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学科的交叉、整合和专业的深入发展,高校学报的审稿工作越来越有难度。发稿周期较长,审稿效率低,影响了作者创作的积极性,所以建设一个审稿专家数据库是提高审稿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障。文中通过论述目前高校学报的审稿现状,并分析了审稿专家库的意义,从而提出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建立一个审稿专家数据库,并对专家信息及时更新完善,目的是方便编辑对审稿专家的选择、审稿信息的存储和审稿工作的评判等,实现高校学报审稿的信息化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倩  金晓明 《学会》2013,(9):61-64
医药学术期刊的质量保证,很大程度依赖于同行评审,因此建立信息齐全、学科分类精细的审稿专家库至关重要。目前,主办单位福建省医学会已与本刊共同建立起了600余人的审稿专家候选人数据库进行审稿。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建立同一行业共享的小世界网络的审稿专家数据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的办刊水平和刊物质量,确保学术期刊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加强学术经验交流,编辑人员会认真选择审稿专家,这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决定了期刊水平和质量。文中通过分析审稿专家库建立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审稿专家数据库,搜集添加专家信息并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助于编辑快速准确地选择审稿专家送审,最终保证高校学报编辑部审稿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其他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选择合适、准确的审稿专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中国化学快报》为例,介绍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快速选择合适、准确的"小同行"评审专家的途径和原则。【结果】通过选取编委/青年编委、利用已有的审稿专家库、利用网络数据库、作者推荐、其他专家推荐或者学者自荐等途径,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可以为稿件选到合适的专家审稿。【结论】建立并及时维护审稿专家库,全面掌握审稿专家信息,可以提高审稿效率和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责编审稿与专家审稿共同承担着稿件审理和质量把关的重大责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了解责编审稿和专家审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加强责编与审稿专家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审稿质量,进而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责任编辑与同行专家审稿是保证临床医学期刊质量的关键。目前在责任编辑和同行专家审稿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在责任编辑组织和协调下,加强编辑部与审稿专家密切沟通与协作,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Internet上审稿专家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消除传统审稿网络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在Personal Web Server(PWS)环境下,基于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采用Active Serve Pages技术设计了审稿专家数据库,通过申请支持ASP和Access的空间,即能连入Internet。用户能够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查询、修改、删除和添加,使整个数据库不断得到更新、充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审稿专家的评价进而提出优化审稿专家的措施。【方法】 选取《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1—2015年267位审稿专家7756条审稿记录,统计267位专家的审稿数量、审稿时滞及审稿结论。【结果】 通过统计和分析,5年间审稿篇次>31篇的66位专家是期刊的核心审稿专家,其中,审稿时滞在3周以内的专家占92.5%;审稿时滞上,就所有专家而言,74.2%的能在3周内审回稿件;审稿结论上,拒审占5.0%,无具体审稿意见或审稿意见过简无针对性的占10.5%。【结论】 要保证期刊的核心专家队伍,必须从专家和编辑两个层面进行改进。对专家适当取舍,保证核心审稿专家的数量;同时编辑应做好服务工作,重视专家的知识回报。  相似文献   

9.
以《中医杂志》审稿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审稿专家的数量、学科分布与细化、地域分布、年龄结构及专家信息动态管理。认为科学地建立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是确保审稿质量及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中医杂志》审稿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审稿专家的数量、学科分布与细化、地域分布、年龄结构及专家信息动态管理。认为科学地建立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是确保审稿质量及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待审稿件的学科方向与内容,为其选择匹配度较高的审稿专家。【方法】 从文献数据库中选择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相同的文献,优选其中合适的作者作为审稿专家,并依次通过采编系统的审稿专家库、国家和国家各部委基金项目数据库、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验证审稿专家的各项信息。【结果】 选择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相同的文献作者作为审稿专家,审稿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审稿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 选择审稿专家不能仅仅依据其一级学科方向从审稿专家库中简单选择,还需要从文献数据库、基金项目数据库和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三个维度验证专家所在研究方向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的匹配度,满足条件才能作为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库的构建及动态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库陈旧问题,提出了采用Access数据库方法构建审稿专家库及动态修正审稿专家库的新方法:根据关键词、标题主题词通过各种国内、外检索数据库进行前向检索,对检索出的相关研究领域作者,根据职称、研究领域关键词及置信度评价指标进行取舍,合格者补充到原有审稿专家库中;定期对审稿专家库中的审稿专家按姓名在各种国内、外检索数据库中进行反向检索,以便对每个审稿专家的研究领域关键词及置信度进行重新评价。该方法可有效地保证审稿专家库的权威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核心期刊外审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展开量化分析,为社科期刊完善审稿制度、提升办刊质量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基于国内核心社科期刊外审工作的实践,分析当前专家外审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在原因和破解思路。【结果】专家外审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审稿周期较长、审稿意见质量不高、作者与专家对话机制不完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专家的劳动价值与报酬不匹配、稿件送审不够精准、期刊与专家联系不够、期刊制度完善动力不足。【结论】要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审稿专家数据库,鼓励编辑与专家加强线下交流,强化对专家的评价与激励,同时加强期刊间合作,从而形成互助共享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论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审稿专家素质与期刊学术质量的一致性,分析了有的审稿专家素质缺陷的若干表现,如责任感不强、学术造诣欠高、人际关系欠和谐、门派观念尚存,提出了审稿专家队伍素质培养的对策措施:高起点遴选专家审稿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建立健全专家审稿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采取组织措施,优化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全国科技论文审稿专家数据库刍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指出目前科技期刊编辑选聘审稿专家的局限性,提出构建全国性科技论文审稿专家数据库,出版光盘并使其网络化是提高送审效率,保证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专家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正确选择审稿专家是科技编辑的基本功之一。正确、妥善处理审稿意见和作者的答辩意见,是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是编辑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指出目前科技期刊编辑选聘审稿专家的局限性,提出的建全国性科技论文审稿专家数据库,出版光盘并使其网络化是提高送审效率,保证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年编委在提升学术期刊编委会的活力与执行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航空学报》为例,介绍青年编委的遴选条件、遴选途径与遴选结果。根据青年编委的特点,让其担任稿件初审工作,为稿件质量把关。介绍青年编委初审的工作模式及其在期刊审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青年编委参与初审工作有利于提高期刊声誉,缩短审稿周期,拓展青年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结论】 办刊者应摒弃传统遴选编委的思维,组建青年编委会,助力期刊向国际一流期刊迈进。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审稿中的需求与服务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岭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42-1245
同行专家审稿对科技期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期刊应重视专家在审稿中的需求。借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专家在审稿中主要有五种需求:减轻审稿负荷,规避审稿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通过审稿获得友情和归属感,通过审稿获得利益回报和精神回报,通过审稿促进自身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建议:降低专家审稿劳动强度,帮助审稿专家规避风险,帮助审稿专家在学术共同体内建立更广泛友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审稿专家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精神回报,助力审稿专家科研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科学的办刊措施,预防互联网时代频发的伪审稿事件。【方法】 确立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明确符合评价稿件的同行专家资格,在互联网投审稿平台系统各个环节中执行稿件的评价标准。【结果】 期刊疏于管理将引起伪审稿事件;为了淘汰低劣稿件,期刊编辑既要博学,又要善于管理和使用网络平台系统及各种先进的防伪工具;为了公平公正的评阅稿件,编辑必须以稿件评价标准严格初审稿件,充分权衡同行评审意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结论】 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基石。预防伪审稿必须严格执行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杜绝第三方代投、代评和代写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