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贺南 《现代传播》2004,(3):99-100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针对辅助教学片《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进行了特定情境下的受众研究.发现被访的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变形"与"定格",认为媒体中的女性美是对女性的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文中揭示了媒体与女性群体的矛盾关系作为媒体形象的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又是被驱逐的客体.  相似文献   

2.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业的日益繁荣带来了信息量急速膨胀的当下,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媒体话语权的控制,完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媒体传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设计的审美客体,并最终通过男性叙事来传达给受众。我们通过分析媒体传播中女性形象呈现的方  相似文献   

4.
为了迎合女权主义,广告中出现了颠覆男权制传统的“女权”形象,并受到女性的欢迎.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消解、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传统的情境中,女权广告中性感、苗条、美丽的“女权”形象,只是后现代式的文本游戏,并不是女权主义的革命性胜利,反而以男性隐性话语的方式,将女性再次置于被凝视的客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何越洋 《东南传播》2020,(10):66-67
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物化、罪化了的"维纳斯女神",作为欲望客体承受着男主人公与观众的双重欲望透射;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显现出是一种被"阉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阉割"的男性们通过吴志贞这一女性的伤害来疏解、重建自己的男性尊严。电影通过将女性"罪化",女性所携带的威胁引发焦虑,获得放逐,从而消解女性的双重角色功能的内在矛盾,内在地强化了男权结构。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凌菁  黄思 《中国出版》2014,(19):30-33
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到,我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图景都是通过媒介对外在世界的建构形成的。议题设置是媒体建构世界的主要手段,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1]它主要通过两个层面的显要性转移来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客体议程的显要性转移,客体是指我们的注意力所指向的事物,或者我们对之持有态度或意见的事物。[2]媒体通过选择客体来决定人们看什么;现实世界的环境太复杂,变化太快,人们没有办法直接去了解它,媒介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体客体议题的选择决定了人们的认知层面,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引导人们把注意力和关注度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第二个层面是属性议程的显要性转移,属性是指充实每个客体图画的那些特点和特性。[3]每个客体都有无数的属性,媒体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一属性来引导人们怎么看,影响人们的态度层面。个体由于经历和认知有限性,在获取议题的时候,常会产生一种导向需求,即人们尝试提取意义的努力,这种引导主要依靠大众媒介来完成,大众媒介通过建构事物意义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本文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对《潇湘晨报》的女性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媒体是如何建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广告中情感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探讨在广告中出现的情感女性形象的原型沉淀及传播功效.研究发现,人们乐于接受广告中的情感女性形象正是由于根植于受众内心的原型被释放,这种原型根据东西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影视剧本中的传播而被固定流传下来,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9.
李丽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11,(15):64-65
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应用非常广泛,女权主义者认为广告中的女性要么被塑造成"被看"的对象,作为愉悦男性的客体,性感而色情;要么被塑造成做家务、带孩子的依赖男性的贤妻良母,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古今中外不同的伦理观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女性形象合理存在的理由,广告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也引发了道德伦理的冲突。本文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形象不同的伦理解读来审视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丹丹 《新闻界》2003,(5):15-16
西蒙·波娃曾说:“社会女性的外在形象也不是‘天然’的,是被塑造出来的。”①大众传媒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极大地影响着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男女平等以及两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本文以有关女性形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框架,以抽样调查为依据,探讨当代大学生如何认知媒体中的女性形象。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大学本科学生,主要包含学生对女性在媒体中的社会形象与地位,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角色的定位以及对媒体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些看法等内容。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范围为重庆市4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发放问卷共200份…  相似文献   

11.
刘燕 《传媒》2007,(4):31-33
我们发现,以前对媒体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电视广告,而且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电视媒体中的广告,比如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也有少量的研究是针对杂志中的女性形象.但是就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大众常接触的媒体内容之一,然而广告对女性形象负面的描述,几乎到了女性们极为痛切和愤怒的程度。在众多媒体的广告中,女性无一不被定型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中。例如,广告中女性常出现的地点是家庭,最普遍出现的形象是“贤妻良母”,最多出现的动作是做家务,所做的广告大部分是家庭用品;再比如,即便广告中的女性出现在工作场合,也往往处于秘书、雇员、助手等从属地位;尤其令女性们不能容忍的是,广告经常利用女性的色、形作为商品促销手段,扭曲妇女形象,其中的女主角又经常是那些被尺寸化、商业化或西方…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美丽神话——车展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周帆 《新闻前哨》2011,(8):48-50
女性在媒体上的形象,通常被描摹为一种依附于男性、被观看的刻板印象,即便在互联网世界中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水女孩"的网络走红,分析互联网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与消弥。  相似文献   

16.
曾宝 《东南传播》2020,(12):117-118
如今,观看体育赛事直播成为体育迷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项目,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自然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通过观察当前体育传媒行业中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的从业现状,通过对国内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女性解说评论员的分布、特点和代表人物等内容进行全景扫描,发现女性解说评论员在行业中面临的问题,浅析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以男性话语为传播中心的大众传媒领域,女性报道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被有意无意地歪曲。近年来兴起的所谓“第三类女性”报道是以介于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之间的“第三类女性”为对象的报道,她是男性理想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自我理想形象的融合。这类报道对于在大众传媒中重新建构女性形象、维护男女两性平等、女性意识发展与深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另一层面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报刊透视婚恋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圆 《新闻记者》2002,(4):14-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一些报刊上陆续开辟了关于女性、家庭、婚恋的专版 ,女性类报刊也纷纷崛起 ,如《中国妇女报》等 ,成为展示新一代中国女性的窗口和舞台。而女性形象的变化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反映 ,因此 ,通过透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管中窥豹” ,从而看到我国社会在近一二十年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 ,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女性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 ,婚恋中的女性尤受关注 ,因为婚姻与爱情永远是女性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正如一篇刊载在JournalofCommu…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最常使用的是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经常以美丽、健康、迷人、积极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增强了与广告产品相关特质、功能的联系。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成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注意力经济",即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但体现了社会大众和主流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定位,而且广告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必然会影响受众原有的女性观,强化自己所传播倡导的女性观,从而影响女性观的重塑。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广告为女性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媒介在建构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带有对社会性别的预设和假想。在媒体中, 女性如果不是以令人惊艳的美女形象出现,那么通常就以被污辱和被损害的角色出现, 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来作为被同情被关注的对象。她们不能受教育、不能平等竞争、遭受情感上的伤害,更糟糕的是有些还遭受着暴力和虐待。两极化的形象类别极大地妨碍了受众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着话语霸权的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诠释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受众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女性社会性别的理解与把握。很多时候,受众,包括女性自己都在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电视广告、时尚手册中迷失了自我,越来越多的女性追逐着媒体为自己打造的纸醉金迷、霓裳艳影的童话世界,而抛弃了女性作为社会主体存在的角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