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知识聚集、高科技聚集和人才聚集的地方,同时,大学文化历来是一个国家文化积累、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各种文化思想交锋、传播的前沿。校园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先进文化的基础。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是高等院校发挥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的必然选择,也是将高校建设成为先进文化思想的阵地、文化创新的基地、文明播种的园地,使其成为先进文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工程"中的主阵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图书馆作为一个"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社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印刷术,是人类社会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今天,尽管声像技术、光电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但印刷型的书刊文献仍不失为传播知识和交流情报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批判性审稿体现了编辑的主体创造力和科学精神,在科学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辑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决定了对科技书刊内容的策划和选择,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与科技书刊的质量息息相关。增强科技编辑的批判性审稿能力需要培养批判意识,丰富专业知识,培养敏锐的批判性审稿嗅觉,并且要注意加强与作者的交流。批判性审稿对于完满地履行编辑人员在文化生产中的组织职能、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向职能和文化创造的优化职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技编辑应该熟练掌握和运用批判性审稿方法,充分发挥科技编辑的作用,不断将科技书刊的质量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戴显红 《青年记者》2017,(29):124-125
所谓书刊“编辑力”,是指作为整个出版流程操盘手的编辑,对于书刊这种知识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所施加影响的一种力量.书刊“编辑力”是“书稿形式知识产品的生产力和传播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大致可归于知识产品的生产力和传播力的范畴.作为我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史上的杰出代表,邹韬奋致力于文化传播事业,在实际的书刊出版经营过程中,对于书刊“编辑力”的培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书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积累和不断创新的载体和工具,其生产的基本形式(流程)是创作———编辑———印刷,好的稿件虽然是提供精品书刊的基础,印制是提供精品书刊的保障,但编辑过程辐射和联结着创作和印制两个环节。在作者———编辑———读者的链条中,编辑居于中间环节,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传递、传播信息的作用。从本质上说编辑是为其连接的两极———信息的生产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作者和读者)服务的。2001年第6期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再是工具而是知识,因而可以…  相似文献   

7.
书刊是人类积累知识和传播思想、文化、科学的主要手段,是我们建设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武器。思想、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无不同出版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把出版工作推到我党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为了适应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认为,必须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使出版事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认为书刊是“巨大的力量”,反映革命和科学真理的书刊在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过程中能起重大作用。他曾经说过书刊是“与自己毕生工作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刘渝 《图书馆学刊》1994,16(4):59-62
微机管理检索系统在我馆的应用刘渝(辽河油田勘探开发院科技图书馆)1.前言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并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促进社会进步、传播知识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数量...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情报化,即图书馆除了收藏书刊资料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统职能外,还应积极开展情报工作,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的图书馆都已这样做了,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一些基层科技单位的专业图书馆,能否突破五十年代从苏联搬来的图书、情报截然分开的老框框,毅然决然地实行这样的体制改革,将直接关系到它为科研生产服务的效果,因此决不是一个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图书、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也随之加大。传统式的图书馆社会教育,传播文化知识的职能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多职能——特别是科研服务,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特征之一。如何以现代化的方式提高书刊的利用率,是图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缩微、复印技术在图书馆这项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缩微技术从它的出现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复印技术是从四十年代开始的。到  相似文献   

11.
书刊作为存贮传播思想、存贮传播科学文化的载体,通过精神消化所释放出的能量是无法用量化的方法来计算的。因为其社会功能价值是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迂回的,又有潜在的,既有超前的,又有滞后的。这样就使书刊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与转化潜能。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机构,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文化职能。图书馆的文化职能主要体现在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文化服务和文化休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处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向前发展的崭新时代。知识是光华四射的珍宝,举国上下,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在为建设四化刻苦学习。作为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对传播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负有重大职责的书刊编辑,尤其需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目前,我省书刊编辑队伍业务骨干不足,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水平跟不上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收集、保藏和传播人类知识关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情报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相应地发展了多种载体的书刊文献资料。正是因为发挥图书馆收集、保藏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职能,才使我们今天有可能发展社会化的情报事业。可以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今天情报事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化的情报事业乃是图书馆工作的延伸和扩展。诚然,社会化情报事业的业务范围极其广泛,其中有些具体业务已经脱离图书馆的母体,成为独立经营的企业。可是在高等学校,不管现代化情报技术如何发达,情报职能如何扩展,也不可能迫使图书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是该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科学文化高速度发展的情况下,通过书刊文献,加速人类知识财富的交流、传播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现在世界范围内第四产业的兴起,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是图书情报业。为了使人类已创造出的浩如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文化出版的整体视角看学报出版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6年统计,全国经正式批准注册的期刊有8000多种。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几乎每校都办了一份学报。学报占了全国期刊总数的八分之一。就期刊的总体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数目,表明了学报在全国期刊中的份量。社会文化出版是关于社会文化选择、积累、传播的精神生产活动。高校是社会文化创造、积累、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学报出版是社会文化编辑出版大格局的重要版块。在社会文化选择、积累、传播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践表明,高校学报出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文化选择、积累、传播的社会功能。但由于学报之间水平的悬殊差别、层次的参差不齐,致使高校学报的总体质量仍不高。  相似文献   

17.
一、网络环境下方志馆职能作用的转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化的兴起,方志馆在加强其公益性职能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即社会性的社会信息服务职能。其社会属性也由单纯的公益性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机构,演变为既有公益性又有社会性,即既有社会教育职能又有社会信息服务职能的社会教育、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时代,必须要对方志馆档案咨询服务的社会职能和地位有一个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地收藏图书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具有传播和保存人类文化知识的职能,传播人类文化知识是图书馆的共性,保存人类文化知识是图书馆的个性。应正视图书馆功能性的差别,使图书馆在职能上进行更科学的定位,使每个图书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其基本职能和属性,即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但作为社会公共信息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充分实现和发展了其社会职能,不但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数字图书馆,对于数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声像资料在现代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文字和纸张记载的文献资料——即书刊资料,是人类记载事物、传递知识、获取情报、交流经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工具,这些白纸黑字的文献资料,记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把知识、经验和情报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流传万世。凭着这白纸黑字的文献资料,人类发展了高度的文化科学技术。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尤其文化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成为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