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域成人高校也从主要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开展教育培训、实施市民终身学习指导等教育服务拓展,学校正在逐步转型。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脉相承的是,人力资源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最关键的因素,教师激励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成人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地分析转型中的区域成人高校教师激励方法,找准激励与发展的结合点,有助于提高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所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教师人力资本,而教师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必然权衡在不同任务间的资源配置,存在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冲动。高校与教师间存在多任务、多维度的委托—代理关系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教师是具有边际贡献率递增特征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其效率优主要取决于高校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文章以S高校为例,从代理人的角度分析高校现行教师激励的实现路径及效果,通过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教师激励、绩效相关数据搜集,对激励机制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案例高校科研激励与教学激励有效性存在差异,科研激励机制比较好地实现激励作用。科研激励中的显性和隐性激励对绩效的直接作用路径存在,隐性科研激励部分需通过教师满意度的传导作用对科研绩效产生影响。教学激励中的显性和隐性激励对教师满意度和教学绩效不产生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学绩效产生比较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来源渠道有限、教师培训脱离实际、激励措施不完善和考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包括完善教师选聘制度,改革教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激励措施与完善教师考评监督等.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能缩短毕业生岗前培训时间,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郭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159+180-159,180
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必须对高校思政教师进行激励,激发他们教学的热情.建立高校思政教师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非对称信息环境下提出激烈高校思政教师发挥潜能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激励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管理中教师激励的效果还不理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激励设计的模型,对高校的教师激励应当如何进行,做了一些基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籍教师不断增多,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外籍教师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文章对高校外籍教师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对教师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题。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阐述高校实施人力资本激励的必要性,认为高校人力资本激励的重要前提,是明确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只有明晰教师人力资本产权,使制度安排明确化,才易于形成激励机制,促进高校教师发挥其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界长久以来存在着大学办学院抑或学院办大学的争论,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何处理学校层面与院系层面的关系问题:谁主导?谁主动?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突破口。研究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7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项目教师调查数据,分析学校层次和院系层次的组织转型对校企合作(状态、形式、合作深度、学校合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层次的"校企合作指导及激励"对校企合作的紧密性、稳定性以及相关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性影响较大;学校层次组织转型对校企合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院系层次组织转型的相应维度产生影响,院系层次转型的各维度都能显著影响校企合作状态;从转型类型看,学校层次和院系层次转型均深入的类型,校企合作质量相对更高。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立足于二级学院应用型的建设,从大学办学院向学院办大学转变;在组织转型中,注意处理好学校层次与院系层次的协同,学校层次特别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指导和激励,将之制度化,以形成对院系和教师的明确指引和有力激励。  相似文献   

9.
激励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充分的运用激励.由于高校与中小学教学对象特点有区别,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励教学: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目标激励;努力增加教师风度,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甚至是崇拜感,进行榜样激励;直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效果激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中的难度原则;施以一定的学习压力,适当进行负强化激励.  相似文献   

10.
如何激励教师提高绩效及工作积极性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通过从三个重要激励维度对全国28所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教师需要出发,以提高教师经济、职业和环境认知入手的激励策略对教师工作效能具有较强预测作用,其中职业激励的预测力最强。具体而言,合理设计和调整薪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聘任制度以及营造良好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将对高职院校教师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研究》2015,(6):26-33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顺应了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结构性变革的内在要求。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教师专业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阵痛期"。国家宏观精神倡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现实诉求、转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之需构成了转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优化的动因。在实践教育哲学理论的观照下,反思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坚守的价值取向,从构建转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体系,调适转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创设转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三个层面来优化转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对教师在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方面的工作,一般要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来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然而,高校对教师在知识传播方面的软约束和对生产知识方面的硬约束,使高校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呈现出跛行状态。这非但不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助长了学术腐败,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这种跛行激励约束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通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与建设应用型高校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从明确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师聘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以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五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契约及其在高校和教师间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与教师之问建立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并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进行两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一是重构高校激励机制创新的正式制度.并有效实施执行;二是进行精神激励和感情激励,积极培育一种信任、和谐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既有的薪酬制度以"岗位"和"绩效"为主要付薪要素,难以彰显技能和技术应用的价值导向,"技术要素"参与分配被疏漏或边缘化。把"技术"纳入付薪要素范畴,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变革的应然体现,也是激励教师向应用型转型的着力点。在转型期,亟须结合高校知识工作的特点,科学界定"技术要素"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实现高校薪酬有效变革。  相似文献   

16.
贾杰  王晶 《考试周刊》2009,(2):25-26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契约及其在高校和教师间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与教师之间建立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并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进行两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一是重构高校激励机制创新的正式制度,并有效实施执行;二是进行精神激励和感情激励,积极培育一种信任、和谐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普通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与建设应用型高校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从明确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师聘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以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五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52):183-184
当前我国高校在对教师的教学激励方面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对教学质的评价主观性强且价值不高、对教师的教学付出回报不够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作用,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校必须树立以教学为先的政策倾向,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学回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定位模糊,教育不能传授实用技能,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因此,需要科学地进行高校转型的顶层设计,包括对高校进行科学的分类,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模式,用市场的方法和创新手段提升转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契约及其在高校和教师间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与教师之间建立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并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进行两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一是重构高校激励机制创新的正式制度,并有效实施执行;二是进行精神激励和感情激励,积极培育一种信任、和谐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