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时量结构语序的前置和后置具有语义条件限制,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和论证。对照作为形态语言的阿美斯语(具有严格的时间焦点系统来表达时间结构)来反观汉语,我们清晰地发现正是由于汉语自身缺乏形态标志的特点,导致了其语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名词词组或语篇中名词化现象是英汉语中一个典型的语言结构或现象,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名词词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一方面关注语言的系统性,另一方面重视语言的功能问题。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对比研究两种语言的名词词组或名词化现象可以深入研究两种语言的名词词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促进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英语名词词组是指以名词为中心加上其他修饰语所构成的词组。对此类词组的翻译,依据等值论.应当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找其语言语符表层、语义深层、语用修辞层的等值转换,并恰当地运用熔铸、转换等翻译技巧去进行处理,才能得到与原词组等值的汉语词组。  相似文献   

4.
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喻体型单位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各种事物进行数量描述时,常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英语表量结构中的不少单位名词和汉语的喻体型量词一样,还能充当喻体,构成简洁的隐喻。隐喻性数量描述借助于喻体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描述计量对象的数量及形态特征。喻体型单位名词对物质名词、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计量时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5.
程亚恒  陈慧 《天中学刊》2007,22(6):96-98
现代汉语连词"之所以"是由上古汉语的"之所以"结构演变而来的。"所以"用作连词的时代不晚于汉末,连词"所以"用法成熟以后,连词"之所以"并没有立即产生。连词"之所以"的真正定型是在现代汉语"之所以VP,X"结构句出现以后的事情,是空主语的"之所以VP"句语用的语法化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附加式的语缀和形尾两种语法形式来讨论罗山方言中的名词化形态,也从古汉语中寻找了这种形态的历时使用,以期探察罗山方言独特的名词化形态的构成规律及历史继承,从而为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俄语在结构体系上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汉译使中某些量词在使用上有很大差别,即:汉语的量词一般不能省略,而使语的量词在很多情况下则可省略,直接采取“数词 名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认为副词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而一些权威的英语语法书则认为英语的副词可以修饰名词。学习英语语法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疑问,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英语副词不能修饰单个的名词,但可以修饰带有限定词的名词词组”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龙程 《考试周刊》2009,(51):37-37
汉语中有大量的四字语结构,这是汉语行文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四字词组比较精练,念起来顺口有节奏感,结构严谨,蕴涵丰富,如果运用恰当,可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行文气势,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翻译时为了使译文生动,有时可以采用下列各种四字结构。  相似文献   

10.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名词词组的基本构成形式为限定词(Determiner)+前置修饰语(pre.modifier)+中心名词(HeadNoun)+后置修饰语(post.modifier)。后置修饰语是名词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名词后置修饰语能帮助学习者正确划分英语句子成分、提高英语语篇分析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但英语名词词组后置修饰语的构成较为复杂,可以由各种词、词组以及分句组成,其赋予的意义由与名词中心词的关系来决定,通常分为限制性修饰和非限制性修饰两种。本文将从词、词组以及分句等层面来分析英语名词词组后置修饰语的构成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12.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语的表达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属于语义学范畴,也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精确性并非语言的唯一追求,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在英语和汉语中也不例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情形中,使用模糊语比精确语更为恰当.而作为模糊语言的一个特殊领域,时间模糊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合作原则",通过对时间模糊语的语义研究,分析时间模糊语的相关表达,说明使用时间模糊语的目的和达到的表达效果.学习时间模糊语对提高人们的会话沟通技巧,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来探讨中动结构的共性与个性.文章先从英语的中动结构入手,总结出了中动结构的一般性特点,继而对Sinhalese语、古希腊语、法语和德语等语言的中动结构进行跨语言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对于有中动形态标记的语言来说,可以直接根据中动标记来确定.而且,有形态标记的中动结构与反身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这种关系的远近来对语言进行分类,如单一式中动结构和双重式中动结构.但是,这些结论都不适用于汉语,因为汉语没有形态上的中动标记.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动结构应从语义上找到共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后处在宾语位置的隶属名词的赋格问题.假设汉语中也存在一个类似于功能性语类的曲折词Ⅰ,认为汉语的动态助词"了"是一种时态标志,相当于功能性语类Ⅰ,可以给领有名词提升后留下的隶属名词赋格,解释了汉语中诸如"张三死了父亲"类现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颠倒论     
颠倒译法是英汉互译中的一种常用技巧。由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描述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打破原文的句式结构,对译文进行句子成分颠倒,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形式主语、形式宾语,限定词、副词、介词、从属词、助动词等在构成符合英语句式结构或符合汉语句式结构的句子在被翻译成译入语时对以上成分进行前后位置相互颠倒的翻译方法称为"句内颠倒译法"。它与"词颠倒译法"、"词组颠倒译法"统称"颠倒译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描述了汉英名词复数的表现形式,对比发现:英语名词复数通过形态表达,汉语名词复数借助其它词汇表达;英语以复数标记"-s"为主要特征,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汉语复数以数量结构为特征且表现多样化;英语"-s"使用范围广且有强制性,汉语复数标记"们"使用范围小且不具有强制性;汉语个体量词丰富,英语集体量词丰富。文章还从文字类型、语言类型、语法特性及中西思维方面,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仫佬语的原有词汇和汉语借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并以一些量词和地名名词作为实例,证明汉语借词是仫佬语能够保持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比较明显,使用频率较高。汉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不明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来体现。英语被动语态中by+n结构的翻译受到语用因素、语法结构、语义的制约,该结构可以译为汉语被动句中的施动者、句子的主语、句子中的状语、句子的宾语、判断句"是——的"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名词并列连用结构的名词排列是有次序的.通过对《吕氏春秋》中的名词并列连用现象的考察,发现上古代汉语并列名词的排列次序主要是由其语音、意义和语用来决定的.语言信息的处理受到人类发音器官、认知心理、社会文化、交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影响上古代汉语并列名词排序的语音原则有声调平上去入顺序原则、声母的清浊顺序原则.影响名词排序的意义原则有时间先后原则、约定俗成的空间顺序原则、地位尊卑原则、同类分层原则.此外,具体语境也会影响名词的次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汉泰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相同之处表现在其名词重叠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其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汉语有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泰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泰语有能做补语的名词重叠式,汉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语序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