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电影《八七会议》剧组人员在导演张玉中的带领下,到武汉市档案馆查阅八七会议相关档案资料,为即将开拍的红色电影做准备。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该影片由八一制片厂和武汉市委宣传部,江岸区委、区政府联合摄制。影片将再现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的白色恐怖下,中共中央在武汉市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世界》何平1987年与方方联合导演的影片,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当时的何平初出茅庐,影片也没能取得多大的反响,但是这部电影对于何平本人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拍完此片后,何平终于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正式导演,从此开始走上独立执导影片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田锦霞 《青年记者》2016,(30):68-69
领袖人物是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此类纪录电影在中国纪录电影创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被称为中国电影“专家奖”的金鸡奖中最佳纪录片的总体获奖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及《走近毛泽东》5部影片均为领袖人物题材,占获奖总数(共计26部)的近20%.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无疑是我国纪录电影中的优秀之作,领袖人物纪录电影在我国纪录电影创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试图分四个阶段对新中国领袖人物纪录电影的创作演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拍古典名著片未必明智》的报道,提出了电影艺术创作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电影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影片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在一九八四年至八五年初,我国影坛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各地的一些制片厂竞相和外国制片商签约合作拍片,特别是合拍根据我国古典名著改编的影片。据初略统计,当时已签约和谈判的合拍影片达五十余部,其中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末代皇  相似文献   

5.
陈发智 《大观周刊》2011,(16):150-150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电影最为灿烂的时期。这期间,生产了诸如《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这些被认为至今元人能超越的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客观上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农村题材电影的“黄金期”是电视媒体还不发达。农村电影放映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原因。但从农村题材电影自身上找问题也不难发现。就算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电影的设施问题,今天的大部分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难博得人们的厚爱。下面本文笔者对农村题材电影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梁尚蓉 《今传媒》2020,29(3):115-117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 2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热映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国产青春电影基本上沿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怀旧叙事策略,一场繁华盛大的青春光影盛宴由此展开。2014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相继出现,2015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继续书写着对青春的追忆,如《万物生长》《左耳》《栀子花开》等影片,构建了国产电影的青春消费奇观。然而,此类青春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情节松散、过度堆砌怀旧的倾向,人物性格单一、叙事模式化的共同特点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2016年《七月与安生》和2017年《芳华》等青春题材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分析《七月与安生》对青春怀旧电影叙事的继承和创新,希望为此后的青春题材电影提供良性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华语电影发展史中曾诞生了众多讲述乾隆游江南故事的影片。文章将华语电影史中的"乾隆游江南"题材作品创作,置于华人及华语电影的野史、传奇传统背景中,探讨了野史、传奇传统对华语电影创作取向的影响。文章也对无声片时期天一公司创作的《乾隆游江南》系列影片,有声电影时期香港和大陆乾隆游江南题材影片创作中的野史取材、剧情的传奇化处理、民间趣味的商业化包装与呈现等若干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基于新的外交格局考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四十年间仅仅有6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映。2020年《金刚川》的上映,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影片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也在积极适应、探索和建构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叙事美学风格。《金刚川》从叙事到内容多层突破,对新型主流电影叙事进行了新的发展。本文将用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事话语的理论着重分析《金刚川》的叙事时间、叙事语式和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10.
打造华莱坞的关键在于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性",这便意味着电影创作应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将中国故事的内涵多元的、立体的予以呈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又颇多天灾人祸的国家,灾难题材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工作者所热衷于表达的一个叙事方向,以《一九四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代表的灾难题材电影,不仅仅拓展了国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人们去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灾难题材电影是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相关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对于此类影片对历史创伤的揭露、价值观的立场都有颇多评判。电影《一九四二》和《大河奔流》是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作品,同样讲述了历史上的中国故事,题材沉重。但两部电影拥有着不同的叙事策略,其对待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论文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家国观、创伤记忆三个方向,对比了两部影片在呈现中国故事时的不同策略,并进而对此类题材电影在展示中国故事的方法上提出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女性题材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大小荧幕上也林立了许多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影坛上就出现了女性电影的身影。2019年,亚太地区涌现了一系列专注于成年女性的电影,旨在展现区域内女性的生存现状,且引发了大量讨论。其中,中国内地出现了如《柔情史》、《春潮》和《送我上青云》等多部女性题材的电影,皆是通过叙述"她们"的生活遭遇,来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影片塑造的女性角色入手,对影片《送我上青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段婧 《新闻世界》2012,(5):204-205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我国优秀的成长题材电影,无论是从情节、表现主题乃至重要的场景镜头等方面,都受到了同类型电影《美国往事》的影响。本文尝试结合两部影片导演的创作背景,通过两部电影文本在影像内容、影像表现手法以及经典段落的对比分析,探析我国电影在借鉴西方电影的同时,如何体现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少数民族纪录片的现实图景我国少数民族纪录片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3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首次将摄像用于田野调查,拍摄了关于苗族生活的影片。30年代中后期,"中央电影摄影场"先后拍摄了《奉移成吉思汗灵柩》、《西藏巡礼》、《新疆风光》;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展示蒙、藏、回、苗、彝等各族人民抗战情况和风俗人情。50年代,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团结,许多宣传中央民族政策和反映民族地区解放后新气象的影片相继问世,如  相似文献   

14.
7月5日,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揭牌暨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在长影世纪城举行。中国首家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正式落户长影。如此兴师动众地专门设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能够表明的不是农村题材电影的兴旺发达,反倒是近年来萎靡不振的颓势。  相似文献   

15.
禾刀 《声屏世界》2008,(9):67-67
7月5日,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揭牌暨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在长影世纪城举行。中国首家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正式落户长影。如此兴师动众地专门设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能够表明的不是农村题材电影的兴旺发达,反倒是近年来萎靡不振的颓势。  相似文献   

16.
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以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归祖国为题材的故事影片《东归英雄传》,真实地再现了土尔扈特部冲破沙俄的重重阻截,浴血奋战,历时近一年.万里东归,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大迁徙的英雄壮举。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电影场面宏大,画面精美,使国人看了无不为土尔扈特部的英雄壮举感到震撼。殊不知,在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的72年前,另一支与土尔扈特部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土尔扈特部,已先期回到了祖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以少林寺为题材的影片创作,并分析了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影片《新少林寺》纳入中国电影大片的环境中进行考察,重点论述了影片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佛教的表现,产业化的运作及营销手段,同时指出了影片在剧作、演员配置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辛毅 《视听界》2012,(4):116-117
随着电影产业的日趋成熟,电影美术概念设计被广泛地运用。电影美术概念设计是随着数字时代到来而出现的新的创作理念,概念设计是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的归纳与精炼。《指环王》的电影美术设计是电影美术概念设计的典型代表。和《指环王》同类别的《黑客帝国》、《星球大战》、((2001漫游太空》、《银河系漫游指南》、《无极》、《潘神的迷宫》等魔幻类科幻类以及其他题材的影片,都运用到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电影未来发展重要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电影《建国大业》的成功不仅实现了既叫好又叫座的双效目标,而且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建国大业》充分挖掘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元素,拥有强大的创作团队,将"明星效应"发挥到极致以及影片采用的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四个方面来分析《建国大业》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