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一门技能性课程,与其他学科也有紧密联系。教师要改造传统的教材内容结构,合理利用其他学科的学习资源,挖掘生活中其他学科的教材,融入体育学习中,搭建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的新桥梁,发挥学科的协同作用,让它们为体育学科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3.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它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传统观念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快乐教育的作用.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快乐,学得更主动呢?  相似文献   

4.
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中,体育教学和其他的学科教育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门运动性知识传授的学科———体育,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活动空间上,它比任何学科都要广泛,而教学方式也会很自由和独特。在教育改革之后,小学体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5.
汤志强 《教师》2013,(25):116-117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功能是以体育人,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身体和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品质。体育课程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联系和活动进行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实施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壮 《教学与管理》2010,(7):116-117
体育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既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又包含大量的自然科学元素。从课程整合的角度来看,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进行课程整合的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国杰 《小学生》2010,(12):16-16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体育是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依照《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实践中学、在交流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58):131-132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体育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身体又是革命的本钱。学好体育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其课本内容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将对民俗体育在小学体育校本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侯浚 《教学与管理》2012,(6):133-134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身体练习是主要手段,增进中学生健康是主要目的,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健康不利,剖析这些偏差,对及时制定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认知偏差1.体育课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先从体育的课程特点上谈谈渗透德育的独特意义。体育课与其他许多学科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即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体育课虽然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但绝大多数的时间则用于实践教学,也就是说它更是一门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学科,其他大多数学科都没有这样强的实践性。也正是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也是一个“暴露性”很强的课程,这也是体育课独具的。所谓暴露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个,学生多数时间要把自己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践,几乎没有哪门课能像体育课这样长时间地在户外进行教学,也没有哪门课能像体育课这样,要求学生去适应阴晴冷暖,去面对风吹日晒,去适应自然界的寒暑变化。这种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除了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这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寒冷的冬季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学生懒得伸手,不是由于身体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体育这门看似重要性不是特别高的学科,其实和语数外一样,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开展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身心,还能有助于好习惯和优秀品行的养成。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下,作为高中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应该创新地提出提高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措施,让学生身心得以进一步全面地、均衡地发展,从而也促进其他学科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大学的一门基本课程,在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心理品质以及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体育学科,发挥体育学科功效,使之成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这是我们所必须重视与关注的课题。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体育学科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我国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作为一门学科而设立,而是作为学校伞而教育、发展学生的一个重要方而而存在.由于体育自身的特殊性,使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着综合性质的作用.一个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多年教育下,在健康、体质得到突出发展的基础上,其人格也随之得到一定的塑造.因此,体育课程在学校当中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并对此加以认真的研究,以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成才之路》2013,(29):11-11
体育与健康课程已超越学科的概念,它已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在学校操场上,局限于45分钟内,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练习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具有很大延伸性与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仅凭课内教学已不能够圆满地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还要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发社区体育资源和绿色体育资源,更好地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6.
肖艳丽 《教师》2014,(12):110-110
体育学科是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人人心,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体育学科不仅涉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而且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学科是中学基本课程的必修学科。那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8):7-8
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国教育部门对体育非常重视,目的就是通过体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这个时期的体育课程要比其他学段的体育课程更加的重要,老师如果掌握的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成长,达到教育部门要求的体育教学目标。本文对初中体育体能训练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的浅见。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该学科对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让体育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实践措施,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体育素养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0.
肖立红 《成才之路》2010,(35):61-61
幼儿师范生的体育课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幼师生其他素质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的幼儿体育的基础。这就直接决定了幼师体育教学既要沿袭一般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又必须具有其独特性。针对幼师学生将来承担幼儿教育的这一特殊身份。幼师体育教学必须加快改革,建立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便学生拥有成功过渡为幼儿教师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