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口生产必须同物质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适应人口生产,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社会联系方式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资料或物质财富的制造。生态环境的生产,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关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按其固有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生产。在这三种生产中,人口生产同物质产品的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生产必须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教师按照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情感和意志、思想和品德,辅之以教材、仪器和设备,从事教书育人的劳动,有计划地引导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延续所需要的产品——劳动能力.劳动能力的生产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不同.物质生产的劳动对象不具有能动性,其生产有一定的模式和程序;而劳动能力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学生,对其进行教育培养,没有确定的工艺过程和技术规范,比塑造物质产品复杂得多,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3.
一、调节一般商品生产的两因素 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这个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力图保证各生产部门平衡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由什么调节呢?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指出:“诚然,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即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连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里,马克思指出的不同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调节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两种内在力量。这两种力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而是一般商品生产共有的。社会需要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论述启迪 过去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论述,一般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学说为根据。马克思在1868年7月11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他在信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1987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的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根据上述引证我们得出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经济,通常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即整个社会再生产活动。财政是分配中的组成要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中起支配作用的主导环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产品生产出来,才有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马克思在分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关系时曾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①所以经济决定财政的实质是生产决定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不能不进行物质生产;而要从事物质生产,就要培养和训练劳动者具备一定的适合社会生产需要的生产劳动能力,并注重发展科学文化,这是众所皆知的。但是,培养与训练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发展科学文化,窍竟是不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呢?它们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些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又应如何计算这些价值呢?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客观上都要求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于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分配社会总劳动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生产,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那么,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宏观上调节社会主义生产是政府和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生产的宏观控制是以调节物量为主的。可是,这样做能不能统率商品经济?能不能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呢?对此类问题实在有必要进行总结和探讨。一、关于控制使用价值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古往今来,物质资料生产都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任何社会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照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这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的一个普遍规律。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9.
生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过程,因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种的。各种动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在多种动力之中,生产斗争是根本性的动力,它体现如下:(一)生产斗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是从劳动开始的,有了劳动便开始有了人类。没有生产劳动便不可能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一旦停止了生产劳动,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会消失。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表明,它既是阶级斗争史,又是生产斗争史。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生产斗争,以生产斗争为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二)生产斗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唯一手段,是发展精神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与工农业相比交通运输业有哪些特点 交通运输业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一般性,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因为它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有些共性:(1)存在独立的投资领域;(2)也生产产品,并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3)具备物质生产的三要素:运输工人的劳动;作为劳动对象的人和货物;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但是,交通运输是人类凭借自然条件或线路促使物质资料和人类本身实现定向移动的过程,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又有它自己的特点,因此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具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开始的。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表现为;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因为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资料都是通过生产得来的。生产停止了,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也就不复存在。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 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人(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其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其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均由人创造并使用的。生产工具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开始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  相似文献   

12.
(一) 最终产品,从量的规定性上看,它就是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但是,这里探讨的最终产品,是指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反映物质资料生产的最自然的社会生产关系,并且是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现实形态的特定经济范畴。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历来都追求着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果。但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真正把“在可能范围內最大限度地增产人民需要的最终产品”作为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与实际目标。因此,这里探讨的最终产品,既不是泛论那些已经经过最后加工退出生产过程的制成品,也不是专指等待加入最终消费的那种狭义的生活资料,而是必须如实地把它看成是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或者说是适应各种社会需要的社会总产品。  相似文献   

13.
评西方收入分配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西方收入分配理论西方收入分配理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按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和按供求均衡价格分配论。这三种分配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的效用价值论。该论认为,生产过程可归结为一般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通过各种要素协同活动使自然界本身就有的各种物质适宜于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效用是由生产三要素提供的服务共同创造的。三个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一、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 社会化大生产理论是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普遍存在着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这种生产,劳动资料简陋,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劳动者之间的生产联系不密切。从15世纪起,出现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的新的生产方式,生产逐渐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必须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这种分配是如何实现呢?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通过人们或某种社会组织有意识的行动,就可以较容易地把社会劳动分配于各种产品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经济调节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指出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共有规律,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的实现形式不同;他正确地揭示了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一规律通过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价值规律而实现,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它表现为社会总产品价值上和物质上实现的规律;马克思还科学地预见了在未来公有制社会中,人们将通过直接的自觉的控制和预先制定的计划来实现社会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有两种生产 ,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以人类自身生产为主 ,形成原始社会 ,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主 ,形成阶级社会。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是其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居主导地位的必然。母系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作为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的分界线 ,是人类自身生产的主导地位被物质资料生产代替的结果 ,原始社会的分期标准是婚姻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情报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因为情报信息是人类从事礼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前提,所以文献信息产品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信息产品和其他知识产品一样,均以商品的邢式广泛地出现在技术市场上。信息产品营销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产品定义及基本特征 所谓产品,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目的地生产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料和劳动成果的总和。信息产品,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开发创造出来的各种信息载体和服务。例如各种学术性期刊、检索性刊物、报纸以及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出现的电子邮件、磁带、磁盘、光盘等。信息产品大体上又可分印刷形式信息产品和非印刷形式信息产品。本文主要讨论印刷形式的文献信息产品。文献信息产品是文献信息人员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为满足各类用户的文献需求,经过创造性的思维劳动,编辑加工印刷出版而形成的劳动成果。 文献信息产品有下述基本特征: (一)文献信息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信息需求。任何产品的生产都有一定的目的,人类自身对信息的需求,促使了文献信息产品的生产活动产生。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按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实  相似文献   

18.
火久伟 《考试》2008,(Z1):119-121
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区别:(1)含义不同。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产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产品。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在信息化社会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信息化社会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和  相似文献   

20.
《河北自学考试》2006,(2):46-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总产品B、社会生产关系C、商品经济D、物质资料生产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3.价值规律应归属于[]A、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D、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