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老伯伯会种树。院子里那棵小枣树就是他种下的。老伯伯说:“一棵树太少了,我再种一棵。”老伯伯在小枣树旁边又种了一棵小柳树。小柳树的腰真细,柳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一点儿也不好看,就禁不住说道:“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多美丽!”小枣树听了没做声。小柳树高兴了,他想:哈,小枣树不敢跟我比!我比小枣树好看!  相似文献   

2.
院子里长着一颗小枣树和一棵小柳树。小柳树的腰真细,柳枝绿得又光又亮,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一点儿都不好看。小柳树就说:“嘻,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光光溜溜,多漂亮!”小枣树没出声。小柳树高兴了,心想:“哈,小枣树不敢和我比!我比他好!”  相似文献   

3.
奖品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正在学习生字。“谁认识这个字?”一边说,年轻的女教师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ie,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从讲台上变戏法般拿出了她的奖品———一片火红的爬山虎叶子。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叶子,打开文具盒放了进去。老师举起一把爬山虎叶子说:“同学们,这些都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奖品。喜欢吗?”“喜欢!”“那就要加油哟!从现在起,咱们比比看,谁识…  相似文献   

4.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教学中的片断实录。师:这时候的小柳树一定是变得更美了吧?生:(读)“春天,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了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师:这么美,能给我一次机会也来读一读吗?在我读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很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因为柳老师非常风趣幽默,课上从不空洞说教。她总能编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来,让同学们从故事中得到启示。今天,她又如往常一般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课《关心他人》。”说着,柳老师拿起粉笔,转过身去,板书课题。突然,她倚在黑板上,脸色苍白,眉头紧皱,左手用力压住胃部,右手握紧拳头,粉笔“啪”的一下折断,然后轻轻地掉了下来。同学们惊呆了,赶紧涌上前去。“柳老师,你怎么了?”小刚一边搬来椅子一边着急地问。“没关系,老毛病了。同学们回到座位上吧。”“不,柳老师,我们还是扶您去医务室…  相似文献   

6.
中班意愿画《我见过的大树》活动开始了。王老师组织幼儿简单地交流了各自见过的大树后,就让小朋友开始一边回忆,一边勾画。不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画出了粗壮的树于,绿绿的、红红的或是黄黄的树叶,画面洁净、整齐。这时一位小女孩向老师告状:“王老师,快来看,吴吴的画画得乱七八糟,脏死了。”  相似文献   

7.
猴子吃枣     
秋天,树上的枣子成熟了,红红的挂满了枝头。喜鹊吃了枣子,说:“好甜呀,这枣子!”松鼠吃了枣子,说:“这枣子,好甜呀!”猴子听说,赶快爬上树,摘下好多枣子。一颗一口,一口一颗,一连吞了十几颗。猴子抓抓耳朵说:“咦,你们说甜,我吃了怎么一点也不甜呢?”  相似文献   

8.
《小柳树和小枣树》描写的是春天的小柳树细腰长发,翩翩起舞,而小枣树则弯弯曲曲的,树枝光秃秃的。但到了秋天,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它的香甜。教材为课文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童话小屋     
多美的小木屋呀!红红的门,绿绿的窗,雪白的墙上爬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家里有人吗?我想住个晚上,行吗?”小猴非非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地问。咦!怎么没人答应呢?非非仔细一看,门上贴着张纸条,上面写着:“过路的朋友,欢迎你住下,我是小熊杜希,我去姥姥家过冬了。”  相似文献   

10.
奖品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正在学习生字。“谁认识这个字?”一边说,年轻的女教师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ie,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班上17个小朋友,每人分一个苹果,应该有几个苹果?小男孩端端正正地写上了18个。发试卷时,老师一顿批评:这么简单还做错?男孩回家,委屈地告诉妈妈,“还有一个苹果,我是想留给老师吃的。”一个搬运工的孩子,认真地在“一块砖大约3()”的括号中填上“克”,在考卷的边上写着:“我多么希望砖都只有3克,那我爸爸就不会这么辛苦了。”老师给了小女孩满分并写上四个字:爱心满分。一个体育教师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给学生示范动作,却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在偷偷地吹着一个红红的气球。老师恼火地冲过去,却见孩子天真地把气球扎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08,(Z1):50-51
1.题目:原来小学生写:原来他是我爸爸。老师评语:妈妈关切一下。2.题目:……我把你……[如:(树啊树啊)我把你(种下)。]小学生写:(汤圆汤圆)我把你(吃掉)。老师评语:真是可爱!3.题目:一边……一边……小学生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老师评语:他到底要脱还是要穿啊!?  相似文献   

13.
上午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湖北丹江口市实验小学音乐老师宋老师准备带三(1)班学生到音乐室上课。忽然,学生胡卓站起来说:“老师,我手里有一个口琴,是爸爸昨天给我买的,您能不能用口琴为我们吹奏一首歌呢?”宋老师高兴地说:“行!大家最喜欢听哪首歌呢?”小个子黄舜说:“我最喜欢听《世上只有妈妈好》。老师,您就给我们吹这首歌吧!”班上其他同学随声附和。“好吧,老师就为你们献上一曲。”宋老师一边说一边接过胡卓递过来的口琴。霎那间,教室里响起了悠扬婉转的琴声。细心的宋老师发现屏息聆听的同学们一个个眼圈红红的。琴声未落,室内已是…  相似文献   

14.
一支粉笔,一本书,能上好课吗?后网络时代,有人充满惶惑与疑虑。于永正老师常常一支粉笔、一本书地浸在课堂,无论是参课学生,还是观课老师,都觉如沐春风。记得,一次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课一开始,于老师就单刀直入:"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于是,跟着于老师的板书,孩子们伸出嫩生生的小手一丝不苟地在空中书写着课题。"‘小’字的竖勾,勾得要有弹性!"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边正楷范写板书,边在关键笔画提点学生注意写字要领与神韵。  相似文献   

15.
王红 《成才之路》2009,(17):49-49
“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这样我可以画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蓝蓝的天空,我喜欢外面的五彩世界。”“我也喜欢画画,不喜欢做数学题。”“老师留的作业我都会做,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我也不喜欢。”这是我无意中听到的孩子的谈话。是呀!孩子们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为什么只强调他们写这些没有生命的数字呢?能不能对作业进行一次改革,使孩子们对其充满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谁认识这个字?”年轻的女老师一边说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è,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从讲台上变戏法般拿出了奖品——一片火红的爬山虎叶子。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叶子,打开文具盒放了进去。老师举起一把爬山虎叶子说“:同学们,这些都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奖品,喜欢吗?“”喜欢!“”那就要加油哟!从现在起,咱们比比看,谁识字多,老师就把它奖励给谁。行吗?“”行!”…  相似文献   

17.
小乌龟的画     
动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举行画画比赛了,狐狸老师在桌子上放了红、绿、黄、黑四支画笔。“你们看,我身上有雪白的毛,脸上有红红的眼睛,头上有绿绿的蝴蝶结。我多么漂亮,应该拿支红画笔。”小兔一边说一边抢过红画笔。小猴一伸手,抢到一支绿画笔,他得意地笑着说:“嘻嘻!我多么灵活。”小鸭子拿着黄画笔说: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师在讲授《春联》时,文中有一幅春联这样写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教师问:“谁喜欢这幅春联?”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手。教师并不着急,面带微笑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这幅春联。在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遐想。教师又问:“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有的说:“我看到杏花开了,红红的。”还有的说:“我好像闻到杏花的芬芳,蜜蜂在辛勤地采蜜。”教师适时出示了一幅动画:碧绿的芳草地,飘逸的杏花雨,蓝天白云,小鸟依依。抒情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得学生个个屏…  相似文献   

19.
《小柳树和小枣树》描写的是春天的小柳树细腰长发,翩翩起舞,而小枣树则弯弯曲曲的,树枝光秃秃的。但到了秋天,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它的香甜。教材为课文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难度。课文语言内容十分浅显,却包含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在教学时,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一束杜鹃花     
春天来了,教室后面的山上开满了红红的杜鹃花。 一天,老师问小朋友:“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呀?” “唰”地一下,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了。 “老师,我喜欢家乡的蜜桔。” “老师,我喜欢家乡的红薯。” “我喜欢家乡的高山。”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