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问洋 《物理教师》2007,28(5):28-2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指出“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两种理解:第1种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03页有一道选择题: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社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的演示实验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无论是萌发的种子,还是新鲜豆苗都进行着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在教学中发现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1关于“呼吸作用吸收O2”的实验1.1实验装置的不足与改进课本装置如图1所示,由于集气瓶中装的种子过多,使得伸入瓶内的蜡烛不够深,在外界空气中O2的作用下,甲瓶内的蜡烛仍有可能继续燃烧,造成实验失败.如果换用大号集气瓶,…  相似文献   

3.
“种子植物”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二节。  相似文献   

4.
“测量肺的容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其目的是通过练习测量肺的容积,培养学生转移空间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上的提示对学生进行测量引导时,学生对课本的提示提出了质疑,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该探究方法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在七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节课里。讲述了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开、闭等内容。学生对课文中的气孔开与闭原理不够理解,特别是哪里外壁、哪里内壁,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讲清这个问题,笔者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了。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蕨类植物》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第二课时,该节内容涉及的三大类群的植物,虽“低等”,但其在生物圈的作用不可或缺。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已经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究学习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尤其对它们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已有了相当的认识,这就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蕨类植物是这三个类群的“老大哥”,学习它对整节的教学有带动和统领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对整个植物类群将有一个总的认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设计说明: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中的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第一学时。在这一节中,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二氧化碳的循环:二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为了比较合理地安排时间,本节安排的教学内容是:  相似文献   

8.
刘冬云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2-23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吸收作用”。本节内容与前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绿色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为后面要学习的蒸腾作用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这节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学习起来会感到有些抽象,  相似文献   

9.
《生物》第七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水循环;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练习解读实验数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为什么需要水、练习画直方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渗透吸水”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改进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第6节“探索规律”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成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是初中教学中疑惑较多、知识结构较难形成的内容.学生对于本节知识往往只有支离破碎的记忆,很容易遗忘.其成因为:1.对实验不理解.例如为什么要以r〉2f、2f〉u〉f、u〈f作为凸透镜成像时物距的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3.
星石 《云南教育》2007,(11S):35-36
设计意图: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米饭和淀粉”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使用版本不同,且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科学教学实际,现将本单元中的“米饭的观察”和“淀粉的踪迹”这两课内容整合成“碘酒和淀粉”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力图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悬疑点拨,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因为一年级刚开始上学,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要培养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本节课安排在第三单元“我的一天”的第一节课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因为小学生一开始上学,教师如果严卡死管,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选自义务教育九年制教科书《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在学习了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后,进入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刚刚学过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光合作用所做的实验原理及其实验推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冀少版)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探究的话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应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课的说明: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三年级(九年级)第23章第4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观察各种物体中存在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正确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透镜》的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