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采取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效果不佳,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英美文化的渗透。英语教学中,重视英美文化的学习,所学的语言才更具交际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教材,指出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实施文化教学,我国1992年以前使用了十多年的初中英语课本偏重句型操练,教学也以语法为纲,结果学生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1992年起采用的新教材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也应与之相适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将语言知识学习与英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概况教学中,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英美概况课作为学生直接接触英美文化的专业知识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观念,选用合适的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教材 ,指出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实施文化教学。我国 1 992年以前使用了十多年的初中英语课本偏重句型操练 ,教学也以语法为纲 ,结果学生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 ,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1 992年起采用的新教材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也应与之相适应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 ,将语言知识学习与英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程乾珊 《海外英语》2015,(1):106-107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也要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知识。因此,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化认知的培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作为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基础英语》的教学不仅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十分的重要,而且在学生英美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刚进大学的大一英语专业新生们来说,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英美文化的讲解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英美文化的引导是对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培养的主要渠道。该文以遵义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对象,探讨《基础英语》对于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中《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充分利用数字新媒体,从师生教学主体入手,共同建构内在的文化知识体系,在对西方文化现象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借鉴。本文依据主体认知建构论和社会、文化建构思想,结合教学主体、内容、过程和手段,探讨《英美概况》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所营造的互动交流空间,调动认知主体的能动性、思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灵活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经济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互鉴,引入批判性思维,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中秉持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教学加强素质教育能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增强其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其文化宽容的精神,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塑造其高尚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观和道德意识.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人文思想教育,加大情感投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开设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鉴赏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目前,高校对英美文学鉴赏课程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程序化,课堂缺乏充分互动,教学效果不佳。应进一步突出文学鉴赏课程重要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文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文学、文化和交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从英美文学课程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认为在文学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重视母语文化并正确对待文化冲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