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在宋初文坛上,一位独具风采、个性鲜明的作家相当活跃,他就是王禹偁。在浮华卑弱文风弥漫文坛的当时,他首倡“传道明心”之说,主张“句易道、义易晓”。他的诗文创作风格平易浅近,能够较深刻地反映现实。成为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及诗文革新运动的旗手,对后人有不小的影响。本文以他的散文代表作《黄冈竹楼记》,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比较,以期看出王禹偁对欧阳修的影响,了解欧阳修散文对王禹偁散文的继承发展,从某些方面粗略地窥见北宋散文在艺术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不仅在文学理论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以其丰富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宋代散文平易晓畅的一代文风.他的散文既重“道”,也重“文”,既有充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又十分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特别是语言技巧.其散文的语言,自然、和谐,而富有情韵美,朴素美和音韵美.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他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改革,主要表西安在对诗文的革新方面,他对唐末宋初的诗风进行了革新,使他在北宋的文学上取得了重要成绩。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平易自然"的独特自然风格。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作品对后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风向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被尊为宋代韩愈的文宗欧阳修,不仅继承发展了韩愈的诗文革新运动,而且对宋诗风格的发展和形成起到奠基作用,是唐诗风味转向宋诗格调的先驱。欧阳修追求自然精工的审美风格、于平易流畅之中又极富情韵幽折的含蓄之美。他以散文的句法入诗,在流动句脉中蕴含深邃情感;以议论为诗,于议论中寄寓深刻思想;以才学为诗展现敏思才情。欧阳修把"唐音"转向"宋调"的实绩是宋代诗风转捩革新的标志,是把宋诗推向"学唐为宋"平台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个性和风格,在散文表现中更直接、更鲜明。散文的散,也表现繁纷多彩的个性和风格,唐代韩愈散文结构谨严、刚健宏伟、气势雄壮,柳宗元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又推进了一步,它的论文有严密逻辑性,笔锋锐利,开阖宏肆,富有战斗精神。杂文和寓言深刻而幽默。击中要害,有极强的批判性,山水游记细致真切,富有诗情画意,为新的山水游记创作奠定了基础。欧阳修散交成就也很高,政论散文也有独到之处,语言明快,说理深入;抒情散文山水游记,有的谈风俗人情,有的写风景,大都委婉曲折,平易流畅。宋代苏轼散文贯彻了诗文革新“明道”、“致用”的主张,发掘政…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广阔而深厚;泉,清丽而隽永;澜,起伏而多致;潮,汹涌而澎湃。这是对这几位作家作品风格的整体评价。欧阳修的散文,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都显得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散文中的杰作。作者用散文笔调,通过譬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无形的秋声,把秋天之变化百端的情状形象化地呈现出来。《秋声赋》是一…  相似文献   

7.
德庸 《阅读与鉴赏》2006,(12):48-50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广阔而深厚;泉,清丽而隽永;澜,起伏而多致;潮,汹涌而澎湃。这是对这几位作家作品风格的整体评价。欧阳修的散文。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都显得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8.
北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名家辈出,作品精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苏氏父子中,苏轼以其自进不息,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达观态度,将宋代散文推向最高的峰颠。 苏轼在坎坷多变的仕途生涯中,数度升沉拔黜,历尽了人世艰辛,也因此饱览了祖国山河,广泛接触了人民的生活。苏轼在散文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欧阳修的革新精神,以兼容并蓄、宏博复杂的气势,以行云流水、顺达舒畅、自然平易、摇曳多姿的文风,推动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与深化。 下面,就苏轼散文方面的革新风格谈几点体会。 一、翻新出奇,…  相似文献   

9.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空前繁荣,名家辈出的时期,也可说是古代散文自觉的发展时期。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无论在理论、创作上,还是在作家的培养上,都显示出探求规律,力追前贤,刻意创新的精神。宋人远继秦汉古文的优秀传统,近承唐代韩柳古文之优长,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宋代散文,并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八家的作品是唐宋古文的典范,而八家中除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外,宋代的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占了六位,他们创作之繁富又是大大超过了唐人的。要而言之,宋代散文比起唐代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考察宋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分析北宋古文运动入手,欧阳修是倡导新古文运动并使之成一代大观的首领;嗣后,苏轼发扬先师业绩,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本文就分两个阶段来论证欧阳修、苏轼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概称为“六一风神”。具体表现为:平易自然,真情实感;纡余委备,条达疏畅;含蓄蕴藉,情韵绵邈;声韵优美,诗味醇浓等四种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列为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的曾巩是位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他以自己的艺术成就,一度显赫于宋代文坛。他师从于欧阳修,又与王安石共事一朝,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与风格。他的散文具有雍容典雅、古奥精密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开宋代文风的宗师和宋代散文的奠基者 ,其《醉翁亭记》是重要的代表作。它问世以来 ,赢得当时及后世人的称道 ,但细品其论述 ,对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仍有不少偏颇之处。本文拟从正面探讨《醉翁亭记》的主题所在和艺术特色 ,并通过对它的深入剖析 ,进而说明欧阳修散文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15.
林丹的第二部小说集《花季》,体现了林丹创作的丰实蕴籍、平易清纯的风格,显示了林丹是大连地区一位较有创作实力和风格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6.
从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四记”看,无论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还是表情达意方面都说明宋代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宋代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涌现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大家,明清散文实际上是在宋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宋赋各体(骚体赋、汉大赋、骈赋、文赋)兼备,其中文赋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文赋是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宋代文赋作家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新体文赋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王慎中在散文创作上独树一帜,内容丰富,体载多样。记叙性散文师法欧阳修。纡曲委婉、演迤详赡;议论性散文学习曾巩,立意高深、奥而不晦。开创了追求情感真挚,平易自然的文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散文观念的变化 ,散文艺术的开放 ,当代各种艺术信息的渗透 ,散文审美风格也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从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到社会化写作的变化过程 ,作家的审美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表现出不同作家对不同的审美艺术的追求与开拓 ,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散文审美风格 ,这种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散文的语言怎样才能体现其独特的风格美 ?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的功力 ,力求语言的个性化 ;二是要贴近生活 ,贴近作家的本色和个性 ,力求语言的自然之美 ;三是要避熟就生 ,力求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20.
宋代作家除苏轼外,欧阳修对袁宏道的影响最值得引起关注。“崇欧”,既表明公安派的“宗宋”已走出其前期唯取法东坡的狭隘路径,也反映了公安派在更大层面上梳理文学传统、整合文学思想以抗衡复古派的强大阵势所做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讲,欧阳修实为“参与”晚明公安派文学革新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位重要的宋代作家,而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革新也因获得欧阳修等宋代杰出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学性灵的裨益而更具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