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漫话雍和宫的历史刘源雍和宫是清代北京地区最大的喇嘛寺庙,也是全国著名的喇嘛寺庙之一。因此,雍和宫在清政府长期的宗教事务及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雍和官的历史沿革雍和宫的前身为雍亲王府,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明代太监官房旧址上建造的皇四子...  相似文献   

2.
孟修 《历史档案》2013,(1):85-90
雍和宫是清代重要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有特殊的管理及运行体制。其重要的经费来源为香灯地租。虽然雍和宫地位崇高,并拥有大量土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从乾隆时期开始,地租征收日趋困难,导致收入减少。笔者利用相关档案,对雍和宫香灯地租征收、拖欠以及内务府的解决方法进行梳理,并阐释造成拖欠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诺  高勇 《北京档案》2006,(1):46-48
一代帝王乾隆皇帝,在登基后的第九年就将父皇的行宫正式改建成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并亲赐一藏语名:噶丹敬恰林(即雍和宫).从此,雍和宫就开始了既是皇家的第一寺院,又为连接蒙古、西藏地方纽带桥梁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4.
北京雍和宫     
刘鹏 《北京档案》2008,(7):44-45
北京雍和宫古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位于北京内城东北角。原是清雍正做皇帝以前居住的地方,当时叫亲王府。雍正继承皇位后,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给喇嘛诵经.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来行宫起火焚毁,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改名雍和宫。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古刹--雍和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的雍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生身府邸改建的藏传佛教寺庙,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雍和宫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喇嘛寺院、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和十大名胜古迹之一,以恢弘的建筑、神秘的巨佛、奇谲的双身像、赏心悦目的坛城、别具西藏雪域风格的唐卡绘画和大型壁画以及极富传奇色彩的珍奇文物而闻名于世.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1年3月开放以来,观光游客络绎不绝,接待近3000万信士游人和15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僧俗名士.  相似文献   

6.
琉璃瓦的色彩北京雍和宫是一座由王府改成的喇嘛庙。它的屋顶用黄色琉璃瓦却有一番来历。这个建筑群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最初是作为康熙帝第四子胤禛的府邸——雍亲王府,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按照明清制度,宫殿寺庙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豁口     
北京的豁口●王铭珍假如您乘公共汽车到北京的北部郊区,您会发现在德胜门外有祁家豁子,在积水潭附近有新街口豁口,在雍和宫附近有北小街豁口。豁口一词堂而皇之地上了北京地图,上了公共汽车站的站牌。甚至,前不久播放的一部反映北京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也叫《豁口》。...  相似文献   

8.
地坛公园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又称方泽坛.它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皇帝祭地的场所,是北京五坛第二大坛,也是我国最大且现存唯一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1476亩,坛内总面积640亩.  相似文献   

9.
刘鹏 《北京档案》2011,(9):58-59
"庙"是古代供奉神佛、历史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北京的"九坛八庙"中"八庙"指的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太庙。中国古代的礼制思想中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崇敬祖先,倡导孝道。左祖右社就体现了这些观念。所谓"左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的宗镜大昭之庙,在乾隆帝接待六世班禅朝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前学界关于与六世班禅朝觐相关的北京地区寺庙研究均集中于雍和宫和西黄寺,而对于宗镜大昭之庙少有关注.为此,本文拟利用清宫档案、方志等相关史料,复原宗镜大昭之庙的藏汉交融建筑风格,并揭示其繁华背后面临的建造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通过详细考证该庙的开工时间得出结论:宗镜大昭之庙本来并非为六世班禅朝觐而专门建造.  相似文献   

11.
千年的风雨洗礼,造就了北京城独特的历史风貌,历史的痕迹将这个古城装扮得丰富多彩.谈起这座千年古城,更多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堪称建筑奇迹的紫禁城,而如众星捧月般分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的王府却鲜为人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京城内的王府或被毁或被占,曾经显赫一时的权力象征最终湮灭在历史的进程之中.虽然今天的雍亲王府(雍和宫)和恭亲王府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但更多的王府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断壁残垣.  相似文献   

12.
风水行业乱象丛生,严重扰乱了这个行业的正常秩序,亟待规范化管理"来,听我三句话:你9月份有财运,要小心小人,到屋里抽个签吧。"在国子监街和雍和宫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几家卖佛教用品的店铺门前,几个中年男人倚在栏杆上,拦住过往的行人,重复着上述几句话。在店铺的里面,有两个各有两平米左右的小隔间。在门口揽到客人后,就把他们引到小隔间,开始摇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现,这些人给每个人说得都差不多。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有财运,二是防小人。每次收费  相似文献   

13.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俄图书交流并非是在两国政府之间进行的。1845年,两国才第一次正式实行了国家间的图书交换。这一次图书互赠活动留存下来的记载很少,《清史稿》仅提及俄方书至的情况,只有一句话:“道光二十五年,俄进呈书籍三百余种。”清《朔方备乘·卷三十九·《俄罗斯进呈书籍记》一文则有对此事起因的重要记载:“道光二十五年,俄罗斯国王表言《丹珠尔经》乃佛教所重,而本国无之,奏求颁赐。上命发雍和宫藏本八百余册赐之。越数月,其国王因肄业换班学生进京,乃尽缮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引子:“美人赠我蒙汗药” 200年6月底,北京最炎热的一天,室外气温高达50℃。在通往雍和宫的马路边,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周百义却头顶骄阳,赶着去与著名作家王朔签合同。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来北京了,但几乎每一次都是匆匆赶来,办完事后又匆匆赶回:赶首都书市、赶订货会、赶《跨世纪文丛》、赶《难忘今宵》、赶《雍正皇帝》、赶“中国年度作品精选”、赶《歪批足球》、赶《非常童年》……到中央电视台,到中国作协,到中宣部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图书批发市场,到作家、作者的单位、家里,谈判、策划、开会、交流、调研,有时一个点子连带出一串点子,一本书引来几本书,一件事牵动几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