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思想教育研究》2012,(10):114+113+1-F0002,F0003,F0004
搭建了以“大德育”为先导、“大工程”为背景、“大实践”为途径的特色人才培养下俞,形成了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为标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院实际,本文探讨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定位、办学特色,探索了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商科特色,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罗倩 《大学教育》2023,(3):133-135+139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商科建设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以“以赛促教,反向探究”为研究目的,针对商科竞赛展开调研,从会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学科竞赛内容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视角切入,归纳出商科竞赛的规律及其对学生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基于此,从教师主体和学院主体两个维度给出了培养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为探索新商科教学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文章深入阐述了数字化时代的6个主要特征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构建了数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体系框架。以某商科院校在审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为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重构了数字化环境下审计创新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受制于自身能力较弱,西部地方高校需要用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政策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根据不同时期“对口支援计划”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差异,支援高校中山大学和受援高校吉首大学不断探索商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点对点”对口支援构建起多层次的商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环境熏陶-课程训练-竞赛模拟-基地历练”的进阶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西部地方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有助于商科人才以“全球公民”的身份积极融入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全过程,但传统商科教育重视理论与方法的传授,忽视特定文化背景下课程的育人旨趣,从而导致商科人才个体价值选择与社会变迁之间出现了断层。因此,有必要深度挖掘商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其实践指向性与社会交互性分融合为切入点,以全人发展为导向,构建新商科“课程思政”育人生态;以文化自信为驱动,提升学生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认同感;以实践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学生由“岗位人”向“社会人”的转轨。  相似文献   

7.
新商科是融合现代新技术的综合性学科,高校要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入新商科专业课程中,打造数字化管理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掌握新技术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通过“完善职业能力框架,突出职业道德;推动课程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将改进与成果导向为标准,建设以生为本的质量文化;以师资与产教融合为支撑,调动产教协同育人生态活力”四方面路径来助推高校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从基础上提升新商科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玲 《黑河学院学报》2023,(8):72-74+88
以“四新”建设为指导思想,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并构建一套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交叉融合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稳固的支撑,为全面提升商科人才综合能力专业素养提供具有普适价值的思路和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以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的“教学实践设计”(教育方向)和“商务实践设计”(商务方向)的改革尝试和具体运作模式为例,着重指出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的范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强调高职毕业论文范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特色进行改革,而教学实践毕业设计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金融工程专业的大众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金融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通过构建理论教学、专业实训、资格考试、商科大赛、第二课堂、项目实践和专业辅修“七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生源选择、养成教育、师资队伍、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保障,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军队院校教育体制的大变革,决定了相当多的军事院校定位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培训特色就必然成为了这些学院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要保证这一定位的真正转变,尤其是将以工程实践能力见长作为学员的突出特点,就必须建立起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总体呈现出一体(学院教务科为核心,督导组为代表)两翼(部系教研室,系学员队学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商科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应然选择,已具备一定的思想、制度和实践基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尚未成形、各要素协同不足、新技术融合不够、新商科特色缺失,通过目标赋能、资源赋能、制度赋能,构建以校本特色为立足点“、一核多元”育人主体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易康 《成才之路》2024,(10):9-12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对接国际标准规范建设专业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商科类专业应基于国际范式标准规范,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特色、本土实践”的地方高职商科专业建设范式。  相似文献   

14.
面对农业与传统工业、服务业及新兴技术产业相互融合的农商结合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立足农科优势,培养"农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此,需要构建以培养学生"为农、爱农"情怀、"懂农、善商"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融入"三农"情怀和农科知识的商科实践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为保障,推动"学、做、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商科培养嵌入农业产业链、突出实践价值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5.
“普通工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针对我国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为目标,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充分结合企业行业标准以及专业自身特色,探讨构建了材料类专业“三课一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依托的材料类专业“三层次八环节”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利用地域优势搭建“2+5+N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群”的新机制。研究应用实践表明,研究成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科建设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波  贝小为 《广西教育》2023,(3):135-138
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三教”改革过程中商科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足、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慢、学生实战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构建适应区域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23341”教学生态圈,多措并举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铸新淘旧以开发基于任务的新型教材、升级教学以创新“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等措施,培养高质量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北方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市属工科院校,一直把实践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经过长期实践,学校建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一个素质(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学校商学院以培养具有“新思维”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调整了专业设置,改革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但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跨界”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弱、所学知识未能与岗位匹配等问题。以“产业学院”为核心,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形成产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助力培养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商科是“面向未来”的商科教育体系,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产业变革新趋势而提出的商科教育改革方向,人才培养是新商科的核心工作。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理论模型,提出商科教学应面向未来梳理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及元能力,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培养平台四个维度开展学科及校企等资源整合,推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系统优化,以期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和改革提供理论框架,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育生态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潍坊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