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和平文化实现的三角理论,即和平研究、和平教育及和平实践入手,阐述了和平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塑造、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开展和平文化教育,要积极学习和平文化理论、大胆吸收中外和平文化思想;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自觉传承优秀传统和平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要树立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理念、自觉落实为日常行动。  相似文献   

2.
和平教育是指学校传授和平与冲突化解理论、传播和平知识与和平文化、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塑造和平文明的教育。和平教育具有跨学科、多层面和现实性等多种特征。在实施和平教育的过程中应着力提高教师的和平素养,重视和平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探索和平教育的有效方法,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和平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仁”和“礼”是中华民族传统和平文化的核心内容,“仁”是传统和平文化的思想基础,“礼”是实现和平的桥梁。这种以“仁”、“礼”为核心内容的和平文化在芷江受降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了对日受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和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芷江和平文化源远流长,侗民族的基因传承了和平文化,抗战受降的历史孕育了和平文化,现实发展的需要催生了和平文化。深入开展和平文化研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和平文化体系,不但能够为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提供理论支撑,丰富节会的文化内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芷江和平文化理论的转化运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应对“和平”一词下一个积极的定义,认为和平不是保持的,而是创造的;它不仅是那些已经完成的结果,而且也是实现和平的途径本身。因此,和平教育和教学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作为在全球化时代进行和平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和平文化新闻网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对中国人的和平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德洛尔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提出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4个支柱已成为目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学会共存”是这四个支柱的核心。十年来,人们以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式建构和实践着“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学会共存”教育的基础是人类普适伦理或共享价值,“学会共存”教育的过程是在文化互动中人们对普遍文化价值的建构过程。“学会共存”教育对于展现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培养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未来公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价值深远,探讨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不断丰富和平文化内涵、挖掘和平文化价值、传承和平文化的时代任务,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要将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和平文化主题教育;将和平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开展生态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因为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态文化则代表了旨在摆脱生态危机的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场”和“思想库”的现代大学,理应成为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大学的生态文化教育可以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三个层面入手,采取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制度措施、组织管理、学科构建、课程整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10.
启动与推进湖南省和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它不仅是顺应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提升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社会支持力的需要,而且是提升湖南省乃至全国文化软实力、传承与弘扬湖南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是同步发展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才是和谐教育。和平教育与发展教育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课程都应当渗透和平教育。和平教育原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是人类共同必修的终身课程。  相似文献   

12.
1943年举行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会议”是战时首次由当时所有联合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粮农会议是罗斯福政府对盟国在战后展开国际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国内政治和舆论倾向的一次考查 ,是对组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一次预演和彩排 ,也是罗斯福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文化底蕴,并提出如何构建与和平崛起论相协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另外,本文还从我国政治文化的视角指出和平崛起与完全放弃武力崛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杂烩的国度,1990年被联合国发展计划组织评为首位最适合“人类生长”的国家.这与加拿大人始终尊重多元文化,关注多元文化教育有很强的相关.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的民族教育有很大相似性,因此可以从异国的经验中求得当前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莉  何茜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2):42-46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下全球化语境对教育的规约以及教育对文化的观照在教育场域中的投射,是一种跨越文化边界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与提高人们在多种文化并存的世界文化图景下的跨文化品质的教育活动.多元文化教育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轨迹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所寄予的促进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美好愿望,是国际教育变革的重要走向.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不断朝着多元、理解、开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成了和睦、和谐、和平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也成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和"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很好的民族文化育人之路。通过民族文化教育,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平文化的构建,在必要时,必须用正义战争和正确的战争捍卫和平。和平文化的基础在民众,主导在政府。在国际和平文化的构建中,"和而不同"与曲折发展是必然现象,要通过交流、对话甚至谈判等和平手段达到和平与发展,不能因为摩擦、冲突而造成和平的破灭。消除文化隔阂是构建和平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平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  相似文献   

18.
和平有积极和平和消极和平之分.作为积极和平的代表型态,和平教育在化解冲突、构建永久性和平方面大有可为.和平教育从理念的提出到有组织地推行,再到和平教育的制度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全球比较的视角看,当前和平教育的实施主要有宣传共享价值观、开设相关课程、推动群体间接触、组织和平实践活动等方式.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联合国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承载了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60年的实践表明,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伟大复兴通过什么道路来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和平崛起”作为一种全新的战略取向,用以诠释未来中国的角色定位,不仅需要经济、军事、科技等物质实力的有力保证,更需要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先进文化的强力支撑。中国的“和平崛起”,从根本意义上说,应是中华文化的现代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