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英 《考试周刊》2009,(28):65-65
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问题则基本上类似,如:“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就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功能,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二是在讲读与独立阅读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半扶半放,扶放结合”。“扶”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联系到教学实际,教师的指引和点拨,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只有在这样的前题条件下,才能“放”,放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呢? 一、设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师从事阅读教学,就不可回避地要面对一篇篇的课文。很多的教师多年养成的习惯是粗略地读一遍课文,然后就急于去看教学参考中的“教材分析”,去看看编者们是如何分析文本的,接下来就看教学参考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指导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用“编者”的思维代替了“教者”的思维,教师又用“教者”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四心相通”的美好现实就很难实现,阅读课堂也缺乏创意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纲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和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忽视读书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教师面对紧迫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课下读,一篇课文读几遍的情况很少;其次,学生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认真去读,该读的课文不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师生双边活动无法展开,教师对课文口若悬河的分析自然也是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面四种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应注意提高学生将书面语言“还原”为客观事物的能力。为了形成这种“还原”能力,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读懂,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想象,从而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中去。下面谈谈我在教《翠鸟》一课时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还原”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首先是一种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体验的积累,阅读教学必须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然而,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以教材、课文为中心的观念依然在主导着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能力水平,把理解、读懂一篇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急于把关于课文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而不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坚持先学后教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每节课都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认记生字,去朗读课文,去感悟语…  相似文献   

7.
阅读首先是一种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体验的积累,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然而,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教材中心、课文中心的观念依然在主导着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能力水平,把理解、读懂一篇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急于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手段把关于课文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而不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过程与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把问题提“准”,学生的思维有较强的指向性,注意集中,便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在低年级尤其重要。 怎样把问题提得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主要内容等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帮助学习读懂课文。 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主要是讲一只公鸡自以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大面积上看,小学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学中阅读思维流程紊乱无序,课堂教学多为“读一段,问一段,讲一段”。这种空泛的读,琐碎的问,实质是思之无路、思之无法的教学。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读了几百篇课文,背得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甚至写作特点,就是没有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程序与方法,更说不上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优化阅读的思维流  相似文献   

10.
一、以提问、铺垫代替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于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代之以“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充斥课堂。一问未了又是一问,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教材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养成学生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提问  相似文献   

11.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引导主动参与,诱发创新思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应充分引发学生阅读的“未知领域”,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判断挂起来,不要急于回答‘是’‘否’或‘对’‘错’”,一切都在阅读中,一切都在探索中。让学生在阅读探索中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过程登上讲台开始讲课。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应是先看图后学文。当我出示课文插图后没有马上进入教学,而是征求…  相似文献   

13.
“逐句讲解”不如“授之以渔”。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古汉语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教师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在下面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生学不得法,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看”,养成先读书、再思考、后读译注的习惯。其实,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初步了解的。读不懂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理…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威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阅读与欣赏,认为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自己只能是“服从”阅读。有的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中的对课文的分析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把...  相似文献   

15.
秦世英 《中学文科》2007,(12):95-95
中学生学古文,必须在读懂在基础上才会开口提出问题。否则一切免谈。所以古文的教学不仅要解其“惑”,还要“习其句读”。解“惑”必须要在“习句读”的基础上。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读懂课文,学生只有先“习其句读”,然后才能自得其“道”,自解其“惑”。为使学生在课堂开口提出疑惑,解决疑惑,在古文教学中我把古文分成三大类:叙事、写景、议论,进行教学,效果相当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讲解课文脱离词句的问题。许多教师把课文中生僻的词语大都放在讲读课文之前去“扫除”,把难于理解的句子大都放在讲读课文之后去“练习”。因此,课文虽然讲过了,学生却往往还没有完全读懂弄通。一位四年级教师讲解《草船借箭》,一节课共提出十四个问题,其中十三个是关  相似文献   

17.
王廉 《宁夏教育》2000,(1):38-39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  相似文献   

18.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颁布的内容,成为各科一线教师的风向标。特别是探究式学习的倡导,使广大教师对接受式教学刻意避免,在课堂上尽量把时间都让给学生去自主谈论探究。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去“问”学生而“问”,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会导致教学目标混乱不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更有效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今的课堂又步入了新的怪圈。课堂上大问套小问,一问接一问,不把学生问个垂头丧气,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教师绝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就是教师对学生读书的理解不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