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小鲁 《科学学研究》2011,29(4):619-626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多项初始专利技术的序贯研发模型讨论了序贯创新背景下最优专利宽度的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专利宽度对创新阻塞的协调机制以及专利联盟的社会福利效应。在该模型中,专利宽度的调节不仅能够影响后续创新对初始专利技术的侵权概率,还可以改变现有专利技术的实际数量。研究表明,最优的专利宽度应当使事后专利许可下初始专利的期望许可价格等于诱使厂商进行初始研发的临界价格。这一专利宽度水平不仅可以为初始创新提供必要的激励,而且可以限制事前许可价格和事后许可的期望价格,从而缓解许可收费对后续研发决策的扭曲。由于专利联盟的联合利润最大化定价会阻碍专利宽度对事前专利许可定价的调节,因此专利联盟无法增进社会福利,反而可能会带来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相似文献   

2.
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晓君  梅开 《科研管理》2010,31(1):64-68
摘要:通过引入专利联盟成员的实质性专利产出函数研究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问题。考虑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第一阶段,专利联盟成员选择研发投入;在第二阶段,专利联盟设定单位联盟许可费率;在第三阶段,专利联盟成员在下游最终产品市场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他们的产量。结果表明:在专利许可费收入按数量比例规则分配的条件下,纵向结构专利联盟鼓励其成员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创新有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3.
董亮  方中秀 《科研管理》2019,40(4):179-189
“问题专利”是专利系统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假设发明高度与研发投资存在正向关联关系,在专利质量和研发投资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了专利质量的内生化。然后通过一个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局面下创新厂商的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以及非创新厂商的策略选择,进而对专利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专利质量受确定性发明高度和研发效率的影响,市场结构与专利质量之间不存在单调一致的关联。法庭对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潜在侵权者的行为,进而决定了市场结构。当显著性创新非常困难时,“问题专利”才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4.
分析当技术存在互补关系且创新者在纵向结构上不对称时,网络外部性对专利联盟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内部创新者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开放式专利联盟是最优许可策略,但是并不是外部创新者的最优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时,外部创新者倾向于选择开放式独立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小时,外部创新者倾向于选择封闭式独立许可策略.该研究为网络外部性环境下互补性技术许可策略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考虑R&D溢出、企业谈判能力的影响,将企业独立研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统一到一个两阶段R&D/产品模型下进行考察,分析企业选择不同技术获取方式的条件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具有一定谈判能力的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动机;当技术溢出水平较高时,企业会选择合作研发进行创新,与谈判能力无关.当企业选择技术引进时,产量提成模式下的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固定费用模式,但低于独立研发时的社会福利水平,并且与企业谈判能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专利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福利效应及最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长琪  齐亚伟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29-1834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两厂商累积创新竞赛模型,分析专利制度对厂商创新信息披露和社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对最优专利长度、宽度、高度进行了设置。结果显示,专利长度有利于信息披露,专利宽度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社会研发投入与专利长度成反比,与专利宽度呈现正U型关系,与专利高度呈现倒U型关系;适当的专利宽度,长期限,高新奇或短期限,低新奇的组合是最优专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6):15-20
基于Bertrand竞争前提,通过一个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专利制度下问题专利对各厂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专利制度下,专利质量很差的创新厂商也能获取垄断利润,同时规制者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最优专利制度应是一种事前的相机抉择专利侵权赔付机制,规制者必须根据创新厂商研发成本以及市场份额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专利侵权赔付金额,以达到弥补创新厂商研发成本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多个拥有互补性专利同时也是后续产品市场竞争者的企业的专利联盟形成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表明,当后续产品存在产量竞争时,企业结成免费交叉许可的专利联盟是社会福利最优的,但专利联盟是不稳定的,企业倾向于不结成专利同盟,通过专利许可费的定价博弈达到产品市场上限产增利的目的,而这使得总产量及社会福利都降低.甚至低于企业结成产量同盟后的垄断产量及社会福利.现有文献缺少关于后续产品产量竞争对专利联盟形成影响的定量研究.本文的研究对于诠释专利联盟较少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曹勇  程前  周蕊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914-1920
本文基于泊松回归分析方法,运用W-CDMA专利池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专利申请时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专利池形成之前,专利申请时机越晚越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在专利池形成之后,专利申请时机越早对应的创新绩效越高。研究结果不仅对专利申请时机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启示,同时对企业有效运用专利申请战略、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雪忠  詹映  蒋逊明 《科研管理》2007,28(2):180-186
随着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日益结合,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日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专利许可主体。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剖析了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在专利池形成过程中,企业进入专利池的预期对我国自主创新有强激励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重复研发。专利池所依附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自主创新的迟滞。专利池形成之后,通过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将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专利池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会对我国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专利池内部的“搭便车”行为和在位厂商地位也可能会妨碍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处于共性技术需求强的产业内的企业,组建专利池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专利池的形成使池内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共享,突破技术瓶颈,并依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防止垄断现象发生。现有研究大多以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为研究导向,并未对专利池从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文章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的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本文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专利池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专利权人加入专利池的利益动机着手,分析专利池管理的两大核心策略:独立授权策略和回授策略。通过研究核心技术、必要专利以及附属创新等内容,建立专利池简化模型。分析两类专利池的管理策略,互补型专利池通常采用独立授权策略,而且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会选择实施回授策略;替代型专利池一般不允许独立授权,而且在不存在必要专利的前提下才会形成。通过对1940年至2001年期间成立的17个专利池的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使论文的理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专利联盟对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现有的理论研究认为,专利联盟在联盟形成之前,的确促进了创新,而在专利联盟形成后,则并不能促进联盟成员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对DVD 6C专利联盟及其主要成员企业日立公司在DVD 6C专利联盟成立前后所获得的DVD类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DVD 6C专利联盟的确对其成员企业日立公司的该类技术专利创新产生了影响,联盟成立之前,专利数量明显高于联盟成立之后,支持了一些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专利池作为一种“一站式”的专利授权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了分割的专利市场的授权问题并对产业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专利池呈现出明显的代际演化现象,在此过程中专利池业务模式不断升级、应用范围显著扩大,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却缺乏深入分析。通过对光碟和MPEG两个专利池的代际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探讨了专利池代际演化的过程、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专利池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成员类型日益多元、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现代专利池正在向“池中池”和“多元专利池组合”等超级专利池模式演化。研究结论对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和我国的产业创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利飞  陈辉  苏梦遥 《科研管理》2021,42(3):150-159
以中国AVS专利池作为实证对象,研究不同发展阶段下专利池创新的显著推动因素。研究表明,政府政策支持在AVS专利池组建期和成长期成为推动创新的显著因素,由于技术标准架构下的专利池具有公共品属性,早期专利池需要政府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同时减少各企业“等待和观望”行为。由于竞争性技术MPEG-2专利池与AVS专利池的发展周期不同步,以及MPEG-2专利池专利逐步到期等原因,致使竞争性技术的发展在AVS专利池成长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而在成熟期却与AVS专利池创新呈负相关关系。产业发展需求在AVS专利池成熟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这时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使用专利池技术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专利联盟许可费分配模式研究:一个电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明华  陈锦其 《科研管理》2007,28(6):143-148,142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电路原理,构建了一个专利联盟许可费分配的电路模型。在此模型中,联盟各专利对应电路中的各电子元件,联盟各专利之间的牵制和替代关系则对应电路中各电子元件之间的串联和并联关系。通过对电路模型的电路原理分析,本文提出:按照电路中各电子元件电压分布的比例关系来分配专利联盟中各专利间的许可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重质"的许可费分配模式。根据这一原理,通过对专利联盟开放性的考察,本文得到了一个能平衡联盟自身利益与激励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最优专利联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