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作文教学也要有阅  相似文献   

2.
《杏儿熟了》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组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怎么说就怎么写”。通过教学本组课文,使学生认识作文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基础在于想,想好了才能说。教学这篇课文,要把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  相似文献   

3.
阅读2009年第2期的《人民教育》,看到了王春燕老师这样的观点: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不能只重内容,而轻视甚至忽视形式;恰恰相反,应当由重“内容”转变到重“形式”,由关注课文“写什么”转移到关注课文“怎么写”……我以为,语文教学的确要关注写什么,也的确要注重形式,但并非需要由重“内容”转变到重“形式”,语文教学应注重形式还是内容,我们不能刻板地做规定,应该视文本特点而定。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把阅读的量和质写进了课标,体现了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本真性认识,即语文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要达到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依靠一定量和质的阅读,否则是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的。那么,我们怎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呢?  相似文献   

5.
一、从阅读教学入手,指导学生在读中学写.以读促写阅读教学既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任务,又肩负着指导学生作文的任务。阅读是一种本领,要指导学生读中学写。必须增强读写结合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读对写的影响及促进作用,把读写这两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训练联系起来,在教任何一篇课文时,都要努力挖掘其中的教学因素,时刻想着指,导学生在读中学写。具体地讲,就是在指一导学生理解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重视启发学生细心揣摩:这句话,这段话或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研究作者…  相似文献   

6.
阅读和写作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但它们却可以互相促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题目、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理解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秦敏 《教师》2014,(22):106-106
正小学生作文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文是小学生模仿作文的最好范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从三年级开始,我引导学生尝试了一种评语式阅读,也就是针对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写批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课文的工具性、示范性,训练学生的习作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写作文。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时,有学生质疑:"萧伯纳同小女孩玩了很久,课文为什么不写写他们怎么玩的?"因为学生的这个问题,我马上调整了教学方案,打算就习作中的材料选择,让学生知道材料要有取舍,写作  相似文献   

8.
陈文莉 《教师》2019,(12):54-55
课文是范例,课文是"引子",在教学中要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在阅读教学中要搭建从"篇"到"本"的桥梁。如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改编后的选文与原著的语言,以增强学生品味语言的意识,补充原著中的人物事迹还原人物形象,定期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检查阅读效果,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原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带全本"。  相似文献   

9.
<正>课文是学生提高阅读素养的主要媒介,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精挑细选出来的美文佳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难课文”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所谓“难课文”,主要是指字数多、篇幅长、意蕴深的文章,虽然初读起来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但是“难课文”的编排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难课文”应该怎么教?笔者就以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谈谈“难课文”的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10.
"自读课文"是指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进一步强化训练阅读方法,熟悉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就是要在多次的阅读训练中,将阅读经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它是"教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本文尝试着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方面谈谈如何教好"自读课文"这一话题,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名篇解读:带着问题读课文《将相和》是一篇著名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代代相传。它的魅力在哪里呢?文章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将相和》这篇长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尝试带着问题分三个层次去阅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嘴读、动手画、动脑想、动手写,使学生领会课文语意、感悟课文意境、把握课文思想、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统编教材的略读课文,要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冰项链》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研读教材,精准定位;要关注文体,化繁为简;要迁移阅读,诱发期待。这样,使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要教阅读、教语文,而不能只是教课文。 何为教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只教课文内容,研究课文写了什么。何为教阅读、教语文?就是老师备课时就要思考这篇课文提供了哪些语文材料,写法有何特点,语言表达有何独特之处,我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文本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为写作打下基础。教材中的每一篇讲读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用心编排的。我们讲解这些课文,不能只着眼于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要多想想,教了这篇课文将来再碰到类似的文章该怎么教、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课文有生命力吗?面对不断更新的教材,这种教法能跟得上将来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吗?怎样教,学生才能记得牢,掌握得好,学到更多的知识呢?笔者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改革,开辟具有学科特点,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才能符合社会、时代、学…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覃晓舟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课文,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结合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学生自学《桂林山水》的  相似文献   

18.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于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和同事们经历了艰难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一篇课文时,首先要看作者写的是什么,随后观察其结构,分析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行文结构。最后观察其语言风格以及语言特点。只有让学生对所写内容了解了,才能做到通过鉴赏来了解文章中的语言智慧以及内容情感。《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在近年来的教材更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关注较多的只是如何以读促写。这虽是正确的,却只谈了问题的一半。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要既以读促写,又以写促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读促写与以写促读是一个整体,是读写结合的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大致有以下四个环节:一、读一文写一文。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从这篇课文的整体构思以至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留心在意,在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