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通讯》即将发表紫金山天文台最新研究成果:紫台毫米波亚毫米波实验室研制的0.5-THz频段高灵敏度氮化铌(NbN)超导SIS混频器(噪声温度优于150K)应用于青海省德令哈的POST亚毫米波望远镜,于2007年12月31日成功观测到频率为046-THz的CO(J=4-3)星际分子谱线,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NbN超导SIS隧道结相干检测技术的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2.
1科学背景 毫米波射电是观测研究宇宙各层次结构和演化的一个重要波段,上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我国在国际上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初就部署研制了国内唯一的大中型设备13.7米毫米波望远镜,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中型亚毫米波天文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3.
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离青海省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以东35公里的青新公路北侧,一只硕大的白色圆堡,在深兰色天空的衬托和灿烂阳光的映照下,分外引人注目。它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安装于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青海观测站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东北边缘,海拔3200米,大气干燥,年平均大气含水量仅4毫米,云量少,晴夜多,大气透明度高。作为一个优良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观测站站址,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天文同行的重视。19世纪开始的近代天体物理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光技术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超导     
文章介绍了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及其特点、超导的主要应用的知识,可用作物理教学中的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物理知识,增进学生对物理前沿技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潘爱民 《大众科技》2012,(5):92-93,61
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导特性的新型材料,它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能排斥磁力线并且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材料由于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超导隧道效应等优异的特性,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相似文献   

6.
从编程器件和编程技术出发,阐述了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导电子学是超导物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以超导微观理论和多种量子效应为基础,以Nb基超导薄膜为主要材料体系、以约瑟夫森结、超导平面微纳结构为主要结构单元,可形成无源器件、微波有源器件、传感器/探测器等多种超导电子学器件和电路,在噪声、速度、功耗、带宽等方面具有传统半导体器件和电路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极高限灵敏度探测、量子信息处理、量子计量、高性能计算和前沿基础研究等领域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性能超导器件和电路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实施严格的禁运。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是介于微波波段和光波之间的一段频谱。与微波和光波相比,它具有频谱容量大(信息容量大),保密及抗干扰性能好,对云、雾、烟穿透能力强,能全天候工作等优点,在通信、制导、雷达、成象技术、遥感、气象及等离子体诊断等方面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频率容量有限,为避免相互干扰,有关国际组织根据各国技术情况逐段分配电波使用频率,毫米波是竞争很剧烈的频段。我国在八毫米波段的研究工作已较成熟,但在三毫米及其以上的短毫米波段尚未形成实际应用所必须的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套Ka波段毫米波近程成像系统。振荡器产生频率为35GHz的毫米波,通过透镜天线照射到目标各点进行扫描,检测目标各点回波信号的强弱,采集信号并传输数据给计算机,最终得到目标各点的反射特性,做成毫米波图像。成像原理,即对低噪放和检波放大模块进行了性能测试,利用成像系统对携有金属锉刀的人体模型进行了成像实验得到可辨别的图像。此系统可用于机场,车站,码头的安全检查中。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0,(2):56-56
近日,毫米波GaN功率器件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四室)研制成功。 GaN器件和电路是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12.
《超导物理与器件》是超导电子技术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对此课程的教与学直接影响超导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体会,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超导物理与器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增强课程讲授特色、如何在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建立一个新的成绩评价体系等教学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由毫米波本身所具备的优良特性,引出毫米波射频组件在隐身物品山的探测和应用,并就当前隐匿物品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应用上,在总结和肯定当前成像技术的同时,对隐身技术和防身隐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攻克目标,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用于检测、监控、修复、校正和适应等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探测上。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的奇特超红星系的艺术想象图紫金山天文台供图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借助美国宇航局的斯皮泽红外空间望远镜,该台研究员郑宪忠与合作者首次发现了宇宙中奇特新“物种”——超红星系。  相似文献   

15.
QSIM算法的改进及其对凯恩斯模型的模拟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昌勇  黄梯云  杨善林 《预测》2000,19(5):40-43
本文分析了定性推理QSIM算法在经济系统等复杂系统中应用的不足,提出了增加序列因果关系的束和基于目标搜索的策略,并应用修改的QSIM算法对凯恩斯动态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定性推理QSIM算法在经济预测和决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CIMS与现代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莉  庆胜 《科学学研究》1997,15(4):74-7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组织未来工业生产的一种模式,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本文指出科学的管理是CIMS发展和应用的前提和保证,同时CIMS又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IMS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水平相配套。强调了CIMS与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密切协调和配合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特性、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效应等诸多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奇特性质。如何合理、准确地选择合适、有效的理化检测技术和表征手段对研究超导材料物相、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XRD、SEM、XAS等理化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研究与制备超导材料过程中的检测与表征应用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高温超导研究的迅速发展 ,国家计委于 1 987年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家超导实验室。 1 988年开始筹建 ,1 991年 4月实验室通过验收 ,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 ,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2 0 0 0年在国家计委和科技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超导体新材料 ,新合成工艺的探索和研究 ,高温超导体物理性质和与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相关的实验及理论问题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及器件的物理研究及其它相关材料、相关物理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 ,解决超导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动超导技术向产业部门转移。研究项目 近 5…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CPLD高速数据采集技术的超声波浓度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在数据采集电路中采用了高速复杂可编程器件的CPLD技术,利用独特的逻辑分析方法,使计时精度达到10ns以下。在检测控制电路中用CPLD代替分立器件,采用信号0.2v作为有效信号,同时增加信号有效性判断,提高测量的可靠性。现场采集的数据可通过RS232串行口与微机进行通讯。  相似文献   

20.
在ROF传输系统中,基于相位调制器PM提出了一种六倍频毫米波的产生方法。在中心基站将10 GHz的射频信号通过相位偏置器作用在两个并联的相位调制器中,使两个相位调制的初始相位差为,通过对两个相位调制器的调相指数M的调节,能够产生一阶边带和二阶边带均被抑制的毫米波信号。中心载波是通过高斯滤波器的带阻性质滤除,在接收端通过PIN的拍频作用就得到了六倍频60 GHz毫米波信号。基于此六倍频毫米波产生模块搭建2.5 Gbit/s的双向ROF传输系统,对该毫米波的在系统中的传输特性做出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从测得误码率曲线可以得到:上行和下行链路信号在光纤中传输30 km后功率损耗均小于1.5 d Bm,这证明了该六倍频毫米波信号能够很好地克服光纤色散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