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戏剧大师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  相似文献   

2.
话剧《雷雨》是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该剧写于1928年,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塑造了一批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成为现代学史上话剧创作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话剧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明戏。本从化接受的视角,探讨了早期话剧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大众的关系,揭示了艺术移植及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民族化审美积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中国人看中、移入西洋话剧,并使之中国化,是因为他们是中国新的经济、政治和阶级的思想代表。他们丝毫没有文化失败主义者那样的奴颜媚骨。他们勇敢地将西洋话剧“拿来”中国,完全出自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审美抉择。这种抉择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把握西洋话剧审美特质和功能的必然结果。作为“拿来主义者”,他们一起始就有这样的眼光,实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话剧中国化有一个由翻译、改译、仿制到创造这样审美的历史进程,最终进入了中国化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种现代化传媒日益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亚文学、俗文学的市场步步扩展,而严肃文学却愈来愈不景气.在普遍冷清的严肃文学领域里,话剧文学也许是最寂寞的一部分.人们已经很少提到话剧,年轻的一代几乎没有人对话剧感兴趣,长时间以来看不到话剧园地有“拳头产品”出现,大部分话剧表演团体为了生存早已“洗心革面”或改行下海了.面对世纪之交中国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不由令人想起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期间话剧文学曾经产生过的辉煌成就.可能出于某种怀旧心态的驱使,或者是企图给眼下缺乏生机的话剧文学找出一些病因,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建国后十七年话剧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就造成话剧文学现状的原因及其对策作些探讨,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话剧引进中国的第100年。由浙江话剧团、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创作的《爱的心碎》,作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之一,于“六一”前夕在京上演。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走进剧场,亲身感受了这幕触动人心的话剧。母爱究竟有多伟大?亲情的感染力有多深远?让我们在话剧《爱的心碎》中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7.
唐山在1925年、1928年、1938年和1946年有过4次设市。1925年北京政府在唐山所设市制,是一种很不成熟的市制,是中国城市市制初创时期的产物;1928年设市不符合条件;1938年由日伪政权设市应当否定;1946年国民政府在唐山所设市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制,是具有近代行政区划建制意义的市制。  相似文献   

8.
秦立 《现代语文》2007,(5):97-97
1907年,话剧作为西方艺术传入中国后,立即扎根于民族化的土壤。“明戏”贴近中国民众的生活和命运,体现出深切的人关怀。随着中国社会的明进步发展,经过儿代艺术家近一个世纪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戏剧民族化的探索,中国话剧现已成为高雅的化艺术形式,深受中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以《雷雨》、《茶馆》等辉煌艺术成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话剧百年将至,我们回溯话剧发展历程时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而《雷雨》就是中国话居性向成熟的标志。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70年来,经久不衰,被人们广为传颂。[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太阳社简论     
1928年1月,由蒋光慈、钱杏邨(阿英)、孟超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的太阳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这个社团从成立至解散,前后共两年时间。它在当年倡导革命文学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它  相似文献   

10.
由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经典名著《复活》改编的同名话剧,近日在北京保利国际剧院公演。在1936年,田汉与夏衍曾合作公演过该剧,这一次公演是《复活》在75年后首度正式被搬上话剧舞台。话剧《复活》的主创人员马晓伟、童道明、刘元生等,均是来自国内的知名艺术家。该剧导演徐松子说,话剧《复活》的排演,将百年国际经典以中国视角展现给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大多由优伶演出的优谏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乃至傀儡戏、宋杂剧、金院本等,主要是一些具有喜剧幽默感的话剧小品,它们多用文言对话和适当动作为表现方式,以玩笑、嘲弄、取闹来达到讽刺警戒之目的。这些话剧小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简单,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话剧因素,也只能说具备了话剧的雏形,而不宜以话剧视之。中国古代话剧小品的演出在本事、演员敷演故事、剧场、演出技巧或表现手法、最终以“笑”或“惊”结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模式.这种演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代话剧小品向大型现代话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1928年济南惨案后的报刊文章,可以发现当时中国舆论界对日本军阀政府与日本人民之关系的辨析,已由寄望于日本人民及在野党遏制军阀政府转向强调日本民众和军阀政府的一致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报刊舆论对日认识的发展过程,对展现这一事件的诸多面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话剧在中国     
《大学时代》2002,(2):49
1906年,中国话剧诞生在日本东京.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两位留日中国学生带头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春柳社",这两个学生就是曾孝谷与李叔同.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陶行知的原著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教学做合一讨论集平民千字课 (与朱经农合编)老少通千字课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行知诗歌集行知诗歌续集行知诗歌集‘、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28年)(1923年)(1928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同上)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卜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普及教育普及教育续编普及教育三编怎样做小先生?行知诗歌集.儿童科学通信指导(1923年)(1934年)(1933年)(1933年)(1933年)(1934年)(1936年)(1935年)(1934年)(1935年)(1935年)(1936年)(1947年)(1932一1933) (同上) <同上)上海申报馆出版上海儿童书局出版 (同…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话剧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寻找政治与艺术的结合,寻找中国话剧的民族化的道路。前十七年,话剧艺术家突破"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限制,努力提高话剧创作的艺术质量,《茶馆》、《关汉卿》、《布谷鸟又叫了》、《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就具有代表性。二是在借鉴、吸收外来戏剧思潮过程中大胆地探索、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在开掘主题的前提下,追求舞台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丰富话剧创作。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绝对信号》、《街上流行红裙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中国梦》、《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等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由被动到主动--论中国早期话剧移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早期话剧移植前后,整个东方的戏剧舞台都对西方的这种艺术进行了引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早期话剧的移植,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移植转变过程。本文从文化接受与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着手,试图把握话剧及文化移植的某些规律,认识话剧移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宣布“统一“了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实现统一.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两次统一的本质区别,会更加清楚地认识1928年“统一“的虚假性和1949年祖国大陆统一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总根干忧”。源于西方的中国、话剧在我国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里,我国话剧一直被传统的”一个主题,两个人物,三一律、四堵墙”的固定模式所束缚,十年“文革”更使中国的话剧艺术搁浅在荒漠之中。因此,“文革”后的剧坛面临着严重的话剧危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1979年10月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掀起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使人们产生了开放意识和开放思维,文艺届由此活跃起来,西方现代文学随之涌来,并成为我国新时期文艺革新的主要参照物,由此戏剧界产生了探索剧。探索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话剧的危机而产生的。话剧的固有模式使之丧失了生命力,长期陷于停滞和衰退状态,面对开放的社会,活跃的诗界(诗界出现朦胧诗)和小说界(意识流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的西方戏剧艺术,中国的戏剧已往难以与之接轨。关乎中国话剧的兴衰存亡,由此引起了众多喜爱和关心中国戏剧的人们的重重忧虑和热切的期盼,有志于戏剧改革的剧作家们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此,戏剧改革势在必行,打破旧套套,开创新路子,“振兴话剧”已成为戏剧界最强烈的愿望,由此开始了对话剧的探索与革新的尝试,并由此推及整个戏剧界的改革。1983年曾展开了有关“戏剧观”的大讨论。戏剧界  相似文献   

19.
曹禺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老舍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统领着中国话剧的不同时代,成就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曹禺和老舍的话剧由于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处理文学与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通过二者话剧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为当下中国剧坛提供可资鉴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南开学校的话剧活动始于1908年,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前夕。南开新剧团是我国话剧史上历史最长久的一个业余话剧团体。四十年来,编演了大批剧目,造就了一批闻名中外的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周恩来总理在世的时候,一直关心以南开为发祥地的北方早期话剧史的研究。1959年,在纪念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的时候,周总理邀请当年在南开读书的同学开茶话会,一起回忆南开早期的戏剧活动。其后,嘱咐著名戏剧家曹禺同志,写中国话剧史,“要把天津和北方各地早期的话剧活动写上去”。并要求搜集这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