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蚊子和狮子》是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有的师生认为,作者伊索在创作本则寓言时已把心目中的寓意表达出来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了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这真的是本则寓言的寓意吗?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能称之为寓意。因为这句话只点明了这则寓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整部《伊索寓言》主要是用这样的两种格式(:1)先讲故事,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是如此(。2)先讲故事,结尾把寓意点明。如《农夫和蛇》的结尾是“: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们是不会变的,即使人家对他十分仁善。”这些寓意说得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4.
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含义,带有明显讽喻意义的简单短小形象的故事。也就是作者把一种事理或哲理寄托在虚构的短小的故事里,让读者自己去领悟,体会,并从中获得教洲。寓言从实质上讲它就是浓缩了的故事与提炼了的哲理的有机结合。它必须具备教训和故事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正如法国著名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的耶样:“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与童话虽然有一些联系,但这两种文体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就寓言的特点及其与童话的区别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2.能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3.能讲寓言、写寓言,以此自省或劝诫他人。教学过程:板块一多维共读,初感智慧一、寻找“老朋友”1.出示中国古今寓言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2.出示《中国古今寓言》一书的目录,学生寻找已经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比一比谁找到的“老朋友”多。3.交流对“老朋友”的印象。小结:《中国古今寓言》中蕴藏着中华文化与智慧,让我们畅游其间,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吧!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并背诵课文。3.懂得寓言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其中蕴涵的道理。重、难点:探究种田人事与愿违的原因及给人们的启示。教具准备:投影仪、VCD、碟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什么叫“寓言”?你读过哪些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2、寓言两则”(板书)。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则寓言故事。不过,可不能白看,看过后,你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观看后汇报(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守株待兔》。3.…  相似文献   

7.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散文家刘基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寓言是一种讽喻性的故事,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初二学生已经学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黔之驴》、《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对寓言的讽喻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本文,备课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寓言,作者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了元末动乱年代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腐朽本质。这篇寓言以“欺”字立论,通过作者诘责,卖柑者辨难,揭示了主题。论辩的逻辑性极强,这是本文与一般侧重记叙的寓言故事不同的地方。严密的逻辑性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把理解“金玉其外,败絮其  相似文献   

8.
“寓言”课文的教学,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使学生懂得寓意,启智、明理。这个重点,也常是教学的难点。第三册《骆驼和羊》这篇寓言讲的是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地面地看问题,对自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年过六旬的特级教师罗伟源的一节“平凡”的好课——《矛与盾》。这节课没有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没有吸引眼球的精彩表演,也没有使人大跌眼镜的奇招妙术。整堂课如潺潺流水,平凡之中见艺术,细节之处显理念,给人的感觉是那样朴实、扎实。细节之“霸王别姬”【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寓言?生1:《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生2:《惊弓之鸟》《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生3:《霸王别姬》。(全班同学笑。生3有些不知所措)师:《霸王别姬》不是一则寓言,而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讲了西楚霸王被困垓下,他…  相似文献   

11.
中、高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多为“事理型”课文,即先讲 清故事再说明事理。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晓事明理”,就要注意优化教学结构。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四步教学结构”,将“事理型”课文的教学分解成“导入新课、明理教育、巩固认识、辨析导行”四个步骤来进行,效果良好。下面对我们的做法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一部《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言日出”。(《寓言》)他所说的“寓言”包括一切神话故事;其“重言”是假借某些历史事件和传说的人物(多为假托);其“言”是随机应变而寓有深意的话语。通而观之,三者均为假借人物故事来表达理想的,实际都应看作寓言。 《庄子》寓言丰富而艳丽,主要是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战国时代,社会上流行一种讲寓言的风气。当时人们在各种场合,想要说明问题时,常常借助寓言来表达,尤在外交场合,这样的情况更多。比如我们可从《战国策》中,看到各国大臣和游说之士,都能随口说出一则寓言,以表达各自见解,如“鹬蚌相争”和“狐假虎威”等故事,写得都很生动,意义也很深刻。庄周和屈原一样,同是在楚国文化肥壤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家。荆楚秀丽的山光水色陶冶了他酷爱自然的天性,为他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古朴的民族习尚也深深地影响了庄周。据《楚文化史》记载,古代荆楚之地巫风盛行;这楚地巫风及其神奇迷离的浪漫主义手法也被庄周吸收而使之成为寓言材料,以表达其玄妙的理想。因此《庄子》在文学史上主要是以寓言故事见长。其浪漫主义特点和寓庄于谐的表现手法,以及它在语言和结构方面的形式美等,皆成为其独特之处。 《庄子》寓言不是对现实的直接描述,而是从否定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教小学五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中的《学奕》时,思想上震动很大,感触颇深。串讲课文以后,我赞扬了寓言故事中的第一个人,他“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批评了第二个人:看样子在听奕秋讲,实际上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接着又引用这个故事批判了林彪一类骗子的“天才论”。……正讲得兴浓,忽然发现教室一角好几个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我有些恼了,手一指,挖苦地说:“你们几个同学不会是在议论有什么大雁、天鹅将要飞来而准备拿弓箭去射吧?”他们把头一偏,没吭声。于是我借题发挥,问大家:“我们能不能学寓言中的第二个人?”不能!”“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提炼故事背后的道理,是解决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衔接力不强的有效手段,对落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好中国故事,厘清中国故事背后的发展思路和整体脉络,聚焦不同学段的“理”,兼顾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小学阶段要讲活情理,做到情理交融;中学阶段要讲透事理,做到事理互通;大学阶段要讲深学理,做到学理交互。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3 分角色朗读课文。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具 :录音机、电脑、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它是通过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像《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等都是寓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坐井观天》。(板…  相似文献   

16.
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寓言结尾的特点。 (一)寓言通过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常将道理暗含于故事之中,因此,常以记叙的方式结尾,故事写完了,文章也就结束。如《自相矛盾》的结尾:“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掩耳盗铃》的结尾:“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一种借助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被称为“智慧的源泉”。因此,寓言教学可以扣紧“智慧”而有所作为。如何在教学中教出“智慧”?唐宝成等老师以《寓言两则》一课为例,以集体备课的形式,从文本细读、教学设计、精彩片段呈现出他们对寓言教学的独特理解。希望他们的这种形式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寓言是通过叙述带有讽刺或者劝诫性质的拟人化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在现行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选编中,寓言文本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19.
在解放以后,有一段时间,人们在研究《故事新编》时讨论了下面的问题:一、它是历史小说还是寓言式的作品?即它主要是反映历史的过去还是反映历史的现在?二、对《故事新编》当中的“油滑之处”应如何理解和评价?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同志认为:《故事新编》根本就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寓言式的短篇小说”,是“以‘故事’形式写出来的杂文”,“是小品”,是“卓越的讽刺文学”。另一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