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数字技术的变革不会仅限于接收样式的改变.网络音频广播的崛起将引发一场听觉传媒的深层革命. 网络音频广播存在问题 1.网络音频广播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在现存三类原生态网络音频广播类型中,依托于传统广播的银河台、青檬台等,节目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类,网站建设也更加完善.但总体而言,网络音频广播节目从数量、品种到内容、质量都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节目的设置雷同,结构松散,内容贫乏有些甚至是低俗,对青少年网络听众造成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关于传统媒体包括广电媒体的悲观论颇为流行,再加上有关电视开机率下降的传言,人们似乎都在惊呼"电视末日来了"!情况有那么糟糕吗?且让我们先看看广播媒体。虽然广播在电视崛起之后曾经一度低迷,但是很快交通广播这样的专业广播大获成功,至今依然火爆,广播电台并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吗?新媒体日益崛起,传统媒体如何发展?融合之路怎么走?新形势下如何彰显传统媒体的优势和魅力呢?这些问题,都是广播人应该思考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4.
2016年的广播广告数据微涨,在传统媒体中成为唯一亮点.但收听市场调查数据反映出鲜明的传统特征仍然没有改变.音频将成为互联网另一个巨大的入口,可能给未来广播带来新形态和新希望.未来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物联网、用户画像、音频识别技术的升级使得广播内容制造、传播、商业服务更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技术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节点,广播生态将成为完全开放的系统,传统广播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资源结构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管理机构需要及早应对.  相似文献   

5.
广播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电视的兴起到本世纪新媒体的流行,世界和中国的传媒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变局中,传统媒体面临严竣挑战。有人预言平面媒体或被电子媒体击溃行将消亡,也有人因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强势对广播和音频的生存提出了质疑。的确,在这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处于逆境。是悲观失望,还是图谋发展,广播面临重大选择。英国桑德兰大学传播学教授安德鲁·克里塞尔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断言:"广播不会消亡,广播这个老战士将长久地活着!"这是个让广播人欢欣鼓舞的论断,但广播如何长久地活下去,还需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6.
向全媒体战略转型是当下传统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持久的冲动,全媒体是传统媒体未来的全胜之道吗?是传统媒体寄予厚望的"下一站天后"吗?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地方传统媒体来说,全媒体战略该如何认识和实施呢?其中的关键问题必须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新媒体、全媒体和融媒体 全媒体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1]目前存在的媒介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户外电子屏幕等,都是全媒体的终端渠道.  相似文献   

7.
黄学平 《传媒》2018,(2):15-19
生活场景每天都在不停地切换,或工作,或购物,或出行,或运动,在不同的场景中,陪伴性最强的传统媒体就是广播.广播对听众的参与度要求很低,既不需要视听感官的高度介入,又不干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伴随性优势显著.当人们的收听设备从收音机变成车载广播和智能手机之时起,媒介的使用习惯便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广播收听场景的嬗变.在此背景下,对广播收听场景的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媒体,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发展,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获取更快捷、更直观的信息,全媒体时代正式到来。这些新媒体的出现,给广播带来了的挑战,对于广播新闻编辑而言,应该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的变化,做好广播电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9.
网络与传统媒体联姻后,广播电台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络广播节目播出过程中,音频与视频同步出现,这对广播编辑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广播编辑的职能在不断扩大。广播编辑要成为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多种技能的跨界编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一说到舆论监督,大家自然会想到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一说到舆论监督,人们更多地首先想起的是互联网上网民自发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让许多传统媒体倍感压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广播媒介或者说音频媒介却在不断回暖。本文通过分析广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寻找广播媒介新的生机和应该把握的基本角色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是电子传播时代的重要标志.20世纪后期以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立体声广播和高清晰度视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高.美国人凯文·曼尼提出的"大媒体"概念,指的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全面竞争的现象,并且他也提出,传统大众传媒、电信业、信息(网络)业都将统合到"大媒体"之中.那么,在"大媒体"时代,广播应该如何克服自身劣势,更好地发挥特长?笔者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毫无疑问,互联网的诞生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到来,也向传统媒体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报纸和电视这些传统媒体真的会被互联网所取代吗?自从网络出现的那天开始,这样的疑问就一直成为传媒界争论的焦点话题,因为网络不但整合了报纸和杂志的文字、图片信息,还收集了广播和电视的音频、视频资料,被冠以综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有人预测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将使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寿终正寝。然而,以现实做依据来预测未来是容易犯错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至少到目前为止,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还是在以一种竞争与合作的态势下共处的。  相似文献   

14.
茹红 《声屏世界》2007,(4):37-37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媒体遭受着冲击,当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网络广播是广播与网络结合的最好形式,是数字信息时代广播的必然发展趋势。与网络相比,广播的信号资源主要是音频,音频信号的传输手段比较单一,受众的“非注意力”收听状态等弊端突现出来,原有的传播快捷,信息量大,听众获取信息随意性强的优势开始弱化。于是广播媒体开始寻求与网络相结合,期待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直播,微博互动甚至虚拟主持人等网络新花样的出现,传统媒体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有调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网民因为上网而减少了对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关注.因此,传统媒体尤其是已成弱势的广播媒体,要吸引并发展受众,在传播手段、内容和形式以及对受众的分析选择上都需要作相应的跟进、调整与变革.  相似文献   

16.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世纪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四媒体出现后,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的?是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还是四种媒体形成的四足鼎立?文章首先考察了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所采取的各种对策后指出与网络媒介联合(合并),是传统媒体迎接网络世纪、发展网络业务的更好选择.文章接着分析了传统媒体在因特网上创设的网站后认为,这些网站从外在形式上看似乎是新媒体,从内部运作看仍然是传统媒体,但有向新媒体演变的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网络媒体对三种传统媒体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包容(颠覆)态度,得出结论新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大众媒体结构格局不是网络的一统天下,也不是四种媒体的四足鼎立,而是网络媒体(含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纸质报纸和数字广播的三分天下,不过,网络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体,其他两种是边缘媒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由此带来的传播格局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遭遇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如何正确分析传统媒体的现实境遇,越发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手机版,走出网络神话后的新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瑾 《新闻界》2005,(5):140-141
曾几何时,当网络风潮来袭,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竞相开通自己的网站,以求在这片新兴的市场上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当最初一轮的网络泡沫破灭之后,随之而去的还有各大媒体希望从这种新媒介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的信心.有的媒体甚至对现有在线版面的存废都开始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7,(12):64-66
<正>前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服务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面对挑战,各种传统媒体纷纷掀起与网络捆绑的大潮,以期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广播也没有置身"网"外。他们纷纷应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保证及支持,从而使音视频与传统网站的图文信息相结合,形成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多媒体内容,使在线广播成为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