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叶紫短暂的一生饱受人世的苦难,他以自己的传奇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包含血与火的战斗檄文,超越小我的苦难,探寻大我的生存出路,为我们留下了超越时空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2.
对叶紫的研究大体集中在两个方面,文本研究及作家研究。文章对叶紫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即雏生期,巩固期及挣扎期,并梳理归纳出每一分期作品的成功及其他评论家对叶紫作品优劣的所持观点。最后,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找到四个叶紫新论的切入口,旨在于重新发掘对其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6,(9):58-65
"血与火"是左翼作家历久弥新的艺术表现对象,它们潜隐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左翼诗人依凭对"血与火"的书写建构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也凸显出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战斗的力的美"的审美趣味。激进的左翼诗人是站在革命潮头上的先锋者,他们要抒发反叛的时代情绪和造反的革命豪情,因此"血与火"的斗争成为他们最有效也是必不可少的革命催化剂。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左翼诗人颂唱着抗日英雄枕戈泣血的铁血精神,也体味着革命先驱激情飞扬的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4.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作家。鲁迅先生给予他创作上的热情关怀,亲自为短篇小说集《丰收》作序,并帮助出版。他在序言中对叶紫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辗转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不但为一大群中国青年读者所支  相似文献   

5.
作家进行创作,是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的。即使写的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得从现实生活中酝酿主题,汲取创作的激情和力量,从而获得创作的动因。作家为什么而写作?为历史的真实,还是为现实斗争的需要?这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创作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作家离开他所处的时代进行创作,那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那种认为作家可以脱离时代进行创作的观点却长期存在于对《水浒》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叶紫(1912──1939)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鲜明的精神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高度的真实性,火一样燃烧的热情,深沉的思想力量和清新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农民反抗斗争的宏伟画面,引起进步文艺界的关切与重视,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鲁迅先生当时就指出:“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这是对叶紫创作的最精湛的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30年代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叶紫,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本文试就其创作,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叶紫的创作,多以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背景,描写广阔的社会现实,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反映滨湖衣村农民暴动的场面,着意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鲁迅写作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和经验,对一篇作品,一旦酝酿、构思成熟,他会一口气地写下去,一直到写成为止。他认为写文章忌“十步九回头”。1935年11月258,鲁迅在给青年作家叶紫的信中,对叶紫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你还是休息一下好。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写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率。在创作的途中,还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  相似文献   

9.
在劳伦斯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即离不开激情。创作的主体——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文学创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也是人物的情感的表现。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其周围世界在活生生之时的关系,同时,艺术的根本作用是载道。如此,小说才能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的青年作家叶紫,宛若夜空出现的新星,带着夺目的光芒,进入左翼文坛。由于战乱流离,又不幸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很多,今天能供广大读者阅读的,仅只一部大约三十余万字的《叶紫创作集》。这本书只收进了《丰收》、《山村一夜》两个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星》,和一个散文集子,总共不过二十二篇作品。然而,就是这些为数有限的篇章,却使叶紫的名字,以较为重要的的位置载入了中国新文学史册。他的作品虽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却仍然传诵不绝。这里的原因是什么?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葛明星 《文教资料》2007,1(7):87-89
叶紫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特点,但更多的文学史在评价叶紫时往往集中于政治意识形态,对其小说的特点和创作立场有着不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作品分析入手谈叶紫创作中的精神努力,从农民关注和女性形象两个角度分析叶紫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巴金是一位热烈地歌颂青春的作家。激情,是巴金创作的轴心,也是他艺术思想、风格魅力之所在。巴金在创作中充分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将自己的爱恨情仇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这份赤裸裸的激情交与读者的同时,他们也接受了作家那颗热腾腾的心。然而,巴金的激情叙述也有其艺术缺失,它在沸腾了读者之心时,却再无力将读者拉回沉静与思考,因而缺乏一种刻苦深思的坚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这样的作家:他们进行文学活动的时间很短暂,几乎是“一闪即逝”,可是,他们这“一闪”却象夜空中出现的彗星,放射出异常明亮的光辉——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叶紫,就是这类作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一九三三年,叶紫在《无名文艺》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丰收》,当即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比较的视角论述了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作家关注现实、体贴民情的创作精神以及英雄人物在文学中失落的现象,同时也批评了作家无法把握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缺少批判与激情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广泛搜集有关叶紫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叶紫的《日记》手稿。叶紫的《日记》,始于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止于同年六月二十六日,约四至五万字(包括少量剪报)。此前此后,叶紫写过日记没有,无材料可证。但从这《日记》中的一些话语,也可以推断叶紫的日记就只有这么一些。他在二月一日的日记中写道:“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都不嫌迟。”可见在此之前,他很可能没有写过日记。到了这年的六月二十六日,叶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老病加新病,多种疾病并发。到十月五日,病魔终于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在六月二十六日以前,他的日记是根据健康状况时辍时续的,很可能六月二十六日的日记,就是叶紫最后的日记。叶紫的《日记》,通过回忆、感想、笔记、杂记等多种形式,象“一个很好的镜子——一部摄影机”一样,真实地记录了他生命最后一程的思想和生活。《日记》的字里行间,搏动着一颗共产党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表现了一位革命作家自觉地以文学创作为武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思想风貌。它既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生活教科书,也是我们研究叶紫及其作品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现在我们将它摘选并整理出来,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7.
叶紫后期创作与俄苏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文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文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俄苏文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相似文献   

18.
激情与本色     
激情是指激动的情感.你或许听说过作家需要有创作激情,其实作为教师也需要有教学的激情.教学的激情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情怀,一种投入,一种师生生命的状态.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其重要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具有向往真、善、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暴露的激情,是陈白尘喜剧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种否定的批判的激情,是作家从事喜剧性体裁创作的诱因,也极其充沛有力地表现在他的喜剧作品中,从一个方面构成陈白尘喜剧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从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俄苏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