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忆对于掌握外语词汇有重要作用,而记忆又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呢?通俗地说,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就是“记住”、“记牢”。心理学将记住称为识记。识记是一种反复感知的过程,借此形成比较巩固的联系。“记牢”,心理学上称为“保持”,就是把通过识记获得的事物的形象或表述语保留在脑子里,不让它遗忘。“忆”就是重新认出来或回想起来,确认以前感知过的,叫做“再认”,以前感知过的或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叫做再现,识记——保持——再认——再现是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掌握和运用记忆规律来记忆英语词汇,将会提高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人脑对事物感知后的直接反映。所谓记忆,就是记住、记牢,“记住”心理学叫识记,“记牢”心理学上叫做保持。所谓忆,就是重新认出来或回想起来。对以前感知过的事物重新认出来,称为再认。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也能把它重新呈现出来,叫做回忆。实际上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的识记、保持、再认、回忆是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条件,而再认、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化学学习来看,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化学现象,实验知识等都是需要记忆的。记忆力也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记忆。”进入初  相似文献   

4.
记忆过程是从识记开始的。在我国,心理学家们分析人在识记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活动方式时,一般将识记分为“理解识记”和“机械识记”。近几年有人提出一种“情绪识记”理论,这是一种“基于感受力的识记”,是一种以情绪、情感为对象,通过人的情感活动面实现的识记”,“这种情绪的识记、保持、复呈,即情绪记忆”。(鲁枢元:《论文学艺术家的情绪记忆》)其实,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情绪记忆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特级教师于漪十三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能清楚地回忆起于老师讲《文天祥传》一课的全部教学环节。因为于漪在教学中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当时情景铭刻在学生心中,这是一种执着于心灵深处的记  相似文献   

5.
张红蕾 《考试》2010,(7):56-57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可见记忆的重要性。怎样增强记忆力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件事,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6.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所谓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学生牢固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需要通过记忆。记住所学知识,是掌握知识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成绩好、差,主要决定于分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需要记忆的知识记不牢,对化学的学习效率就有很大影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记忆的应用。”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人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学习的好坏,主要决定于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习化学,有许多概念、原理、方程式等知识都需要记忆,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方法阐述如下:1.通过实验加深记忆。加强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例如,讲授氯气的性质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而且要做好氯气中“铜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彩色纸条的褪色”等几个演示实验。在做好演示实…  相似文献   

9.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培根。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识记。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  相似文献   

10.
王金太 《考试周刊》2010,(1):175-176
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的目的就是能再认,能使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大多数知识都需要学生记忆.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运用时快速再认,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在近三十年的农村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  相似文献   

11.
中学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需要记忆的知识记不牢,对化学的学习效率就有很大影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记忆的应用。”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人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学习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记忆。下面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争,由于形势错综复杂,情况急剧变化,对军人的记忆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记忆品质培养是军事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加强记忆的重要性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俄国卓越的军事家苏沃洛夫说:“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我国宋代哲学家张载也说:“不记则思不起”.  相似文献   

13.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习化学,有许多概念、原理、方程式等知识都需要记忆,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也是记忆的核心内容。所以,儿童识记的能力与品质状况是影响儿童记忆及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儿童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研究儿童识记的概况。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环境、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侗族儿童及青少年识记的品质的形成情况,就侗族儿童及青少年的记忆与思维特征及其成因试作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理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对于基本知识的了解及记忆是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记忆是人脑对经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一种本质特性。记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有人认为,记忆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那是因为没有掌握记忆的诀窍。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及智力,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将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及应用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数学学习是否需要记忆?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一文中写道:“记忆与其说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活动状态。”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及提取输出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记忆可使识记的数学知识信息在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学生在英语单词的记忆学习上,大都采用单纯重复的机械记忆方法。有关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研究认为,拉丁字母的记忆在左脑,而右脑是形象思维,侧重经验等。根据心理学“记忆规律”和教育心理学“迁移理论”,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效果,需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意义识记在单词记忆方面就是按构词成分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识别和记住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心理过程,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记忆过程分识记和回忆两个阶段)。识记又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识记的目的任务,也不使用有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例如偶然感知过的事物或在一定情况下体验过的情绪,仓猝问做过的动作,当时并无识记的意图,但或多或少在脑子里记住了,而且事后也能重现或再认,就是无意识记。这种识记具有偶然的性质,完整性、清晰性和准确性都差。有意识记是具有一定的目的任务,采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进行的识记。例如为了阅读一篇文章,必须要求学生记住文章的主题、中心、思路、文体结构等。这些都是有意识记。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好得多,因此教师必须在讲解教材内容和指导练  相似文献   

19.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对知识的识记,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即成“空中楼阁”,要提高能力便是“缘木求鱼”,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广大师生有同感。在复习中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记忆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而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我们俗称“悟性”的高低应该  相似文献   

20.
《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所谓“识记”,就是识别和记忆的意思。那么你是如何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巾的多音字的呢?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以下五种识记方法比较实用,你可愿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