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建国 《青年记者》2016,(21):53-54
高访报道,亦称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由于国家领导人出访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重大外事活动,因而成为各家媒体国际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对一些大国的国事访问,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但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规定动作比较多,党报基本上沿循着传统的程序性报道模式.这种报道模式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的高访报道模式 多年来,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程序性报道模式.这种程序性报道一般包括出访预告、正式出访、出访过程中的重要活动以及回国消息等内容.较早的时候,国家领导人出访之后还有出访新闻照片的回顾,但现在已经鲜见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媒体是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喉舌,我国的媒体自然地被赋予了一种政治宣传功能.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感正在一步步缩小.政府领导人是政府最直接的代表,政府领导人的形象对于获得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公共外交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国民众进行交流并推行对外政策,从而促进国家利益的行为.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运用和推行公共外交的典型国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外交的天平开始向民间事务倾斜。外交不只是领导人出访这样的“高级事务”,“国家利益”应当具体为每一个中国公民、侨民在海外的民间利益。  相似文献   

5.
密集外交     
中国高层领导人4月相继出访,其出访密度、路径及成果均惹人注目。中国正以一种主动、独立、务实的外交姿态,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6.
电视外交(Televison Diplomacy)是利用电视进行的外交.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充当了外交代言人,设置外交议程,拓展外交渠道,传递外交信息,从而促进了媒体外交功能的实现.电视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传统的媒介与外交决策关系研究,主要起源于早期的政治传播学,在媒体外交中,媒体是作为一个独立体参加的.尽管从意识形态和国家角度分析,任何一个媒体都不是独立的,但作为外交角色本身,媒体已经构成了独立力量,在提升一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打开电视,在《新闻联播》中看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外国领导人来访的画面:握手,欢迎仪式,会谈……除了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交流,短短几个镜头背后,还要牵涉到大量的礼宾工作:日程安排、宴会、专机、安保……外交部礼宾司就是协调这些工作的重要部门之一。只服务两位国家领导人礼宾司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为中央领导人的外交礼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3,(19):24-25
中国总理李克强将他就任之后的首次出访的目的地,选为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等亚欧四国。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首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五国会议之后,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外交方面的又一次重要行动。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通过李克强的出访,进一步强化了多元外交战略,并达到了平衡东方与西方外交布局的目的。李克强此行,得到相关国家的超规格接待,足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速读     
外交……中国展开"正月外交"2月10日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访中非五国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这是胡锦涛今年首次出访,也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第二次出访非洲国家。此前在2月8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拉美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六国进行访问。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月7日到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雯鑫 《出版参考》2016,(11):23-25
2013年6月,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编的《印度洋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3)》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关印度洋的蓝皮书发布后,很快引发了外媒尤其是印度媒体的关注和热议.同月,印度智库的研究员根据蓝皮书中的内容,对中国在印度洋问题上的外交战略发表了分析,甚至蓝皮书篇章设置中出现讨论中缅关系的文章也被用来作为中国在战略上的一种衡量.之后,日本媒体也紧随印度媒体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观点.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国爆发由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我国政府和媒体对此次灾难给予密切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参加海啸峰会,他的专机捎了16吨捐助物资。“中国总理是唯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专机给我们运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印尼外交官员拉赫  相似文献   

13.
徐盟 《声屏世界》2011,(11):11-13
电视公共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形式,借助电视媒体的个性表达,能够影响国际舆论,树立国家形象。随着公共外交的崛起,电视公共外交逐渐受到各国重视,得到了较快发展。研究电视媒体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电视公共外交采取的策略,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我国电视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从而使电视媒体走出国门,发挥更大的外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政治传播的语境中,领导人的媒体形象研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领导人形象与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内外受众和组织对领导人、政府和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在当下的视觉文化时代,电视媒介是国内外受众和组织了解、认知领导人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15.
从涉及苏丹红的肯德基鸡翅、麦当劳薯条里的丙毒,到"红心"鸭蛋事件,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并很快成为政府、媒体、企业、公众和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焦点.2007年底到2008年初中日媒体集中聚焦的"毒饺子"事件,使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涉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形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媒体外交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以媒体为外交行动者进行的外交实践,提炼媒体外交定义与特征认为,媒体外交是媒体行业作为国家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下以自身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外交活动,具有外交性强、主动性强与规格高的特征。以媒体为行动主体的媒体外交是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与补充。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与外交,一直以来几乎是男性的天下,从决策到实施,鲜有真正能让女性扮演核心角色之地。然而,时局多变换。在倡导平等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政坛,在一国国内甚至国际舞台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层出不穷的女性领导人便是明证。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为传播媒介,媒体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媒体  相似文献   

18.
在报刊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既起导向作用又能最广泛地吸引读者,已成了办好党报的一个难题.而就吸引读者而言,党报的理论版似乎又是难中之难.但是,理论是报纸的旗帜,作为一份党报,不管怎样改版,理论宣传肯定不能删减.于是,尽快改变理论版不能不办却又缺少读者的状况,就成了党报搞好理论宣传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采用理论文章信息化处理的办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选择.纵观目前各家党报的理论版,大多采用的是发表署名文章的形式.一般一个版发表两三篇文章,遇到长文章,只能发表一篇.对于这样的形式当然不能一概否定,但是,发表署名文章只是党报搞好理论宣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如果一味采用发表署名文章的办法办理论版,那么在吸引读者方面自然不会有多好的效果.据南京一所高校新闻系的学生所作的读者调查,在百位党报读者中,能耐心看完理论版的只有几位,相当多的是只看一下标题或文章的开头几行,而根本不看理论版的几乎占到一半.为何出现这种状况?据笔者曾经作过的调查分析,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当多的读者认为,看报纸的目的是为了看新闻,是想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没时间去看长文章;二是认为许多文章贴近性不够,要么是重三迭四的老道理,要么是不知所云的新术语.之所以读者会产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3月,习近平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开始首次出访以来,迄今21个月间,已完成11次出访,到访国家31个。其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州和五大洋洲这五大洲,意味着中国新的外交布局已经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20.
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国,两国政府一直谨慎处理两国关系.近年来两国政治上的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曾明确表示"中国不是威胁".但与官方话语迥异的是,印度媒体(以下简称印媒)屡屡拿中国军力说事,对我国防现代化建设"妖魔化",不断发出违背两国领导人共识的言论,挑起两国舆论争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