉,中间隔了几百年又好几千里。听说是“台湾八大家”之一,就赶紧买来一本刘墉的书,扫扫心中的盲区。那本书是刘墉早期的作品,名曰《心灵的四季》,薄薄窄窄一本,每页纸上印四篇200字左右小文。在一个安闲而舒适的下午,我静坐,品茶,与刘墉共品心灵的四季。一看,乃大惊,没想到一篇百字小文竟揭示出如此浩大的人生哲理,也就不得不在心中佩服起刘墉来。读过一篇,觉得好,细细想了想,觉得更好,于是就一篇篇读下去。百字小文很多,揭示…  相似文献   

8.
一统江山     
相传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礼品,奇珍异玩,列满金殿。宰相刘墉却悠然提着一桶生姜走上殿来,献给皇帝。众臣哗然。乾隆大惑不解,问刘墉是何用  相似文献   

9.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阅读特区     
沟通近来,收到不少初中生朋友写给刘墉先生的信,有的谈语文学习中的困惑,也有的谈面临中考的压力,还有的谈成长中的思想问题,并且都想让刘墉先生亲自作答。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因为刘墉先生工作太忙,来信不能一一回复。在收到你们的信后,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会根据话题内容,对来信分类整合,然后用电子邮件发给刘墉先生,请他选择有代表性的话题写文章。请大家谅解我们,也理解刘墉先生,好吗?  相似文献   

11.
紫音特报:2003年12月25日北京暖若阳春,编辑部和著名华人旅美作家刘墉先生达成合作协议:从2004年7月开始,刘墉先生将在本刊开设专栏,就课外阅读的问题和读者交流。哪个爱读书的孩子能把初中生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刘墉先生对谈的机会。幸运的,或许还能得到刘墉先生亲笔签名的画片和图  相似文献   

12.
李纯  姚彬 《科技文萃》2004,(3):136-139
画家刘墉和作家刘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注意到几乎在您每一个作品的扉页上,都写着"刘墉,作家,画家".画家刘墉和作家刘墉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刘墉勤于学问,整天伏案看书写字,时间长了,难免有点驼背。一天,刘墉上殿,在品级台上一跪,乾隆瞧见,顺嘴说道:“刘爱卿,你这么一跪,岂不成了罗锅儿了?”刘墉赶紧叩头:“谢主隆恩选”乾隆一愣,问:“你谢的什么恩呀?”刘墉回道:“谢皇上封我为罗锅儿。”按清朝当时的规矩,皇帝亲口封一个字,每年就可多拿一万两银子。乾隆哪能轻易答应,于是说:“刘墉,我是说着玩的,就是打这么个比方,怎能算数?”刘墉很认真地说:“万岁,君无戏言。皇上说的话不能不算,如果这句不算,那皇上往后说的话全都不算选”乾隆一听,忙说:“算,算,全都算选”乾隆并不甘心,又…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8,(3):51-51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砷,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砷?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砷,甚至不辨是非?  相似文献   

15.
《学子》2003,(2)
一次,乾隆因事去“避暑山庄”,他特地把刘墉带上。这天,办完公事,两人外出散步,信步走到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弥勒佛冲他笑,为难刘墉的话题就有了:“刘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刘墉善辩出名,难不住他。他说:“启禀皇上,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当刘墉走到弥勒佛面前时,乾隆急转身问道:“那佛见卿也笑,为何?”刘墉眼珠  相似文献   

16.
在寒假里,我品读了刘墉《超越自己》。这本书收录的是刘墉写给儿子的书信。在这位父亲饱含真情的教诲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超越自己,才能笑做人生。  相似文献   

17.
薛吉辰 《初中生》2007,(1):25-25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刘墉唐风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头,曾昭示此剧“不是历史”,那么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刘墉,山东诸城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刘,官至四川布政使,父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为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入仕,后迁侍讲。乾隆二十年,因...  相似文献   

19.
刘墉先生原籍北京,1949年生于台北,画家、作家,著有《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你不可不知的人世:》等散文集90余种,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刊2004年、2005年曾约请刘墉先生开辟专栏《刘墉有约》,很爱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20.
刘墉新传     
《中小学电教》2003,(4):42-43
刘墉告老还乡之后,整日游山玩水,纵情书画,一家人倒也和和美美,享尽天伦。日升日落,转眼迎来了刘墉的七十大寿。这天,刘墉挂出了他的近作——糊图。画中人一袭长袍,身体前倾,微风轻拂,满头鹤发掩映出福态红润的面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