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放学时,常常能听到家长们的聊天:老师说我儿子在幼儿园吃饭很好,可到了家里却挑食,有时根本不愿意吃饭嘿,在家总是不听话,到学校就守规矩了!何为规矩?为什么要立规矩?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它会帮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立规矩并不是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能有序地生活、学习和游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那么,为何孩子在园能守规矩,在家就不行,成为一个两面派呢?  相似文献   

2.
方菲 《父母必读》2014,(12):112-114
家里吃饭要追着喂,幼儿园里很快能自个儿吃个"白白碗";家里玩具随手乱扔,幼儿园里归位习惯良好;在家跟大人处处作对,幼儿园里一直是个乖宝……为什么孩子在家在园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难道老师有什么"乖宝魔法"?  相似文献   

3.
记得小时候家中养羊,羊圈是用树桩围起来的,一旦哪个羊不守规矩总是把蹄子翘在树桩上,就会招致一顿棍棒刺激。这说明“圈养”是要立规矩的,而且维持这种规矩不惜动用暴力。  相似文献   

4.
邸海艳  杜怀超 《辅导员》2010,(14):43-43
长久以来,我时常陷入"教育"二字的思考之中。现行的教育,似乎越来越重视"教",忽视"育"了。尤其表现在家庭上,为了孩子,家长式越俎代庖,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的,什么兴趣爱好?读什么书?参加什么辅导班,就连吃什么饭菜都是家长做决定,孩子只有顺从的份儿,只管接受就是了。  相似文献   

5.
许多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但做起来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说好一天只能吃一包零食,可是不给孩子就哭,—哭我就拿他“没辙”“孩子看电视太痴迷,不让他看就对我拳打脚踢,然后场面就失控了”“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吼他,现在他都‘免疫’了”……家长们经常发些规矩立了却不管用的抱怨,可能是以下这三个方面出现了纰漏。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7.
两三岁的孩子不谙世事,世界在他的眼里也无规则可言。到了4岁就不同了,孩子的语言与活动能力增强了,心理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时候,家长就该给他立规矩了。 首先,我们的社会需要规矩,如果没有规矩,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很难想像。其次,通过规矩的约束,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建立初步的是非观。更重  相似文献   

8.
◎轩轩妈我家宝宝的规矩清单睡觉的规矩:九点钟是熄灯睡觉的时间;妈妈感言我们家对宝宝制定的规矩不少,执行较好的是按时睡觉。从小开始,我们一直是八点开始让宝宝安静下来,做好睡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是睡前故事,九点左右即互道晚安熄灯睡觉。宝宝现在每天能按时睡觉,而且习惯一个人睡觉。执行最不成功的是吃饭这一项。在家吃饭总是要大人喂,否则吃一点就不吃了,有时尝试让他饿个够,心想他总会吃的,结果总是大人心疼得受不了,他照旧不吃。造成孩子在家自己不吃饭,在幼儿园吃饭反而表现很好。专家解析对于宝宝的行为规矩,家长心中要有把尺子,大…  相似文献   

9.
李莉 《贵州教育》2011,(17):24-26
走进幼儿园经常会听见这样的对话:“宝贝,今天吃的什么呀?”、“今天吃了几碗啊?”、“孩子,你要多吃点啊。”……家长和老师的对话:“老师,今天小孩吃饭乖吗?”、“今天吃胡萝卜,麻烦老师多注意我家小孩,她在家最不爱吃胡萝卜了。”、“孩子吃饭习惯不好,你们在家要多让他自己吃饭、多提醒孩子不要边吃边玩,不要掉饭粒。”……  相似文献   

10.
平时别人都教导我们要听话、要服从、要遵守纪律、要遵守道德、要遵守这个、遵守那个,我们习惯于生活在种种的规则里面,也养成了按规矩办事的习惯。创新,就是要来一些奇谈怪论、奇思妙想;创新,就是要不守规矩,甚至要打破规矩;创新,不是像飞机那样按照航线飞,而是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可是,要创新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行动上的规矩和思想上的自由可以并存吗?我创新了,别人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呢?中考是不是也能接受创新作文呢?我怎样去创新呢?……虽说创新有一定的难度,可是,要没有新,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写那些老套…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家长: 您是否为孩子学习、生活或写作中不守规矩、喜欢创新,因而受不到老师赏识而苦恼?没关系,“规规矩矩”医院将让您的孩子规矩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05,(11B):11-13
呵斥、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遵守家规吗?放任自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规范与自由是一对矛盾体。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松?在家规的实际运用中。把握规矩的“度”。有张有弛,有严有松。才能让孩子既懂规矩又有自己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老师,果又发脾气了,把你的教棒都掰断了。""老师,果拿起笤帚要打人,说他要写作业,嫌我们吵了他。"唉!这孩子,因为上节课被我批评了几句就又爆发了。快步走进教室,孩子们都远远地、惊恐地观望着。有孩子悄悄喊住我:"老师,要小心,果发起火来就像疯了一样,三年级时还跟班主任打架呢!"我径直走到果的面前,严肃地看着他:"又怎么了?怎么就控制不了自己呢?"  相似文献   

14.
现象:星期一校门前,家长笑着对老师说:"老师,孩子交给您,就请你多多教育!学习的事情我们是管不上他啦。"星期三放学后,家长拉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来找老师理论,"你们这是什么学校呀!孩子让人欺负了,老师是干什么的?把那个打人的孩子叫出来,我们跟他没完!"  相似文献   

15.
盛桂娟 《辽宁教育》2014,(11):70-72
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爸爸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有趣的"椰壳效应"。"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孩子就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吃下去,反之就难以下咽。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一定也有同感: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最终的目标达成度也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8小时以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不单单是会不好好吃饭,对很多事情的标准都会有所改变,吃饭、装扮甚至道德感都会有变化,所以自古就有"慎独"一词。你为什么会更注重"食"呢?蔡雅妮:吃什么是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而且每天有三次……这是非常大的困扰。做《一人食》是为那些一个人吃饭但不知道可以吃什么的人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里,孩子吃饭不轻松。1.吃饭成了一项竞赛活动。我们经常看到,吃饭之前,老师总是要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吃得最快的小朋友今天可以当图书管理员,或者奖一朵小红花给他等等。孩子们好强,什么都想争第一,吃饭也不例外,老师“命令”一下,孩子们就拼命地赶着吃。在吃饭的科学要求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细嚼慢咽。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18.
程素芹 《班主任》2010,(6):22-22
班里的事让我很操心,纪律、卫生、吃饭……我都得天天督促,一会儿不说,学生就抛到了脑后。我心里寻思:用什么办法能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呢?有一天,我给孩子拍照时,忽然想出个点子——何不将班上不遵守纪律和不文明的现象都拍下来,以此督促他们养成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笑",练习三的第一题我一改往日的做法:"大家喜欢笑吗?"我们的交谈开始了。听了我的问话,大家异口同声:"喜欢。"有孩子现出疑惑的神情,我接着道:"是的,没有人不喜欢笑。心理学家研究,在人的喜怒哀乐中,笑的表情最多,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一百年来算,每个人一生平均要笑36000次。人们为什么这样喜欢笑,笑到底有哪些好处?""笑一笑,十年少。"有同学喊道。"你是说笑可以……"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抢了去:"笑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啊!""笑一笑,不吃药。"吕兴起站起来笑着说,"笑可以为人们治病。""笑还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