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27):69-70
“多如牛毛”意思是多得像牛身上的毛一样,形容非常多.语本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例如明·叶春及《应诏书·御尊卑》:“天下县吏每苦于繁文缛节多如牛毛,不能尽心王事.”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十八章:“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苛捐杂派多如牛毛,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曹靖华《怀念庆龄同志》:“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能在白色恐怖的暴政下,在特务、走狗多如牛毛的境遇中,总是同心同德,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2.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①时,常②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⑤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日:“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翰林——翰林院里供职的文人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书籍.  相似文献   

3.
“老马识途”意思是老马能认路,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熟悉情况,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语本《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语见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二十一回:“管仲进日:‘臣闻老马识途,无终与山戎连界,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使虎儿斑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其言……遂出谷口.”  相似文献   

4.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5.
“呼朋引类”原作“引类呼朋”,意思是呼唤、招引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语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后多作“呼朋引类”.例如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夫专擅阿附者……然后呼朋引类,藉势乘权,恣其所欲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连推荐连殳(连殳:人名)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阳翰笙《风雨五十年》:“比如,省一中一个同学读农大,但不识五谷,却会呼朋引类,钻营追逐.”  相似文献   

6.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形容看到某些事情有了称心如意的结局,从内心感到痛快.语见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例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五回:“像这样剥削来的钱,叫他这样失去,还不知多少人拍手称快呢!”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三个民兵回到刘家峧,一说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的罪恶,真是人人拍手称快.”巴金《随想录》一三七:“到十九日,这三名犯人真的给送往刑场枪决了.于是大家拍手称快,说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7.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以“高山流水”四字成文,比喻知音.例如宋·张孝祥《浣溪沙》词:“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八十六回:“书上说的师旷鼓琴能来风雷龙凤;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相似文献   

9.
“防患未然”意思是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例如宋·周必大《王仲行尚书札子》:“然抑兼人而举其偏,防患未然,最为政之要务.”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臣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李劫人《大波》三部七章:“为了秉承大人意旨,防患未然起见,所有来信,全予销毁,无一字漏出.”钱锺书《围城》六:“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  相似文献   

10.
“砥柱中流”意思是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比喻坚强独立的人物或集体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的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如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劳.”明·王世贞《鸣凤记·驿里相逢》:“唗!你小人势利,但知锦上添花;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三章:“时至今日,能砥柱中流,担当中兴大任者,舍我东林、复社而外,已无他人.”  相似文献   

11.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的不幸,多指死亡.语见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四回:“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例如清·钱彩《说岳全传》九回:“岳大爷又道:‘我进去,倘有机缘,连兄弟们都有好处;若有山高水低,贤弟们只好在外噤声安待,切不可发恼鼓噪.”  相似文献   

12.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2,(18):70-71
谁对谁“怜香惜玉” “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女子温存爱怜.语见元·贾仲明《金安寿》第一折:“两下春心应自懂,怜香惜玉,颠鸾倒凤,人在锦胡同.”例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八回:“大概是一个贵族女子,很醉心一个艺术家,那艺术家嫌那女子太奢华了,却是没有一点怜香惜玉之意.”  相似文献   

13.
“萍水相逢”意思是随水漂流的浮萍偶然相聚在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例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他两个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谭(谈)吐应对之间,彼此敬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五回:“我为什么把个眼前姻缘双手送给个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的张金凤……”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四章:“两位年轻知识分子,如今在这偏僻的乡村萍水相逢,一般情形而论,完全可以交上朋友.”  相似文献   

14.
“临渊羡鱼”意思是面对深渊,希望得到水里的鱼(羡:因喜爱而希望得到).比喻空有愿望而没有实际行动.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例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临渊羡鱼之叹?”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三章:“可惜你我手无寸铁,还是‘临渊羡鱼’么.”“临渊羡鱼”常同“退而结网”连用,意思更加显豁.例如邹韬奋《能与为》:“故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王蒙《比怀念更重要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理应比五十年代生活得更富裕、更文明、更高尚、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形单影只”意思是只有孤孤零零一个人和一个影子.形容只身一人,没有伴侣,非常孤独.语出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逝.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例如明·范受益《录亲记·遣役》:“形单影只,凄凉已极.谁知道遭着官差,把夫妇散折.”张贤亮《土牢情话》三章:“蹉跎至今,形单影只,连女朋友都没找过,青春就在刻苦的自我改造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中悄然流逝了.”熊召政《张居正》三卷四回:“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想到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形单影只,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不免悲从中来.”也作“形只影单”.清·李汝珍《镜花缘》四十回:“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无丈夫衣食可恃,形只影单,饥寒谁恤?”  相似文献   

16.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例如清·管同《饿乡记》:“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洞天.”也比喻经过自己思索或别人指点,突然悟出了某个道理,由疑惑不解一变而为通晓明白.例如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九十一回:“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灵性比我竟强远了.”峻青《党员登记表》:“她就在这一刹那间,像戳破了一层封窗纸似的,她的心豁然开朗,她什么都明白了.”  相似文献   

17.
“秋毫无犯”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例如《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齐整,秋毫无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常见书上说,某某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是‘秋毫无犯’.”<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8.
“狭路相逢”指在狭窄的道路上凑巧相遇,无法退避.语本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例如宋·苏轼《艾子杂说》;“车、驼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我一向闻得宋江一伙,只杀滥官污吏,并不杀孝子节妇……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后多指仇人或对手相遇,难以相容.例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二回:“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六回:“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今日狭路相逢,要报昔日武场之恨.”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一章:“梁队长,今天狭路相逢,可是碰巧的,我们可不是专找你的麻烦,依我说,双方都有公事,咱们两方便好不好?”  相似文献   

19.
“瑴”与“(■)”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瑴”音jue,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穀、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曰:“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音ku,意为未烧的砖,即砖坯。《玉篇.土部》云:“(?),墼土也。”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下,塼》云:…  相似文献   

20.
“噤若寒蝉”比喻不敢说话“噤若寒蝉”,意思是像深秋的蝉,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禁:闭口不作声).语本《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后世多作“噤若寒蝉”.例如清·赢宗季女《六月霜》:“而吾乡士大夫,顾噤若寒蝉,仆窃深以为耻.”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学衡派’在新文学工作者的反击下,也就噤若寒蝉,不久即告彻底垮台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三十八章:“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拼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也许可以收到效果,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