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查"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八册第29课选有王维的《鹿柴》一诗。柴,课文未有注音,不少老师都教学生读为“chái”。上海市文改会主办的《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也注为”“lú chái”。这是不正确的。“鹿柴”系《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辋川集》是王维编辑其在辋川别墅所作的诗而成的,全系咏写辋川一带景物的诗作。原集有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由是可知‘鹿柴’是辋川  相似文献   

3.
《辋川集》是王维与道友裴迪于天宝年间在辋川庄写下的唱和组诗,是其山水诗的巅峰之作。在辋川别业,诗人把山水景物作为描摹对象,于诗情画意中洗涤自己幽独空寂的心灵。20首绝句,即是诗人这一时期隐逸情趣的折射,更有一种佛家崇尚的顿悟机缘。  相似文献   

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辋川集》20首之一,是王维中年亦官亦稳时期与裴迪游于辋川别业时的唱和之作;也是王维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分析鉴赏这首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作者善于剪裁画面;善于取景布局的特色和善于动用以“响”的动烘托“空”的静的艺术辩证手法。如葛晓音在《虚实得当·臻于神境──说王维(辋川集)绝句》一文中就说了这方面意思:“王堆着意刻画一束针晖透过密林的空分还照在井中青苔上的一后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军在用家的青苔上;更计出空山的幽冷。山谷中传来…  相似文献   

5.
王维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后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时与道友裴迪等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佳作频出.长期以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和具有禅意的特色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和赞誉.  相似文献   

6.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王维(七○一——七六一)在晚年买进唐初诗人宋之间的蓝田别业(即别墅),在其中过了三十多年亦官亦隐的生活。蓝田别墅在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旁,终南山山麓。王维在这里居住期间,“与道友裴迪(也是  相似文献   

7.
《辋川集》是研究王维诗歌“以禅入诗”艺术特色的重要作品,但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是从宋末刘辰翁首次评点《辋川集》后才日益受到重视并使王维籍此获得“诗佛”的独特地位。王维习禅众人皆知,《辋川集》诞生后长时间内无人认识到它的独特风格,一个原因可能是《辋川集》没有得到及时的流传,更直接的原因在于《辋川集》自身的特点与唐代对五绝的特殊要求相矛盾。这证明一些文学作品的价值要历经漫长的解读过程才会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8.
《辋川集》是王维归于辋川所作。不论在内容上或者是在表达形式上《辋川集》这组诗都别具一格。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倾向于选取自然山水景物;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了诗人的禅佛思想及山水情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五绝和同咏的形式来突显辋川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园地。  相似文献   

9.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尤为后人称道,他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辋川集》20首,更称得上是山水田园诗中一丛清新可人的小花。本文拟从五绝诗体、诗中有画、禅意禅趣等方面分析《辋川集》的语言特色,恳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作《辋川集》,备受后世各代著名学者的推崇、关注和研究,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且大都认为《辋川集》诗作中充满了"禅趣".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辋川集》诗作不仅富含着无尽的"禅趣",而且暗含着王维内心世界无限的"愁绪".  相似文献   

11.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12.
辋川,因诗人王维而闻名而令人神往。《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抒发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读来令人情趣陶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电影配景的角度来分析王维的山水诗。我这里提到的“电影配景”是指能够引起视觉和立体作用的描绘。作为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对画面特别敏感,他的诗歌里的用词和配色都是很清晰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诗有着时空的立体感。《辋川二十首》就是王维美学思想的结晶。在《辋川图》中,  相似文献   

14.
解读王维山水诗歌,辋川庄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载体。盛唐独特的时代背景、魏晋以来的隐逸文化传统、王维个人的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糅合,都在辋川的名山秀水中融合与生化,可以说,正是盛唐独特的庄园文化孕育了王维诗歌中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高远意境,解读庄园文化,也就成为以王维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最重要的文化心理溯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辛夷坞》为王维《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用五言绝句描述了辋川一带的风景事物。王维淡泊的艺术气质和对宗教的审美体验糅杂渗透于山水诗中,开创出新的诗歌境界。从禅宗美学的角度来看,诗人宜心静、智静、慧静。王维诗中的辛夷花唤醒本心,超越了有限与无限、瞬间和永恒的二元对立观念,从当下、刹时去体验永恒。  相似文献   

16.
《鹿柴》(五年制小语第七册第11课)是一首五言古绝,是唐朝王维晚年在辋川别墅写的作品。辋川是陕西蓝田县西南面的一条水。唐初宋之间在此修建了蓝田别墅,后来王维购得这座别墅,隐居于此。王维和孟浩然同属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晚年,由于高官厚禄的奉养,又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政治风波,意志较以前消沉了。于是他以淡泊无为的心境,专门欣赏大地主园林中寂静的景色,以表达所谓的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王维的《辋川集》和屈原的《九歌》组诗作一比较,主要从色彩美、意境美、情趣美三个方面探讨二组诗的特色。色彩美,两组诗创造的画面均纷呈多彩,浓淡相宜,与诗的意蕴浑然为一;意境美,《辋川集》多静美,意境空寂;《九歌》多壮美,意境廖廓;情趣美,《辋川集》追求的是幽静空寂,不与世俗同流的志趣.《九歌》写人神交融的和谐之美,体现的是现实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18.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字摩诘,原籍太原祈(今山西祈县)人,其父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库参军。后得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至给事中。曾一度奉使出塞。安禄山陷长安后,被迫任伪职。两京收复,他虽未定罪,却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早年向往开明政治,思想比较积极。自李林甫执政以后,王维思想日趋消沉,徘徊于仕隐之间。安史之乱以前,隐居辋川,“与道友裴迪  相似文献   

19.
潘仁炎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43-45,132
王维名作<辋川集>,描山绘水,空灵隽永,以其"短小轻便""诗中有画"的特色逐渐成为一种辋川格式,导致后来运用五绝组诗歌咏山水景物的作品大量产生.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宋人苏轼"以文为诗",另辟蹊径,创作组诗<岐下诗>,体现了对<辋川集>的新交.王、苏二人不同的艺术趣味和人生经历是形成这种新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辋川水     
蒙莎 《中学生百科》2012,(12):23-24
我为王维而来。说得时髦一点,我是王维的粉丝。说得虔诚一点,我是王维的信徒。可无论怎么说,辋川都是我的圣地。我在一个风日明丽的四月天里独自赶去朝拜,风尘仆仆。车窗框住了方方正正的一片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