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执著的理性思考是构成王英琦散文艺术魅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为她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情感积淀,“壮游”的经历、不幸的家庭生活、与“斗筲菜农”为伍、“求书问哲”使她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理性思考使她的散文具有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对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思考,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执著追问,都将历史、现实和自身经历相融合,使其创作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2.
易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02-104
20世纪90年代“散文热”的出现与文化转型期的到来密切相关。理性散文与通俗散文并存,形成了雅俗合流的创作格局,共同促成了当代散文创作的繁荣与苍白。  相似文献   

3.
散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情的熏陶感染,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散文被人们称作“美文”,但如果没有了理性美的闪光,美文也会黯然失色。优秀的散文无论纵谈古今,还是横贯中外,抑或指物言事,印景赋情,感时伤怀,都应富于理性,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散文创作空前繁荣而散文批评相当薄弱。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散文的无限多样性,使得理论批评相当困难。这与散文在整个现代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有关。散文创作本身无须批评的指导,但散文批评却需要相应的审美标准,没有这个标准,批评就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无法对社会文化生活发生影响。针对当前散文创作的现状,文章提出四项散文批评的基本标准:理性之域、文化之镜、个性之维,辞章之美。  相似文献   

5.
赵丽宏几十年的散文创作形成了两大美学特征:一是理解的命题,体现在他散文的内容和人称的使用上;二是对历史和生命的思考,使他的散文具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念的发展,以<雅舍小品>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人性论文学批评观念偏重于批评主观性的张扬、偏执运用社会批评的哲学批评方法以及理想的伦理理性人文主义的人性标准,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后期的人性论散文创作观念,在<雅舍小品>系列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人性论散文创作的题材观、文体观和意象创造的语言观,对人性世相的精彩刻画获得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散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理性思维的培育。开展思辨性阅读可以增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具体例证,力图从“立足学生,生发思辨”“立足文本,思辨分析”“立足读写,思辨致用”三个维度探索思辨性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官员和新闻工作者的梁衡,其散文以“大气”和“理性”的特色,引起了众人的目光。本文从梁衡理性散文创作观的成因、特定的生平阅历与写作对象的人性魅力、历史审美重读和时代心理观照、新闻工作者简练本真的语言、学者哲人式的诗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 ,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 ,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 ,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 ,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 ,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 ,不断地分化、组合 ,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 ,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新散文”这一新的散文创作势力悄然崛起,他们以特立独行的写作姿态,以为散文正名的果敢闪亮登场。转眼问,已历经了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问,“新散文”的出现让人们给予了散文更多的关注与诠释,但“新散文”也暴露出了许多遗憾,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以否定一切作为了散文革新的出发点,并且有一种过于追求形式革新的偏执。而我们在冯秋子的一系列散文中却看到了对人性的思考与回味,对苦难人生的体悟与质疑,交融着理性与感性的深情与谦逊,这对当前散文如困兽般试图从四面突围,却往往顾此失彼的现状,具有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童年生活的题材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可谓独领风骚。贾平凹把童年平凡的生活写成动人的篇章,用散文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永恒魅力。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童年情结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体现,从而阐释了童年情结对其散文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不断地分化,组合,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13.
散文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又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样式,对各种年龄层次的读者群其影响力都大大超过了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散文的创作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但散文的理论探讨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因此,从散文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解读两方面对散文发展与繁荣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理论上主张“以情为本”、“注重气势”、“文主平实”,在散文创作特色上表现为“文以法胜”,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在明末清初有较大影响。对揭示“宁都三魏”与“易堂九子”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的丰富内涵,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散文是90年代的热门话题,它表现为两大景观:文化散文与俗化散文。这两类散文虽然在题材、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技巧、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区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视点──—即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新散文的发展有赖于两类散文的雅俗相融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陕南农民的生活变迁与思想情绪,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鲜明的现实感。李育善的散文视角独到、观察细致、笔触优美、富于哲理,拓宽、丰富了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与写法。  相似文献   

18.
散文家卞毓方最近在《十月》上发表的一系列以 2 0世纪的思想文化大家为题材的文化散文 ,旨在对“过去”进行历史反思与文化审视 ,溢于楮墨的是近年来难得躬逢的大智慧和大思考。在这组文化散文中 ,涌动出来的是直可勒诸时代之碑的一片精诚 ,一片忧思 ,一片深情。而结构上的浑然严整 ,语言的陌生化和高度诗化 ,自拓衢路 ,大气包举的美学风格 ,则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作者理性的穿透力和驾驭历史波澜的宏大气魄 ,使创作主体与他的表现对象之间获得了最高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散文发展到20世纪九十年代,表现出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创作主体、创作对象、创作手法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因此,有人说散文热了。但是,在这种所谓的繁荣后面,同时可以看到,一部分散文品质低劣,理性缺失,矫情之作泛滥,“散文是热闹了,但却并不是繁荣”。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应该正视其自身的缺陷,真正去创一个散文的繁荣时代,真正实现“太阳向着散文微笑”。  相似文献   

20.
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及散文创作实践均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契合这一特点.余氏散文理论的“弹性”说、“密度”说、“质料”说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又体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余氏散文创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上也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契合.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为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走古典与现代契合之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